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史無前例的超長寒假后,在熊孩子們即將返校復學的前夕。
又一部童年經典浮出水面。
它是很多90,95后的童年回憶。
播出十多年后依舊熱議不斷。
如今,Sir覺得是時候該給老朋友新粉絲們盤一盤了。
國產本土少兒科幻劇的巔峰之作。
甚至,是絕唱。
《快樂星球》
很多年紀不大的孩子可能無法想象《快樂星球》當年有多火。
2004年開播時,直接在央視收視率以1.9%起,以3.2%收,創下央視八套同時段黃金檔的最高收視記錄。
在第一部播出結束后,上千名觀眾給攝制組寫信,上萬名小觀眾在《快樂星球》網站留言,期待第二部。
主題曲《快樂小神仙》和片尾曲《月亮船》更是成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再見了媽媽
今晚我就要遠航
別為我擔心
我有快樂和智慧的槳
當你醒來千萬別告訴別人
我正搖著月亮船
在銀河上遠航
相信一看到歌詞腦海里就有了旋律。
之后一連拍了四部,其中第一部,至今都還有8.4分,質量出奇的高。
扣分的原因更多是:
幼稚,羞恥。
而第一部主角丁凱樂,更是成為很多小孩心目中第一個偶像,童年男神。
至今都有很多人懷念——
甚至連楊洋當年出道時,都因長相相似,曾被誤認為長大后的丁凱樂。
而在之后的每一次復播,都會引起熱議。
以及每當有當年小演員們現狀的消息流出,都能一次次刷上熱搜。
以至于在第四部完結十年后的今天,快樂星球的貼吧,都依舊活躍。
讓人不禁好奇,這部劇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在多年后,在觀眾心中依舊揮之不去。
說出來今天Sir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一個事實——
Sir居然從頭到尾看過這部“神劇”。
用今天的眼光來評判它,無疑是大型迷惑現場。
特效五毛,不忍直視。
造型浮夸,土得掉渣。:
演技災難,毫無感情念臺詞的群演至今都是搞笑素材。
穿幫鏡頭多,趕工痕跡明顯,收音話筒入鏡是常態。
可以說它幾乎有著那個年代國產電視劇能出現的所有問題。
以至于幾乎經歷過的網友都會產生一種復雜的情緒:
當時覺得,太好看。
如今回想,真羞恥。
但。
《快樂星球》之所以會有這種印象。
恰恰說明,它是當時國內少有的,能始終站在孩子的視角,給孩子拍的故事。
Sir認為它最成功的一個地方:
代入感。
給孩子的代入感。
男主,童年男神丁凱樂,昵稱樂樂。
十歲,陽光小學四年級學生。
最大的特點,普通,簡直平平無奇,和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
學習成績不好不壞,但作業卻永遠寫不完。
懂事聽話,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又忍不住愛玩的想法。
性格內向軟弱,在學校總會受欺負。
而家庭看似圓滿,父母恩愛。
但家長又傾注了太多期望,才藝班培訓班幾乎快把他壓垮。
總之就一個詞。
不快樂。
而《快樂星球》的科幻設定也從這里開始。
讓一群生活在快樂星球的未來人類小孩,多面體,蓮蓉包,冰檸檬。
用各種天馬行空的未來科技,幫助丁凱樂找回快樂。
想小孩之所想,急小孩之所急。
代入感滿分。
比如,每個孩子上學時都曾有過的,不想做作業怎么辦?
蓮蓉包就給丁凱樂一個解決辦法:
用發光項鏈可以消除短暫記憶,讓老師忘記布置過作業唄。
計劃通。
不想去上培訓班怎么辦?
多面體給樂樂設計了一個體溫計。
可以隨樂樂的想法,顯示體溫。
每次去上課,都會“發燒”。
偷懶get。
比如,有人欺負自己怎么辦?
樂樂能用電腦緊急呼叫快樂星球的小伙伴幫忙。
于是小伙伴用一個防護罩讓壞孩子們近不了身。
還把他們嚇跑了。
安全感get。
比如,想在老師同學們眼中露臉怎么辦?
