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旅行的藝術》Day1

進度:P1~28。

零星感想:

?《旅行的藝術》~這書名很有吸引力!只是,起先看到是異域作家的作品,小小遲疑,沒有閱讀的沖動~對翻譯文學無感,一來不曉得翻者的是否原汁原味將原著呈現;二則是不知道翻譯者的文筆文風是否對自己的胃口~自己書看得不多且挑食。三是覺得翻譯過來的文章貌似去吃他人咀嚼后吐出的食物~不太享受!不過,挑食不利健康成長,且說不去嘗試怎知他人精心翻炒菜肴的滋味!再說了,共讀的目的不是想感受不同人閱讀同一本書所產生思想的碰撞么?

?翻開首頁,是余秋雨教授作的序,有驚喜~多年前沉迷過余秋雨教授的作品《山居筆記》《千年一嘆》。余教授序中自稱"老資格的旅行者",很是謙虛了。這資深的驢友文學家已是著作等身兼足跡遍及天下,他既然推薦,料定值得一看再看。驚喜的還有個人覺得這篇推薦序,文字單純簡潔~不復以往的絮叨!

?"旅行"二字,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閱讀之前,我問過自己,旅行是什么?我是一個不好外出行走的人,偶爾一次的出行也是隨心隨性,沒有什么詳細的攻略準備,被喜好游山玩水的朋友痛批"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可是,我覺得我滿足了自己的心愿,很享受了呀!出去走走,接觸不同的風土人情,感受到異于日常生活的滋味,從而可以接受不同的文化,包容他人~足矣!宅在家里的時候,不妨多讀書,也可以達到開闊眼界的收獲~于我,讀書行走都是頂好的!

?書中第一章"出發",講了得埃桑迪斯計劃從巴黎到倫敦的旅行:哪曾想在巴黎候車準備到倫敦之際,因尚有時間,,到一家英文書店買了一本《倫敦旅行指南》,而后到一家英式小餐館用餐,在用餐的過程,看到"一些小木桌旁,坐著健碩的英國女人。她們的長相很男性化,露出碩大的牙齒,有如調色刀;她們手腳粗長,臉頰像蘋果般紅通通的。"待到火車離站時刻的迫近,德埃桑迪斯忽地變得疲乏和厭倦起來~既然一個人能坐在椅子上悠哉游哉捧書漫游,又何苦要真的出行?呵呵呵,好玩的心態!

?再看到筆者與同伴的巴巴多斯之行,并非我們平常看到游記那樣的多姿多彩,那般的美好~反倒是諸多不順與懊惱!正印證了筆者想說的:也許,承認實地的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之間的基本"差異",這樣才會更接近真實,也更有益。~有意思!

今日的感覺:有趣有意思!期待大家不同的感悟與見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