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有哪些?BIM的價值點在哪里?

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就是合理確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1)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

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就是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合理確定投資估算、概算造價、預算造價、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決算價。

2)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就是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把工程造價的發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核定的造價限額以內。具體說,要用投資估算價控制設計方案的選擇和初步設計概算造價;用概算造價控制技術設計和修正概算造價;用概算造價或修正概算造價控制施工圖設計和預算造價,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包括:

(1)以設計階段為重點,加大對運營養護階段的重視。

一個項目80%的造價在方案設計階段就已經確定,所以后續的控制只能影響到其余的20%投資。設計費一般只占工程造價的1%,由此可見,設計質量對整個工程建設的效益是至關重要的。

重視運營維護期的成本控制,據研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運行及維護成本占整個生面周期成本的60%。應該加大力度研究降造措施。

(2)主動控制。綜合考慮,合理確定建設工期、工程質量的目標,與工程造價的控制互相平衡。

(3)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是控制工程造價最有效的手段。工程建設過程中把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正確處理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力求在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基礎上的技術先進,把控制工程造價觀念滲透到各項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之中。

3)工程造價管理的工作要素(按照三大階段組織材料:設計、建造、運營維護階段)

(1)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建設方案認真優選,考慮風險,合理編制投資估算,

(2)從優選擇建設項目的承建單位、咨詢(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搞好相應的招標。

招標環節,選擇BIM與信息化管理經驗豐富的單位。

(3)合理選定工程的建設標準、設計標準,貫徹國家的建設方針。

(4)按估算對初步設計(含應有的施工組織設計)推行量財設計,積極、合理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優化設計方案,合理編制概算,打足投資。

(5)對設備、主材進行擇優采購,抓好相應的招標工作。

(6)擇優選定施工企業、調試單位,抓好相應的招標工作。

同(2)

(7)認真控制施工圖設計,推行“限額設計”。

查閱Bentley限額設計資料。

(8.5)優化設計:BIM三維協同設計,提高設計質量,或者根據二維圖紙三維建模,發現圖紙差錯漏碰,減少變更,減少工期延誤。

(8)協調好與各有關方面的關系,合理處理配套工作(包括征地、拆遷、城建等)中的經濟關系。

征地拆遷與施工組織的協調,避免沖突,這一點上bim協同工作可以發揮作用。

(9)嚴格按概算對造價實行靜態控制、動態管理。

查閱資料

(10)合理使用建設資金并加強對建設資金的管理,保證資金合理、有效地使用,減少資金利息支出和損失。

利用BIM在分段支付時自動計算,提供準確數據,遏制超前支付,核實進度、避免造假超前支付。(即,超前計量的兩種情況)

(11)嚴格合同管理,作好工程結算索賠。

BIM模型算量,準確,各方按此統一數量,結算快捷高效,減少扯皮。

結算:同一個模型,共同認同模型的工程量計算結果,避免結算扯皮,增加造價!

清單校核:BIM對異形、復雜結構準確算量,減少多算帶來的損失。

對鋼板開孔、鋼絞線工作長度可以矯正。

(14)各造價管理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強化基礎工作(定額、指標、價格、工程量、造價等信息資料)的建設,為建設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提供動態的可靠依據。

研究

加強變更管理,減少對造價和進度的影響。

bim提高變更設計質量,準確計算工程量,提高討論的效率,加快變更的審核,加快進度。

價值管理—衡量項目的價值,不能僅僅考慮成本與功能,還應該考慮效用、效益、整體表現,以bim為心的建設與運營,是否能增加這方面的表現呢?

文獻顯示,實施可施工性研究可節約工程成本6%-10%,減少作業時間8.7%-43.3%[1]。從整體看,可施工性研究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高達10-20倍。

有研究表明,一個石化擴建項目在實施可施工性研究后,業主和承包商都承認可施工性可以帶來相當于項目總投資1.1%的效益,針對可施工性研究的投資回報率相當與10:1,而且實施可施工性研究還將項目進度加快了10%[2]。

基于bim,利用一定的規則,檢查3D模型的可施工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