學習,跳出舒適區,重新塑造大腦皮層的勾回
真正的學習本就是痛苦的,不舒服的。
知識(本沒有價值),為自己所用,實踐了才產生價值
在這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知識,重要的不是自己知道了解多少,而是有多少為自己所用,改變自己。
有效行動力——人至“踐”則無敵,沒有行動,沒有實踐不產生任何價值。
外界原因:“科考”出生的我們,養成了復習考試,審題答題的習慣,于是邏輯上先屢清楚才會行動。
例子:商業上的計劃書,在大森林里面迷路,尋找水源而獲救。
注意力,注意力>時間>金錢
時間是一個固定的變量,不隨任何東西改變,于是注意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東西。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財富。
至于金錢,不是讓自己賺越來越多的錢,而是 “想要它就得讓自己配得它” 。
在當你篤信并且實踐的過程中你有可能會偏離軌道,請允許自己犯錯,在此期間可以利用身邊的工具戰勝自己的本性,
如此,將會變得越來越好。
活在未來,盡量去活在未來,用現在的時間,金錢,知識去判斷并活在未來
其實人們一直是在活在未來,比如說賺錢,賺錢不是為了自己現在能干嘛,而是為了未來某一時刻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用金錢去換取。
再比如,炒股,吵得不是現在股票的價格,更不是過去某只股票的價格,而是未來這只股的價格(只是這未來的時間有長有短罷了)
于是,活在未來,人人都在做,只是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都是在為未來做打算。而這里說的活在未來是要主動地去選擇去活在多久的未來。比如說,買Google的股票,5年不動。
剛需,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培養出自己的剛需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寫得那樣,創業、投資的剛需都是避險,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剛需,經過不斷地學習打磨,也會慢慢找到我們新的剛需
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資本的量級的差異不單單能表現出資金,跟能表現其背后的智慧。
因此,最重要的的不是資金,而是其背后的智慧。假設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買彩票中了百萬大獎,不用過多久也會回到以前的生活。
那些有智慧的人看待事物已經世界的角度都和我們常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