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把人們手機P掉的攝影師,我想給你點個反對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坐在你懷里看手機

美國攝影師Eric Pickersgill的一組攝影作品“Removed”近日在網絡爆火,原本很日常的生活場景,當攝影師把手機和所有電子設備都從他們手中拿走后,拍下的照片卻戳中了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

作品一出,輿論似乎完全呈現一邊倒的趨勢,人們紛紛開始批判手機和移動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弊端,例如讓面對面的人憑空多了一份隔閡,例如讓人們沉迷于手機的世界,而不懂得抬起頭來關心一下身邊的人,說什么現代科技帶來的互動交流竟然是以不再溝通為代價等等。

而“低頭族”這個標簽完全成了一個貶義詞,和沉迷掛上了一個大鉤,使用手機成了一件不那么光彩正常的事情。

然而,我真的特別想請這位攝影師,走進一下大學的圖書館,走進下高中生的自習課堂,拍一組照片,然后再把他們的書P掉,看看結果,是不是和P掉手機完全一樣呢?而這些看書的群體就可以被認為做的是正確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

把書P掉試試看?

現在,假如在行進的地鐵上你看到兩個人,一個站著在看手機,一個坐著在看書,是不是你就會覺得這個在看書的人更討得你的好感呢?

實在是太奇怪了,手機和移動網絡是新時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它產生的本意就是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人們可以借助手機和移動網絡更便捷的進行以前在一些不良情況下無法進行的活動。

回到地鐵里這兩位同學的例子,站著的同學如果想利用好這段通勤的低效時間,是不是可以使用好手機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呢?而坐著的同學如果看的是網游小說,他的行為還會比站著戳手機的同學有意義嗎?

再看看那些瘋狂轉發這組照片,配上“悔恨”的文字的人,過了沒多久,依然會用“好”他們的手機去做沒多大意義的事情,說真的,我為你們感到悲哀。

如今好好利用手機進行自我提升的方法比比皆是,有些人卻偏要邊每天漫無目的的刷著微博刷著簡書最后感嘆一聲自己好像虛度了時光,難道就不懂得帶著目的帶著目標帶著理想去用好手機這個工具?

工具永遠是服務于操作者的,那些極端的因為使用手機疏遠了身邊朋友身邊親人的人,若是沒有了手機,還是會有別的東西來替代手機的位置吸引他們的精神灌注的。到底該怎么用好工具,是操作者應該花時間動腦子去思考的事情,而不是單單轉發譴責批判一番。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本就不是來告訴大家應該怎么用好手機,想知道如何高效利用好手機這樣的科技產物,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尋找。

舉個例子,就連簡書上這樣的“干貨”文也比比皆是,試著去找一個,試著自己去做,做完一個再回頭,你會漸漸找到更多的優質方法來提高你生活的效率,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你最終會變得越來越好。

一個喜歡被動著接收信息的人,永遠只能做一個傳播途徑,連傳染源都成為不了,也就永遠別提你那大同小異財務自由周游世界吃喝玩樂睡的狗屁理想了。

有些言重了,但是希望大家下一次見到這種一邊倒的批判的時候,別跟風,想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把壞事兒利用成好事兒,此才不失作為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智人的風度。


太蠢太笨不思考的人,大概只能靠運氣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