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么。——愛因斯坦
時光總是太匆匆,容易給人以傷感。但,如果你也參加了由寧都縣級助教團隊組織召開的《寧都縣互加計劃12月總結與表彰》大會,你就會明白,我們該頭發甩甩,把步子邁開,一路瀟灑地走向未來!因為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們留下的是充實、是美好、是無愧與無悔。
一個軟件,沖破時空;一根網線,連接你我;一塊屏幕,天涯咫尺!
12月28日19:30分,全縣1300多教師以及其他省市的部分教師,通過CCtalk在寧都教育20180305群相聚,一起參加這次直播式的會議。因為有曾新寧主任的指導有方、滬江安妮老師的暖心相助、縣級助教團隊的精心準備、溫欣老師的精彩主持,會議順利進行。
在這里,我不想做一名新聞“記者”,詳細報道會議的流程,我只想以一名參會的助學老師的身份,談談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
? ? ? ? ? ? ? ? ? ? ? ? 關于鄉村孩子
曾經的農村小學都有這樣一種可悲的現象:孩子們只要能走就絕對不會留!盡管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教育,不斷改善農村學校的校園環境,不斷添置教學設備、改善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可要走的還是留不住,就如美麗而設備齊全的蛇形排教學點。究其原因,無非就是鄉村孩子享受不到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因師資力量的匱乏,音、體、美等有趣的素質課程開不齊更落不實,孩子們長期在封閉、單一、枯燥的課堂中學習,不知不覺就迷失了自我。自閉、內向、膽小等形容詞像是專門為這些鄉村孩子而創造。
自從鄉村學校的校園里有了互加網絡課程,一根網線,讓孩子們看到了世界,一塊屏幕,讓孩子們的課堂有寫有畫、有唱有跳。從此,農村學校不再寂寞冷清;從此,鄉村娃娃變得自信、開朗、能說會道、有說有笑;從此,素質教育不再是一張墻上的課表!
回顧孩子們與互加走過的2018,看到孩子們快樂而充實的樣子,看到他們樂觀自信、如陽光般燦爛的笑臉,我不禁感嘆: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 ? ? ? ? ? ? 關于助教老師
聆聽了優秀的助教代表謝忠燈老師、萬志軍老師、邱麗華老師、溫燕老師對助教工作的總結和匯報。領略了寧都互加計劃在行動助教“鐵軍”的風姿風采。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無私無畏,愛心滿懷。今日的互加之花,能在寧都這片熱土上盡情綻放,都是因為每個助學老師的背后有這樣一群無私的助教做后盾。
曾經,我也做了兩個星期的縣級助教。開學初的兩個星期,大家對助教工作都都還處在摸索階段,還沒摸索出相對簡單可行的操作方法。特別是在數據和圖片收集這方面,面對一天全縣一百多個助學老師的分享,工作量大得著實讓人覺得可怕。
在學校時課又多,下班回到家里要輔導孩子作業、要帶不到兩歲的二寶、要做飯給家人吃。可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但在電腦旁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密密麻麻的數據、眼花繚亂的圖片,眼睛酸疼到眼淚直流、肩膀酸疼到讓我想哭。于是,我打了退堂鼓。我想二胎之后的我是真的不再年輕了,沒法長期這樣堅持下去了,有心而無力了。
雖然助教工作已經步入正軌,操作方法比以前更加科學合理了些,但助教老師一樣不是那么好做的。因為經歷過你們的經歷,所以我最有資格說:助教老師們,你們是勇敢的,你們是可敬可佩的!因為你們一直在堅持!
? ? ? ? ? ? ? ? ? ? ? 關于助學老師
后方有局領導和助教老師為后盾,前線就有助學老師打前陣。課前準備、課中助學、課后記錄與分享,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讓更多的孩子從中受益,這些都是互加計劃賦予每個助學老師的光榮使命。助學老師們激情滿滿、樂此不疲,正因有了這些助學老師的堅持和努力,才讓互加之花花開滿園。
會上表彰了一批優秀的助學老師,這些老師堅持用美篇、用簡書,記錄著學生的成長過程,分享著工作中的珍貴感悟。其中萬志軍校長、熊瑤老師、溫麗婷老師作為助學老師代表,上麥給大家分享了他們與互+計劃的動人故事。
其實,每一個助學老師都不容易,每天的打卡、寫簡書、寫美篇,都要占用他們不少時間。但常人眼中的”不容易“,在他們這里卻都是一種享受。因為,孩子的變化就是他們最好的回報;自己的成長,就是他們最珍貴的收獲。
作為一名老師,早已接受注定了的平淡;作為一名老師,從沒想過有什么更多的回報,能得到學生、家長、領導的認可就好。看到“最佳助學教師”、“最佳分享者”兩項,我都榜上有名,心里是激動的:這不正是一種被認可的美好?
美好的東西,總是能讓人忍不住窮盡一切去追求。
互+美好,讓一個個鄉村教師前赴后繼,樂此不疲;互+美好,讓我們寧都的助教“鐵軍”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互+美好,讓我們的曾新寧主任,沒日沒夜,不辭辛勞;互+美好,讓我們敬愛的溫英俊局長在上海向著全國教師許諾:我們要“借船出海”,把好事辦好!
自上而下地統籌,由點到面地鋪開——娃娃們的幸福,一群人的執著!
一念執著,花開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