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100天留言踐行小行動計劃之第7周留言足跡

42/100

時間是什么?我想把時間當作我的朋友!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3月一如既往的跟隨專欄學習,3月底發起了49天成長活動,然后開始踐行寫作,坐享從去年年底一直踐行持續到現在6個多月了,啃著對我來說艱難的編程語音將近4個月了。

時間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耐心的磨練,2017年比2016年,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比如寫作,坐享來培養耐心。這是最重要的,需要平常的磨練。

今天坐享的時候注意力跑偏了,我突然想到了鼓勵他人其實也是在鼓勵自己,當用鼓勵肯定的眼光去看他人的時候,他人也會用鼓勵支持的眼光看待我。

昨天寫作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并沒有剛開始的時候那么艱難了,以前2個多小時熬出1500字左右,昨天1小時就很自然的碼字1500左右了,有讀者讀了我的文章《如何用“公眾承諾法”加速完成目標》后評論干貨滿滿!

另一方面之前特別在意他人給我反饋,現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寫作上面,有沒有反饋對我來說沒有那么重要了,如果有正向反饋,我會把他當作對我寫文章的一種額外的鼓勵。

我想也許這就是自己平時一點一點積累,時間花在了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上,然后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間給予我的回報吧!感謝!

43/100

看了今天的文章,突然理解了為什么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知道與做到的距離。

因為“知道”是一瞬間,一天或者幾天比較短期的事情,而“做到”需要時間投入去行動,需要一個月幾個月幾年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一生的事情。我想它們之間最遙遠的距離在于“時間”這個屬性。

老師今天舉的GAFATA例子,幾個月前就和我們講過這個,各種分析,很多讀者都知道,然而到今天真正靠這個知識賺到錢的卻不多,因為大多數人在觀望,少數人在邊行動邊思考。

比如老師之前教我們元認知的概念,重要性,對人的好處,以及簡單練習的方法論登,我們要想“知道”只是花十幾二十分鐘看看文章就可以了,而要做到真正去鍛煉元認知能力,那就不是幾十分鐘的事了,至少是每天幾十分鐘練習,而且需要很多個“每天”才能激發元認知從而鍛煉元認知能力。

為什么懂得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也是因為缺乏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能夠幫助自己過好這一生的行動。

認知并不重要,認知的差異更重要,正如正確價值不大,但是特立獨行的正確價值就大了。再推到用比學重要,行動比思考重要。

進而我們需要在行動中思考,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再行動再思考再調整。從而通過行動思考升級自己的思維認知。

關鍵在于踐行!

44/100

糾正認知偏差的一個工具是閱讀相關心理類書籍,今天又get了一個新方法:直接開始做。

沒想到簡單的五個字就可以變為一個方法論,短小而精辟。這個方法也有踐行,但很少像老師這樣總結。

正如寫作,我之前有卡殼的時候,思考了半個多小時,沒寫一個字,后面轉念:想那么多干啥,直接開始寫不得了。

于是我就把自己腦子里的想法,直接用電腦敲上去,最后一個一個字的就被我碼字成了一篇文章。的確后面檢查發現前面幾句寫的不是很好,但是起作用的是自己真正踐行起來開了個頭,后面慢慢就有得寫了,進而再把不足的地方進行了修改。

一直在做總比一直在想強,何況我是一邊做一邊思考要寫什么,比單純的想好多了。這個做的過程中真正感知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刪除,哪些地方需要加點東西,哪些沒必要寫出來等,在實踐中感知真正的問題,而非停留在想一些有的沒的上面。

也幫助我節省了許多注意力,因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踐行上面。

跟隨咱們專欄學習,很幸運自己成為了“通過一次簡單的踐行,真正感受到了行動力量的讀者”,比如坐享,比如發起49天成長活動踐行每日寫作,活動結束后自己依然每天寫作,感覺如果不把腦子里面思考的有感觸的東西表達出來就不舒服一樣。就像現在踐行坐享,哪天要是沒做就好像缺少了什么一樣。

又因為對自己寫作的要求具有利他性,那么寫作之前自己就需要首先輸入有用的知識,比如前天聽樊登老師講完一本工具書《親密關系》,然后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個人理解寫成一篇文章《假如我是愛你的》,或者看得到專欄的文章,再輸出自己的個人想法,其實這也算是再次學習,因為需要反復看,然后找一個點進行突破。

首先做規劃自己可以做什么,然后直接擼起袖子干,最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做完后進行總結,調整姿勢繼續干!

加油!

45/100

不管我們在做什么,其實時間都在陪著我們。當我們停留在想的時候,時間靜靜地看著我們思考。當我們把思考用文字表達的時候,時間也靜靜地看著我們踐行,一點點碼字讓思路外化越來越清晰!

既然后者能讓自己獲得進步,那么我選擇邊行動邊思考與時間做朋友!

“業余者才講靈感,我們專業人士只是每天早上準時開始工作”關于寫作,絕大部分人包括之前的我都認為等有了靈感再去寫,比一開始不知道寫啥的那個“笨拙”的自己要好,可是不知道寫啥真的“笨拙”嗎?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大腦偷懶不寫,給自己找一個看似很合理的借口。

解決辦法三個字概括:寫起來!

