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地鐵口像巨獸張開的血盆大口,每天吞噬著無數(shù)懷揣著夢想的少年。
這段日子搬到了一個離公司很遠的地方,來回要承受將近五個小時的路程,要是按照我原來的性格,遇到這樣的難處,看著朋友圈哪位朋友又出去旅游了,哪位朋友在家睡到了自然醒,我一定已經(jīng)早就撐不下去了,即便不能回家也會不斷的抱怨著自己為何沒事找事出來受這些苦。
可是我現(xiàn)在竟然沒有一點難過、后悔的感覺,即便有時候說幾句“自己真是沒事找事”,大概也都是調侃的情緒在里面。
你以為這是你早晚能熬過去的苦難,可是你并不知道,其實這就是真正的生活。
早晚要經(jīng)歷的,早晚要承受的,如果是常態(tài)的東西就不值得去抱怨。
午餐時和同事聊天,同事很驚訝于我一個東北的孩子,跑到三亞去上學,又在大一就跑到北京來實習,實在是有足夠的勇氣。
聽他們這樣說難免有點驕傲,可回頭想想,事實是這樣么?
我確實從來不是什么勇敢的人。
一年前的我,就像是個僅生存在自己遐想出的世界的愚目者,如同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中所描述的那樣,“是時鐘中無用的齒輪”,重復著盲目的任務,從不考慮自己未來到底會怎樣,自大的認為自己會越來越好,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無意義的事情上,還洋洋自得的認為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那段生活很重要的意義,大概就是讓我看透了人性中、感情中太多別人不曾經(jīng)歷,也不曾感受的東西,即便這份感受有幾分后知后覺,卻也夠我受用一生。
至于關乎到生存,我卻是一點能力也沒有。
受用著別人的保護卻從不知自己實在幼稚,感受著不痛不癢的難處就以為這便是挫折,若是這樣的我還不去經(jīng)歷點社會上的摸爬滾打,只是待在校園享受完剩下安穩(wěn)的三年大學生活,我想我之后受到的苦,會是我根本抗不下來的。
工作僅僅半個月有余,而我從這半個月中卻學到了太多我在學校無論多少年都學不到的東西,開始能夠逐漸明白自己以后到底想做的是什么,要怎么才能做到,這些東西,都是這段日子,也唯有這段日子我才能換到的財富。
人不能一輩子后知后覺。
我記得幾個月前我在學院辯論隊面試的時候,有個人問了我這樣一句話:你為什么總想要自己寫的東西被別人看見?
我記得她當初和我說的是,在她的心中,寫字這回事,寫給自己看就足夠了,如果是寫給別人看的話,就會顯得做作,物質化。
這問題我回答的很干脆,我說在我的心中,任何人都有他自己的價值,你覺得寫字給別人看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可是我覺得,這是我的價值。
可是說實話,這問題后來我想了很久。
我一直在寫字,寫文,這份任務從初中時代開始,延續(xù)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七年之多,收獲頗多,卻并不足夠,甚至走到現(xiàn)在,我還是在想,如果我這么一直寫下去,它足夠承擔的起我的生活和未來么?
后來親人的一句話讓我清醒了很多。
“并不需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臆想別人的想法,盡管去做就好。你走到這里,就總會是有你的價值。”
這個“別人”不僅僅代表某個人,它還代表你的生活,你的未來。我想我們都這樣,永遠不要臆想自己的未來會因為自己的某一個變動而產生什么樣的改變,因為沒有人會預測到未來會發(fā)生什么。
后來很多人問我以后的生活要怎么辦,我只會說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但是一定很具體的,是我現(xiàn)在要做什么。
生活本身就是這樣,沒有什么會稱為苦難,也沒有什么會稱為幸運,他們或是常態(tài),或是短暫,每一道疤痕,每一個獎賞,都有他亦苦難亦幸運的節(jié)點。
你必須要學會的,是可以做下自己每一個選擇,并足夠為它的后果去承受。
個個 /文字
Jo In Hyuk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