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課:職業枯竭201820425

感覺自己正在親歷職業枯竭。在之前做過的工作中,最喜歡的就是繪畫老師這一職業了。首先是因為繪畫時總能非常投入忘我的進入心流模式,非常享受。其次是,給孩子們上課時總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天真無邪和快樂,非常享受課堂的樂趣。

以前是給別人打工,多少有一些受約束和限制的地方。現在自己親身投入到這一行,想著要大干一場,卻發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也不是那么回事兒。

以前做的是一個相對穩定有戰斗力的團隊,而現在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雖然自己的想法可以完全得以實施,然而卻常有一種孤掌難鳴的感覺。沒有人支持,沒有人壯膽,沒有人商量,一切都要靠自己,招生,備課,上課,與家長溝通交流。最近我感覺到自己的工作能動性,比剛開始的時候降低了不少。

就算是再枯燥的工作,尋求創意,也可以讓它變得鮮活起來。現在工作上重中之重的是招生工作。怎樣做宣傳?怎樣引流?怎樣增加忠誠客戶?其實是一個非常開腦洞的問題。我想我可以接借這個問題讓自己發揮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摘錄今日得到

美國心理學家貝弗利·波特說,職業枯竭是指一個人有工作能力,卻喪失了工作動力。導致職業枯竭的原因可歸為兩類:無助感和習慣化。

無助感就是權力空間問題,是一個人覺得喪失了對自己工作的掌控感,是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的工作進程和收益。當一個人徹底失去權力空間,在工作中淪為其他人意志的執行者時,就會徹底失去熱情和創造力。

當不能體會到和事情建立起豐富關系的感覺,就容易陷入到職業枯竭的第二個原因習慣化,也就是重復導致的厭倦中。但如果你能因重復學習而不斷和一件事情建立更深的關系,就能體驗到相反的感覺,甚至會產生心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