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傷害的可能,實則內在于愛
“只要愛,就一定有受傷的危險,只要愛上一樣東西,心就一定會痛苦,還可能破碎。要想確保你的心完好無缺,你就不要愛任何人,甚至連寵物都不要愛。在天堂以外,唯一徹底擺脫了愛的危險與煩惱的地方,就是地獄。 ”
最近,在讀英國作家C.S劉易斯的著作《四種愛》,讀到這段話的當兒,竟陷入了一種綿密不盡的困惑,深感若不作進一步思考,弄清個中就里,就無法繼續往后讀。
曾看過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膾炙人口的《小王子》,這幾天,思考劉易斯“痛苦內化于愛”的觀點時,又不禁聯想起小王子和狐貍的故事來。
小王子來到地球,發現玫瑰園里竟種植著成千上萬的玫瑰花,便痛苦地意識到,原來自己深愛的那朵玫瑰,并不是獨一無二的。
在這之后,他陷入了第一次人生意義的危機中。這時,狐貍出現了。
狐貍告訴小王子,生命最重要的價值在于“馴化”,即與別人建立獨一無二的關系。
在“馴化”過程中,我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因而,所馴化的對象,也就成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之后,狐貍讓小王子馴化自己。通過不斷學習,小王子漸漸明白了對玫瑰的感情,也明白了必須對玫瑰負責任,遂決定離開,返回自己所在的B612星球。
離別時,狐貍流下眼淚,萬分難過,但她并沒有強留,因為,她其實早就知道,痛苦是馴化的一部分。狐貍太愛小王子了,實則,她是通過讓自己“受苦”,教會了小王子如何去愛。
可,究竟為何痛,會成為愛固有的一部分呢?
因為絕大多數愛,都建立在依戀的基礎上,依戀一旦產生,期待便隨之而來。有些人,為了讓對方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就會陷入改變或控制對方的迷陣里。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由于成長環境、個性氣質、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在價值觀念、待人接物方面,勢必存在巨大差異。想要對方完全合符我們自身的期許,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為一的情意,是一件既艱辛而又不現實的事兒。
齊跳愛情舞步的雙方,一方若去控制,另一方要么反抗,要么迎合。反抗之苦,自不必說,而若去迎合,為了取悅對方,另一方勢必就會戴上了偽裝的面具,逐漸失去了真正的自己,而世界上,實在沒有比丟掉自己更為痛苦的的事兒。
因而,現實中,愛情成了多少人無硝煙的戰場,最終,兩敗俱傷。
就算兩情相悅、舉案齊眉,人的心里,也明鏡般地清楚,世界的本質,就是“變化”,一切,都處在不確定之中,愛也如此。
沒有人知道,我們何時就得啟程遠行;我們更加把握不了,生老病死何時降臨。每一種相聚里,也都包含著分離的成分,暫別或永別既然不可避免,那么,離別之苦痛,也必然包含在愛之中。
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道,“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這份物是人非、佳人不在的悵惘,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
是故,愛得越深,傷也越重。傷害,內化于愛。
在這里,我所說的“傷害”,并不一定就是肌膚之痛、財物之失,而是指情感受挫后或情感破裂后,人所感受到的那種陰沉沉的絕望和輕飄飄的空虛。
當所愛之人離去,我們便覺丟失了自己,以前,他是我的,我是他的,而今,我們再難定義自己的身份,自我生命中最柔軟最美好的的部分好似被奪走了,生命不再完整,內心絕望空虛,甚至能夠感受到有風吹過,那個空缺。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不要去愛?如果不愛,不也就沒有其后因愛而生的種種苦楚嘛。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將愛的需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的需求劃分在缺失性需求中,認為,它們的滿足直接關系到個體的生存。
而劉易斯和安萬托也都沒有這么悲觀。
作為虔誠的基督教,劉易斯認為,人不是要盡量避免愛本身固有的痛苦,而是要坦然接受這些痛苦,將這些痛苦獻給上帝,去趨近上帝,最終愛上帝。
而安萬托通過狐貍之口,也道出了自己的答案。
02/ 為了“小麥的顏色”,因而選擇去愛
《小王子》一書,令我感觸最多的一章,要數第21章。
理解了馴化的意義,并通過馴化與狐貍創立關系后,小王子決定與狐貍道別,他們有一段對話,讓人動容:
“唉!”狐貍說,“.......我會哭的。”
“這要怪你,”小王子說,“我不希望你難過的,可你偏偏要我馴化你……”
“是啊,”狐貍說。
“那你還要哭!”小王子說。
“是啊,”狐貍說。
“所以你什么也沒有得到!”