多面體發明了一種記憶面包。
吃完,什么都記得住。
學習自然不在話下。
順利收割班上其他同學的崇拜目光。
虛榮心get。
再比如,想當英雄怎么辦?想當大人怎么辦?
《快樂星球》是一部真人版的《哆啦A夢》。
它用一種如今看起來非常幼稚的方法,去滿足孩子們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
精準地切入孩子們那些可愛的想法中。
因為每個人都經歷過——
沒寫作業說成忘帶。
不愿去上學就假裝生病。
討厭被看日記。
討厭壓歲錢被挪用。
做一件好事希望全世界知道。
不想被當做小孩。
想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幻想突然變成大人會怎樣?
……
這些傻念頭占據頭腦的年代,是我們最具有童真的時代,也是最懷念的年代。
正如導演在采訪中說到當初創作方向有分歧時強調——
我說我們就只能拍一部小學生看的劇
如今,《快樂星球》的成功也在說明——
尊重孩子,它做到了。
但如果只把《快樂星球》當作一個少年意淫的奇幻之旅,恐怕并不妥當。
作為一部“少兒劇”,《快樂星球》一個重要的特點——
寓教于樂。
它懂孩子,但更懂得孩子的天馬行空需要教育正確引導。
因此也形成了一個固定套路:
每一次場外援助,都會意外搞砸,然后成為樂樂自我成長的契機。
把每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變成真實,然后再用真實中的困境去教育孩子。
為了逃避作業,樂樂消除了老師曾布置作業的短期記憶。
但,老師依舊在課后整理作業本時發現了他沒交作業的情況,證明謊言只能欺騙一時。
為了數學競賽得高分,樂樂獲得了存有高級智慧的芯片。
結果比賽得第一卻被請家長,因為,一個小學奧賽考試,他竟然用上了高等數學方法。
樂樂為了面子參加繪畫比賽,獲得了一支隨心所欲作畫的筆,順利成為神童。
結果事后被拆穿,這支筆的原理是一個圖片采集器,他在無意中剽竊了他人畫作。
在這一過程中,誠信,責任,腳踏實地,成功必須靠努力……等等正能量的理念通過這類故事教育,傳遞。
同時,《快樂星球》也沒有回避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很多案例即使放在今天都依然真實有效。
比如,家長的望子成龍與孩子的逆反。
第二集里,為了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母親給樂樂報了各種班,舞蹈、鋼琴、二胡……
最終甚至把樂樂逼到必須裝病才能歇息的地步。
父母工作導致的孩子缺乏陪伴。
第11集里,由于樂樂過生日父母缺席,多面體制造了一個機器人去扮作樂樂媽媽陪樂樂,讓他不再孤單。
比如,孩子成長中逐漸形成的隱私意識。
第14集里,為了不給爸媽看日記,多面體給樂樂一個生產假日記的軟件,內容把父母嚇壞了。
《快樂星球》之所以能夠戳到小孩子們的內心,就在于這種平視與尊重,孩子們的困惑、煩惱、渴望,它全都懂。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它的受眾也超出了孩子們。
至少,還有能陪著孩子一起看電視的父母。
孩子的煩惱,憂慮,渴望和敏感。
這些《快樂星球》展現的,恰恰又是被父母們忽視的。
也因此,在故事后端,樂樂的媽媽也逐漸明白——
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除此之外,《快樂星球》故事中更多的篇幅,則是在劇中用一個個的事件,逐漸建構了孩子們對于社會的認知。
甚至,有的至今想起,隱喻都細思極恐。
隨便舉個例子。
第三集,選班長。
一個民主選舉,竟然玩出了不少幺蛾子。
為了和老師做對,班里的小霸王金剛和小伙伴用武力威脅同學,左右班長選舉。
然后對莫名當上班長的丁凱樂各種敲詐勒索,又是幫寫作文,又是幫交作業,不幫忙就拳腳相加。
和金剛稱兄道弟的小九九見狀向老師告密。
而在老師眼中人品好學習好的班長候選人馬翔宇,落選后就坐在旁邊看丁凱樂笑話。
人品好,也不過是習慣于打官腔和在老師面前的特意表現。
甚至,在這場選舉中,連老師的態度都是歪的。
她屬意的馬翔宇,身份是教育局長的兒子。
官本主義,趨炎附勢?