邊實踐寫邊思考,比一直等著思考如何寫再寫效果就好多了,并且在寫的過程中很可能就產生靈感,停不下來了。

當然還有一個沒有靈魂的原因是當天自己沒有輸入所以沒東西輸出,那解決辦法自然就是去輸入,看文章,看書,看電影,與人交流等其實都可以作為輸入口。

昨天是我連續寫作踐行的第77天,由一開始的給自己定個目標每天寫500字就好,到現在我居然能夠每天寫1500字左右,未來可能會持續增加。

那么既然知道自己晚上要寫作,于是白天就會有意識的觀察自己的輸入,看文章聽音頻書籍的時候會主動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作為晚上輸出的素材,昨天寫《增強幸福感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是什么》一文,竟然把自己當天輸入的樊登老師講書《自卑與超越》,吳伯凡老師關于講社會興趣的專欄文章,以及李笑來老師在深圳蒙著眼睛做演講的音頻,通過這3個途徑輸入,總結了一個共同點也就是都強調與人聯結的重要性,那么當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多,人創造的價值越大,成就感越大,自然而然幸福感就越來越強了。

不僅是演講緊張最根本的原因是“練習次數不夠多”

我覺得寫作沒靈感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練習的次數太少”。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因為走原路是我們內心的舒適區,很熟悉,不需要費什么力氣。而要看到新的風景,自然要走新的路,這條路可能會因為“不熟悉”而遲遲不敢邁出去,那么解決辦法是什么呢?很簡單:邁出第一步。

說了這么多,其實不管干啥,關鍵是要踐行,邊走邊思考是最佳的成長方法!加油!

46/100

只要真正開始踐行,一切都不晚。又,有時間嘆息“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還不如花點時間干點正事呢?

以前老師就提醒我們經常問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我也知道問這兩個問題能幫助自己更好的做決策,更好的打磨自己的價值觀,也的確實踐應用過,比如有時候感覺自己被坑了,然后復盤為什么我會被坑,對方如何坑我的等,反思到最后我豁然開朗,因為目前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吃得起虧,如何能吃得起虧,那就要讓自己有實力,比如能賺到很多錢,所以我的注意力轉移了,應該把時間更多的放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上。

今天看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該升級了,應該每天固定時間,哪怕短短幾分鐘十幾分鐘來思考對于我來說,“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比如早起冥想之后的5分鐘思考,中午午休之后的5分鐘思考,晚上反思總結的時候5分鐘思考。這是舉例子,之后時間會慢慢調整,最主要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最主要的是把時間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升級:用踐行的“用時”來考量自己,非“感動自己”所謂辛苦的“學時”,很多時候效果結果什么的并非在于我們學了多少多少的“量”,而取決于自己真正實踐了多少多少的“質”,比如到底是一年讀50本書這個“量”重要,還是一年把一本書用透徹這個“質”重要呢?讀書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更重要?對于我來說就是“學以致用”來幫助自己提升,通過學習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

為了促使自己踐行,解決拖延的一個方法是:給做這件事引入足夠多的成本。其實我覺得從商業角度來說就是引入足夠多的“沉沒成本”,都投入這么多成本了又怎么舍得輕易就放棄了?

比如說去商店買衣服,如果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問多少錢,然后決定要不要買,其實對于最后階段想砍價沒啥好處。

那么如果一開始就向導購表明自己的購買欲望,前提是自己真看上了這件衣服,然后只字不提衣服的價格,而是和導購各種交流,比如衣服配色材質什么的,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時候就是價格的談判,那么這個時候因為導購之前付出了極大的時間成本,她怎么舍得讓你輕易就走呢?所以砍價的成功率會比剛開始要大很多。

同樣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投入了足夠多的成本,可能是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注意力成本等,比如考一個證書光報考費用就得好幾千,那么不至于學了就幾天就放棄了吧?

就我個人而言剛開始學習編程的時候隨便一個小問題就可以困擾我兩三天,自己經常躺在床上懷疑,思考要不要干脆別學了,放棄得了,但是現在當我投入每天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在這上面有4個多月了,尼瑪,投入了這么多的時間成本,現在因為一個問題困擾我一個多星期了,我也不會像剛開始那樣輕易放棄,對自己說的更多的是,“今天沒解決,明天我再試一試”

今天此刻開始定時打磨自己的價值觀,為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引入足夠多的成本,比如時間成本。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加油!

47/100

沒有踐行,就沒有可變現的東西;沒有行動中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有價值的認知升級。沒有認知升級,就沒有認知差異;沒有足夠的認知差異,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

這周的文章主要是踐行,在踐行中思考,從而促進自己認知升級,進而推出認知差異的重要性,從而拉開與那些知道但并不一定做到的人的差距。而讓自己成長進步,拉開差距最根本最底層的原因就是踐行。

知識有用與否,變現與否,自己知道么?學會么?最關鍵的是做到么?

知行合一!達成目標的最佳工具!

48/100

知道更要做到,知道與做到的距離是“時間”的長短距離。短時間知道,長時間做到。知行合一來讓自己認知升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昨天是我持續踐行留言的第47天,今天有受我影響也訂閱了咱們專欄的朋友發了一個我留言被精選的截圖告訴我,她看到我的留言了。

其實我已經持續留言了一個多月,之前也有很多留言被精選了,為什么沒人和我說呢?

因為前面的留言,點贊要么為0,要么一兩個排在最后,而這次有19個,雖然和第一名留言上百個贊相比不算啥,但是排名還是靠前一點的,排名比之前靠前是對我的鼓勵,點贊量上升也算是我的一個小進步了,所以內心還是挺開心的。

希望接下來繼續通過自己的踐行來獲得進步成長,并且希望自己的留言能對得起大家對我的鼓勵,從而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寫出對更多人有利有用的留言。

加油,baby!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