“我得到了好處,”狐貍說,“因為小麥的顏色。”
讀過《小王子》的人都知道,在這里,小王子和狐貍其實是“永別”,因為小王子來自另一顆星球。因而,深愛小王子的狐貍內心是非常難過的。
看到傷心的狐貍,小王子也才有了這樣的發問。既然美好終將消逝,我們最終一無所得,痛苦在所難免,為何狐貍非要讓自己馴化,與自己建立關系呢?
狐貍卻回答,不,我有所得,“我得到了小麥的顏色。”
要理解這句話,得回到第21章前半部分,狐貍向小王子解釋“馴化”時,這樣說過:
“還有,你看,你看到那片麥田嗎?我不吃面包,小麥對我來說,沒有用。麥田不會讓我想起什么來。這是悲哀的。但你的頭發是金色的,所以你來馴化我是很美好的事情!小麥也是金色的,到時候,它將會讓我想起你。我喜歡風吹過麥穗的聲音......”
有讀者認為,因為小麥的顏色與小王子頭發的顏色一樣,所以,狐貍說,她得到了小麥的顏色,指的是她在愛里,雖然受傷,但卻最終收獲了回憶。
在我看來,若將“小麥的顏色”,簡單理解成“回憶”,有些不合情理,因為很少有人會說,我之所以死心塌地去愛一個人,就是為了得到一份愛的回憶。回憶是愛后留下的美好,但我們去愛的初衷是愛,而不是回憶。
我想,狐貍想說的是,“雖然我失去了你,但因為與你建立了關系,這個世界,也便有了意義,而這份永恒不變的意義,將是我最寶貴的收獲,它們不會隨著光陰輾轉而消失。”
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一旦和某個人聯系起來,便被賦予了某種不可剝離的存在價值,一首歌,一條路,一個雙色圣代,一架秋千蕩,一本書,一種顏色,一個城市……這些本來沒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和某個人息息相關,也便被賦予了生命。
美國鄉村樂隊戰前女神的Need You Now這首歌,曾幾何時,薄暮時分,我總愛和他站在過街天橋上,每人塞一只耳機,去聽,因為他喜歡,我當然也死命迷戀。
他出生的城市,在他離開后,我曾買了一張34個小時的站票,坐火車去看過,我覺得那座城市不僅僅是地圖上一個小小的標志,那座城也是那個人,一度,我不敢聽到或看到與那座城市相關的任何新聞,會疼,真會疼。
我們去肯德基,最多只會點兩個圣代,一個奶油的,一個香草的,然后分著吃,然后看玻璃窗外人流不息的街道,他說,太過喧鬧沒有休憩空間的城市并不屬于我們,然后我們交換被消滅掉一半的冰激凌,
在他離開后的無數個日子里,我會一個人去肯德基里坐,占兩個座,買上兩杯圣代,一個奶油的放在對面的座位,一個香草的,放在我面前,然后看著它們融化,然后離開……
被賦予生命意義的東西,都是關乎愛,關乎情的,當然不僅僅只是愛情,還有親情與友情。
前幾天,經過淮海路的一個酒吧,一家叫“藍色港灣”酒吧間里突然傳出戰前女神的這首我聽過萬遍的鄉村音樂,
......
And I wonder if I ever cross your mind
我想知道我是否偶爾浮現在你的腦海
For me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
眼淚不自覺就流下來了。 我才明白,隨著年華流逝,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會在空間里消失,然而,那些曾經經歷過的如煙往事,那些曾經令人怦然心動的直覺感受,卻不會隨著年華而消亡,而是以新舊疊加的方式,積淀在時間長河中,保存在人的意識深處。
有朝一日,在某種外界感受的激發下,它會從意識深處浮現出來,從時間長河里召喚回來。一塊小蛋糕,一支似曾相識的音樂,一條高低不平的石板路,都能夠重現昔日的時光,讓人重新體驗曾經經歷過的生活。
真正的生活,是被遺忘的生活,真正的幸福,是丟失的幸福,真正的樂園,是失去的樂園。
“我的小王子啊,我們并不是一無所得,我們的所得,就是我們愛過,就是我們彼此馴服過。你知道嗎,我不吃面包,麥子對我毫無用處,我對麥田顏色更是一向沒有感覺,但這一切都因你的到來而改變。你走后,每當風吹麥田,麥穗起舞,麥子的顏色就會提醒我,有個金黃色頭發的王子,曾經走進我的生命,并和我有過美好的相遇。這就夠了。
因為你來過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從此便有了意義,那些疊加在內心深處的生命體驗,不經意間浮出記憶的長河,就會提醒我,我真正地活過。”
03/ 就算受傷,卻也獲得了自我成長
小王子問,什么是“馴化”?