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往往比成年人要簡單。
但簡單,意味著,惡,就不屑于掩飾。
Sir還記得陳為軍在2007年拍出過一部講述武漢某小學班級競選班長的紀錄片《請為我投票》。
生動的展現了選舉這一制度在現實實踐中的群魔亂舞。
而《快樂星球》則是提前演練了一遍。
當然,最后的結果,是丁凱樂被免職。
同樣,落選的馬翔宇成為代理班長。
而《快樂星球》的態度,則放在校長和老師的談話中。
當得知馬翔宇是教育局長的兒子,校長不屑地笑:
這也是《快樂星球》的故事中彌足珍貴的地方。
一個少年科幻作品,卻在科幻之外,極力地寫實。
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們的代入感。
但另一方面,也給故事增添了現實意義。
人性的無奈,制度的弊端,社會的復雜……
時隔多年長大之后再看,才知道其中含義。
真理,其實早就用最明白的話說過——
網上很多人都會把《快樂星球》和同一年誕生的《家有兒女》拿出來比較。
用后者的家喻戶曉,來比較前者的落寞。
現實中,第一部高口碑后,接下來幾部,不斷啟用新的演員陣容,導致口碑也一部不如一部,最終消亡。
但其實。
很多人忽略了一點。
也是Sir之所以認為《快樂星球》是絕唱的原因:
它不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落實會議精神,體制內創作者在扶持國產動畫以及少兒科幻這個領域做出的一次幾乎不計成本的嘗試。
從立項,到制作,都有著濃厚的制片廠色彩。
比如項目,最早曾叫做《快樂城堡》。
比如設定,曾多次討論故事,劇本也多次推翻重來。
比如演員,小演員幾乎清一色素人,從真實的學校學生中挑選,拍完之后,又重新回到學校……
在第一部里,有很多次能看到劇組在招募小演員,開拍第二部的新聞。
也因此,當年的小演員如今都有了各自的人生,并未涉足娛樂圈。
成年演員,有很多都是體制內其他單位成員的客串。
而在劇中,大量的特效,外景,群演以及動作戲,在當時的國產劇中很少見。
尤其是對于一個并沒有證明過盈利能力的領域來說,幾乎是沒有商業公司敢于涉及的。
只有《快樂星球》第一個吃螃蟹。
也因此,注意海報上的文字和當時的新聞:
十一五國家重點影像出版規劃項目。
中央領導人和地方官員,都曾到《快樂星球》的拍攝基地考察訪問。
它成功的背后,是國家的大力支持。
讓其作為一個教育劇,能夠在一片沉寂中殺出重圍。
但這么多年過去。
有且也只有《快樂星球》成功吃到了這只螃蟹。
在系列落寞后,再未有過同類的少兒科幻作品風靡。
不得不讓人嘆息。
第三季第四季的口碑崩盤。
第五季的遲遲未播。
甚至連大電影也因為各種原因,絲毫沒有掀起水花。
當年讓數萬觀眾留言催更的官方網站,如今也掛牌轉讓。
是我們不需要少兒劇了么?
是我們做不出更好的《快樂星球》了么?
Sir覺得都不是。
IP崛起,商業資本涌入,國營制片廠全線衰退,歐美日韓文化入侵。
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紛擾,看起來都是《快樂星球》衰落的原因。
為什么沒有后續者的討論,甚至可以做出好幾篇論文和報告。
但Sir并不是想單純的去再次憑吊它。
而是想說。
不論是喜愛,還是羞恥。
對于長大后的8090后來說,《快樂星球》在成長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我們懷念它。
不僅是因為它的優秀。
更多的,也是在懷念那個幻想快樂星球可以包辦一切,不用承擔成年人世界復雜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