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千禧年代以后,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工作者在職場中,注重自身感受大于工作本身。
網友“阿涼”發帖說:“寧愿在辦公室加班,因為回家后還是避免不了電話、微信找上門,根本不分工作日還是節假日。”
但電視劇告訴我們,即使是《歡樂頌》里的富二代曲筱綃,也得以犧牲節假日為代價,完成工作使命。
在現實生活中,商界大佬更是名副其實的勞模典范:
李開復(創辦創新工場、曾任Google、微軟全球副總裁):50%休息時間、20%爬山散步、30%工作時間;
羅永浩(錘子科技CEO):20%休息時間、30%看書講課、50%工作時間;
雷軍(小米科技董事長):20%休息時間、25%騎車滑雪、55%工作時間;
李彥宏(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休息時間、25%打高爾夫、55%工作時間;
......
就連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5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也顯示:富豪平均工作日睡眠6.6個小時,三成億萬富豪工作日睡眠不足6個小時。人們還總結出了這樣一個規律:“每天睡4小時的人,年薪基本是400萬以上,以此為基礎,多睡1小時,薪水就要除以4。”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廢寢忘食、不顧晝夜地工作。那作為普通職場人的我們,該如何追求更多的職場利益和更高的職場地位呢?
今天,我們就采訪了幾位年薪百萬的優秀管理者,而他們也給出了一套全新的“職場攻略”。
1
為什么企業的管理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Kevin(曾任多家主板上市公司主管):首先,在“大鍋飯”時代,一份工作可以做到退休,員工想“生存”下去,能力不一定重要,會“拍馬屁”才重要!無論何時,只要你和領導保持互惠互利的狀態,就可以“一站到底”。
但在21世紀以后,中國越發的國際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經營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員工的長期發展計劃也必須作出相應調整,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其次,人們的工作設備也發生了變化。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曾經的“中國制造”不斷向“中國智造”移位。以前,制造業技藝不夠精湛,一個擁有好手藝的技術師可以輕松養活一家人。
但現今,規模化代表著效率與收益。重復性高、繁瑣枯燥的工作如果繼續使用大量人工,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智能化的設備與軟件大大提高了員工及企業的生產力。
因此,企業的管理方式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向前。可以說,改變管理方式的根本,就是“科技的進步”。
2
高薪工作都有什么特點?
張陽(資深獵頭):在我們這個行業常常會結識各個領域的精英和高級人才,干的時間長了,也就發現,有這么一些行業,不僅人才濟濟,而且薪資也常常讓人眼紅。
在我所知范疇,符合上述條件的行業主要有這幾種:房地產開發、銀行/證券、建筑/工程師、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制藥/生物工程。
為什么沒有基層工作者呢?現在的基層工作者不是不夠優秀,而是他們的工作能力普遍受限嚴峻,無法快速適應現代化企業,什么是現代化企業?我覺的最近李彥宏說的一句話,解釋的比較準確,今天的現代化就是AI化。
所以在大型現代化企業中,AI型人才就特別受歡迎。他們的存在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因為格局越大的企業和員工越明白:AI正滲入到每個行業,高科技人才作為與AI聯系最緊密的一群人,他們在未來當然會更將搶手,連同企業也是如此。
李彥宏也曾說:“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AI沒有關系。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的是率先擁抱AI,盡快使自身AI化,贏在起跑線上。”
吳亮(人力資源總監):其實,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重組”。在人才戰略上,企業人力資源部會開始在招聘或培訓上做出調整。
高薪工作意味著高水平技術、敢于犧牲休息時間的魄力以及對軟技能的把握。
如今獲得高薪工作的人,大多是復合型人才,比如本身具備AI能力,或者善于利用AI能力的人。AI的存在不僅為這群精英們代替了部分生產力,還讓他們用更少的時間去完成更多的工作。
因此,想要在職場中順利“存活”下來的朋友們。人工智能是非常建議你們了解的方向,包括了解AI化的概念,以及真正做到AI化的衡量標準。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李彥宏給出了一套關于AI化的理論,我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一個真正的“AI化公司”是三維一體的。它首先要具備AI思維,其次要擁有AI能力,第三還要遵循AI方面的倫理。。
首先是,AI思維:“指的是必須基于萬物互聯重新思考公司的戰略。”公司戰略決定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將會改變員工的命運。而學會用AI思維看待公司的員工,也更有可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
但是在職場中,新人與“老人”因經驗不同,所以思維方式有些差別。在此,我想提出兩種提升辦法:
1、對新人來說,需要培養這些能力:
創造力,社交能力,分析思考判斷能力,審美能力和學習能力;
持續性嘗試接觸新興科技與技術,多關注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入門書籍;
留意行業內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接口的職位和公司,保持對這些事物的觀察和好奇心。
2、對“老人”來說,尤其是中高層管理人員
需要視智能機器為同事。雷軍曾說:“現在是人工智能時代,當今全球領先巨頭都將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核心戰略。”隨著時代的轉型,未來幾年機器人很可能會成為你團隊中的一員;
專注于判斷性的工作。AI化能代替繁重、重復性工作,但是無法輔助人類進行決策和判斷;
專注業務,將行政工作交給機器人。
其次是AI能力,這里是指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不是發明人工智能的技術。李彥宏解釋說:“企業要能在公開的、成熟的第三方的基礎AI能力之上、深入場景,結合行業特點和競爭環境,來強化自身所擅長的業務,從中發展出來獨特的AI應用能力和優勢。”
轉換到職場人身上,可以理解為這幾個關鍵點:善于學習別人的經驗;善于自我學習提升;善于觀察,精準學習內容;善于深入思考并舉一反三。
最后是,遵循AI方面倫理標準:“指的是AI公司應遵循四個原則:
第一,也是最高原則,安全可控;
第二,促進人類更加平等地獲得技術能力;
第三,讓AI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取代或超越人;
第四,也是終極理想,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職場倫理是職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職場中,高工作倫理的員工出現低消極情緒的情況更小,因為他們更能在工作中獲得生活的目標,所以遵循AI方面倫理標準的個人與企業也就更容易獲取成功。
3
結語
通過對幾位優秀管理者的采訪,我也著實認識到現代企業“AI化”對職場人的重要性,AI化的存在將人類的時間變得更加珍貴。
在未來,人們對高級認知能力的需求也會逐步提升。就像百度早年的搜索引擎和今天的無人駕駛技術。我也更加堅信李彥宏這樣一句話:不夠AI的企業,注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