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別人一句話可以讓你一愣,然后就會覺得很不爽。但這種不爽到底是憤怒,是傷心,還是覺得沒面子呢?確定了情緒才能對癥下藥。
今天開會遇到一位同事,非常聰明,講話速度超級快,腦子也轉得飛快。我很不適應他這樣的速度,但是又不知不覺的被他帶著走。可能也是他反應快的原因吧,他還會很不自覺的插話。我一句話才說一半,他就好像知道我接下去要說什么,馬上給我他針對我沒說完的那句話的意見。總之就是搞得我很憋屈,很郁悶。
上午會議結束后,我及時總結了一下溝通不暢的原因。
首先,我認識到我自己郁悶的情緒不是生氣,是遇到壓力的無措感。
其次,我不可能要求我同事改變他的說話方式,但是我可以選擇不跟著他的速度呀。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思考速度,我不用因為思考慢過于他而自卑。
最后,我可以選擇在他講完話后停頓一下,把談話的節奏變成我熟悉的,在開口說話。這樣自己就會輕松很多,要說的內容也不會因為壓力而被遺忘。
午飯過后,我收拾好心情。把上午沒溝通好的內容,又和他再理了一邊。下午的交談,有緊有慢,要溝通的內容也全部傳達到,還算是圓滿的結束了會議。
話不投機,三觀不合,可以拍拍手走人。但是如果都看不出是哪里不合,死磕地扯著,對大家都是損害。
情緒是最好的指示燈。忽視它,結果很嚴重。
參考書目:《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美] 克里斯汀·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