狐貍說,“它的意思是創造關系。”
“對我來說,你無非是個孩子,和其他成千上萬個孩子沒有什么區別。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我對你來說,我無非是只狐貍,和其他成千上萬只狐貍沒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聽了狐貍的解釋,小王子終于明白了B162上那朵自己心愛的玫瑰,正是因為自己為他澆過水、施肥、趕過蟲子,自己付出了時間和精力,自己馴化了她,她因而變得獨一過無二了。
臨別,他去了栽種著五千株玫瑰的玫瑰園,對那些玫瑰說出了下面的話,“你們根本不像我的玫瑰。你們什么也不是,因為你們沒人馴化,你們也沒馴化任何人。”
在這里,小王子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哲學命題:沒有馴化的生命,是不值得過的。人要通過馴化,來找到活著的意義。
馴化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若就愛情而論,茫茫人海中,能遇到那個愿意馴化我們也肯接受我們馴化的人,已經何其之難!
而想要建立良好的關系,就更加艱難,因為我們必須為我們馴化的對象付出時間、花費精力,并且“要永遠為我們馴化的東西負責。”
兩個毫無聯系的人,相遇,相識,相戀,相伴,這一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
從第8章、第9章中,我們了解到,小王子選擇出走,離開玫瑰,并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他和玫瑰相處得不好,以至于彼此誤解,互相折磨。
對于玫瑰來說,她很在乎小王子,渴望得到小王子的愛護,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于是,愈怕愛便愈怕失去,越怕失去,在小王子面前,也就愈加自卑;為了掩飾自己的敏感和脆弱,甚至通過吹噓來肯定自己,或者通過裝可憐來博取關心。
她一會說,“老虎要來就讓它來好了,我可不怕它的利爪”;一會又假裝咳嗽,責怪小王子“沒有給自己拿來擋風的隔板”......
小王子不能理解玫瑰矛盾的行為,不懂得如何維系這段感情,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一段穩定的關系,不僅需要激情,還需要聆聽,需要理解,以及需要體諒和分擔。愛,到最后,都會走上一條自我完善與發展的道路。
帶著對玫瑰的愛,浪跡各個星球的小王子,實則是開啟一段自我成長的旅程,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理解了玫瑰的所有言行。
“當時我什么都不懂!我應該根據她的行為,而不是她的言語來評斷她。她芬芳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生命。我真是不該離開她!我早該猜到,在她那可笑的裝腔作勢后頭,暗藏著柔情蜜意。花兒總是如此言不由衷!可惜當時我太小,不懂得好好愛她。”
當狐貍告訴他,生命的意義就在于馴化,對于我們所馴化的對象,我們需要負起責任以后,小王子想起了自己的玫瑰花,最終,選擇回到B162星球去。
小王子通過愛,學會了理解,懂得了包容,明白了責任,終而,也獲得了成長。
回到B162星球后的小王子,是否能夠再與他的那多玫瑰花重修舊好再續前緣,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再去“馴化”另一朵玫瑰,他一定會與她建立起更加美好的關系,他們的愛,也必將開出更為芳香的花朵來。
可就算小王子沒能再找到另一朵愿意去馴化的玫瑰,我想,他也一定能夠活出更加快樂的自己。
因為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我們可以馴化的對象,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們自己。在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同時,也是在與自己建立關系。那么,獲得了自我成長,也就表示與自己建立起了更良好的關系。
因此,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即便回到B162星球的小王子,永遠失去了他心愛的玫瑰花,他也也一定能夠每天好好欣賞落日,好好細味風吹麥稻的聲響,好好在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里感受樹葉的不同顏色,好好活好自己,然后好好老去。
愛給人帶來美妙的感覺,愛情就像玫瑰花,它給我們帶來馨香的同時,有時也會刺傷脆弱的心靈。
戀愛的過程,時常會伴隨各種矛盾沖突。矛盾沖突的解決有賴于人格的成熟、心理的健全,同樣,矛盾沖突的解決狀況,又會促進或阻礙人格的發展和心理的健全。
或者,即使,我們所愛之人,終將離去,但天上的白云飄過山巒,云影雖不能久留,交會的美好卻可以長駐心間,直到永遠。
是美好,還是傷痛,要看我們有著怎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