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藏著你的家風

1.? 盡職盡責的老師卻捅了馬蜂窩

一大早,家校群里就開始熱鬧,家長和老師因為熊孩子的事理論起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熊孩子天天上課睡覺,下課玩。睡40分鐘,玩10分鐘,再睡40分鐘……周而復始。老師叫他,他也不聽,只管睡。老師就把他上課睡覺的畫面拍下來發給家長,家長卻裝著沒看見,置之不理。這兩天孩子又變本加厲,睡足睡夠之后,在課堂上說話,亂扔紙團,搗亂得別的學生也學不成,影響到課堂紀律。

老師無奈,只好在家校群里,向家長反映這個情況,希望能引起家長重視,管管孩子。可這位家長看到后,不愿意了,竟說孩子不學習就是因為受到這種擠兌,才沒心思學習的。還說,一想到孩子在校天天受委屈,他就心疼,難受…

一開始,老師還耐心向他解釋。越往下說越生氣,最后老師說:給您發照片,您說沒看到;向您反映問題,您說我擠兌孩子,沒想到您是這樣看待事情。您這樣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在對他好還是在害他?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反過來孩子也體現出父母的形象。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風。

這一句家風,更是捅了馬蜂窩。

那位家長開啟開掛模式,一條一條,沒完沒了,揪著老師問他家風怎么了,讓老師道歉。一開始,還有家長勸,后來誰勸好象誰就成了老師同伙,都來擠兌他孩子似的,火力實在太猛,沒人再勸。老師去上課也不接招了,任由他自己喋喋不休。

2. 每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個熊家長

去年有個新聞,在公交車上,一名幼童在車內燃放鞭炮,導致公交車停駛。從孩子拿出鞭炮點燃,把車內乘客嚇了一大跳,引起車廂內混亂,到車長把車停到路邊,走到孩子身邊來制止為止,這個時間段里,孩子的媽媽始終在打電話,不管不問,沒有任何制止的舉動,好象這孩子無關緊要不是她生的,好象一個幼童放鞭炮很正常,好象在公交車上放鞭炮也很正常。難道這孩子有個假媽媽?

在知乎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個事情,一漂亮女生吃著雞排在等地鐵。旁邊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嚷嚷要吃雞排。男孩的媽媽沒有勸止,而是鼓動兒子去找漂亮女生要吃的。女生沒有理他。于是,小男孩就趁地鐵即將進站的一瞬間,猛把女生往站臺下推。幸虧被旁邊的一個小伙子伸手拉著,否則必釀成慘劇。女生驚魂未定的坐地上哭,男孩的媽媽沒有上前安撫道歉,也沒有責罵兒子,而是趁著地鐵開門的時機,牽起兒子的手消失在人群中……這位媽媽,你孩子屬于殺人未遂,你知道嗎?

網上還有這樣一個視頻:在地鐵內,一熊孩子對著爺爺拳打腳踢,一腳直踹腦門上。爺爺本人不制止,身邊坐著的奶奶也不制止,就一直看著,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我想說,這兩位老人,你們辛苦養大的不是孩子,是只白眼狼,你們知道嗎?

象這樣的熊孩子還有很多,在他們身后都站著一個又一個不作為的熊家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長們,你們不懂嗎?真是讓人很難讀懂這些家長們,你們對孩子這樣驕縱,小小年紀就種上惡種子,就不怕長大之后,開出的惡之花會熏到你們?結出的惡果會毒到他自己?

一個家庭里不良的風氣,是滋生父母惡,子不孝,孽孫生的溫床,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發源地。

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 ? 家校論戰,孰是孰非, 從孩子身上見家風

那位仍在喋喋不休的家長,從七點到十點,已在群里叨叨了三個小時,解決孩子的問題了嗎?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也是他缺乏家庭關愛的體現。而這種關愛,恐怕不是學校老師能代替的。在家里,這個孩子估計很少得到過父母的關愛和陪伴。所以他才會處處與別的孩子反著干,以此吸引眾人的關注。孩子心里不見得不想改變。

可那位家長,只一心一意為兒子開脫,根本沒冷靜的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在引發更多的問題。無形中還縱容了兒子的壞習慣。長期下來,日積月累,孩子在這種家庭教育里長大,不出問題才怪!

老師說的真沒錯,從孩子身上能看到家風。那位家長快歇著吧,別在不依不饒的讓老師道歉,越這樣其家風越一覽無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且是終生的老師。如果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能及時認真的去正視,而是一味的推諉護短找理由,最終害的還是孩子。孩子的良莠,歸要結底還是來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著孩子長大后為人處世的行為模式。這些東西的代代傳承,就形成了每個家庭獨特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傳遞給孩子都是正能量。

德藝雙馨的影視演員胡歌,車禍復出時說,他最感謝他的媽媽。他的媽媽身患癌癥幾十年,一直教會他樂觀堅強的面對生活。對于胡歌車禍毀容,他媽媽這樣開導他:上天在你的臉上開了一扇窗,是希望觀眾可以更多地看到你的內在。一句話解開了胡歌的心結,激勵他走向人生的輝煌。從溫潤如玉謙遜內斂的胡歌身上,最能看到父母對他良好的家風熏陶。

4.? ? 風清氣正,是為家風,代代傳承,家國昌隆。

我們泱泱大國,自古以來就有家風傳世的優良傳統。從古代的《周公誡子》《顏氏家訓》《誡子書》到近代的《曾國藩家訓》《傅雷家書》都是流傳下來的家風中的典范。這些廣為流傳的大家之風,正是他們代代傳承的根本所在。非常值得后人學習。

諸葛亮《誡子書》中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在他這樣的家風熏陶下,他的大兒子諸葛瞻為官清正,忠君愛民,以身殉國。小兒子諸葛懷品格高潔,不事封爵,甘為隱士。

家風是一個家庭,抑或一個家族的精神核心。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象春雨滋潤大地一樣,于潤物細無聲之中,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

電視劇《瑯琊榜》里夏江前夫人對著即將被斬的夏江,教導兒子說:持身不正,持心不純,則權勢富貴皆如云煙。今生你當以他為戒,無論何情何境,勿忘本心之善念。這是身穿布衣的前夏夫人的家風。將來夏江的兒子能不能出人頭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必不會走上他老子的路,并會將母親的教導傳承下去,開創屬于他新一代的家風。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必先齊其家,齊家必先修其身。身正則人正,人正則家正,家正則國正。所以說,欲成一國之風,必先成一家之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