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認為青少年叛逆有三大原因:
其一,隨著青少年第二性征的出現,生理變化導致她們心理上逐漸升起了成人感,渴望像成人一樣獨立擁有自由。內心向往生活卻不能如愿便導致了她們的叛逆。
其二,錯誤的家庭教養方式在我眼中分為三中,第一父母都會對孩子進行管教但意見不統一,第二只有父母中的一方承擔管教孩子的重任,第三父母對孩子僅限于衣食供應,不重視孩子的心理需求與與成長,典型的“衣食父母”。
第一種方式對孩子性格培養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正確或錯誤,此時父母給他的意見不是統一的,會讓他形成混亂的觀念甚至分裂的情況,特別是父母在爭論并企圖說服對方的時候,孩子不僅不知道如何去做,更擔憂父母的感情會出現裂縫致使家庭不和而充滿罪惡感。
第二種父母中只有一方承擔管教責任,承擔管教責任的一方無疑是壓力很大的,這種無形的壓力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煩躁不安時刻擔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孩子對不管教的一方會出現兩種極端感受,一是很喜歡因為他不會干涉我的自由,二是一點都不喜歡因為他一點都不關心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父母中一方進行管教,長此以往教養方式單一,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也會很局限。
第三種在衣食父母心中,供孩子吃穿就盡到了義務,別的什么都不需要管,孩子的心理感受啊,成長困惑啊等等都不會去了解,導致孩子內心封閉,或者只對同伴開放。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時期孩子對獲得同伴的認可極為重視,父母的不管不問無疑是將孩子推向他的伙伴,這時他的伙伴團體類型就很讓人擔憂了。
其三,社會風氣造成的影響可謂巨大,現在的學校不再像以前那么封閉了,現在的學校與社會生活更加融合,很多學生不僅過學校生活也過社會生活,什么KTV啊、酒吧啊什么的,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現在的學生做不到。
一切叛逆來源于對自由的渴求,家長給孩子充分自由的同時自己要擁有絕對的權威!只有家長在小事上給予孩子自由,在重要的事情上說一不二,孩子才不至于生活無趣更不會無法無天。
2.
我認為青少年家長教育勝過青少年教育也難于青少年教育。
我之前任職的學校有一個這樣的情況,家長認為花重金送孩子來學校改變,自己只需一股腦將孩子的問題倒給心理老師,自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家長自認為只需要等待著改變一新的孩子回家就可以,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或者只需要一丁點改變就行。
有一句話說,我們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用在這里及其恰當,這些家長不知道問題的核心在哪里,問題確實是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了,可是根源是什么他們不愿意去想,或者說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教育上的失敗,只能自私地將一切問題推給孩子,孩子則平白擔起了一個家庭教育失責的重擔。這合適嗎?
心理咨詢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助人自助,幫助別人自己幫助自己。很多家庭里父母意識不到問題大部分出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而孩子則意識不到自己有什么問題。這兩者都不符合助人自助的理念,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強加的思想不會被認同,強行的改變也不會持久。
3.
成年人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和行事方式,要如何進行改變呢?
第一點就是讓家長覺醒大部分問題出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出在自己身上,現在急需改變!而不是一句簡單的“我知道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對”,又不愿意做任何改變。(銷售)
第二點則是根據家長問題的分類,組成不同內容的家長教育。(教育)
第三點是不斷更新教育方法,豐富家長的學習內容,促使家長使用不同方式應對孩子的問題。(引進)
第四點是教師的自我成長。(外出)
第五點是家長回訪,不定時進行家長回訪,鞏固客戶關系,幫助家長更好的使用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同時介紹機構更新的教育方法,抓住家長的好奇心與自我進步的欲望。(教師)
以上只是我對于工作流程的一個設想,不全面不成熟,僅供看看。(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