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運輸(十一)- 內燃機車

1889年,德國科學家魯道夫.迪澤( Dr. Rudolf Diesel ) 獲得壓縮式點火發動機專利,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這一發動機-柴油機(Diesel Engine)。魯道夫·迪澤(Rudolf Diesel)基于熱力學中的卡諾循環,設想將噴入氣缸的柴油和吸入的空氣高度壓縮,使其溫度超過柴油的自燃溫度,(汽油發動機吸入燃氣混合氣后要由電火花點燃)柴油在發動機氣缸內爆燃,推動氣缸活塞運動,活塞通過連桿驅動輸出軸轉動。

當柴油機發明后,人們開始琢磨著如何將這發動機應用到鐵路機車中。1906年,柴油機發明者迪澤(Diesel)和德國鐵路工程師阿道夫·克勞茨(Adolf Klose)、瑞士發動機制造商格林·蘇爾壽(Gebrüder Sulzer)成立了狄塞爾-蘇爾壽-克勞茨有限公司(Diesel-Sulzer-Klose GmbH),專門設計生產鐵路柴油機車,并設計生產世界第一臺柴油機動力機車,于1912年在瑞士 Winterthur–Romanshorn 鐵路上運行試驗。1913年的運行試驗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當改進工作進行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所有的試驗和改進工作被迫停止。? 最終沒有形成產品。


魯道夫.迪澤(Rudolf,Diesel)1858年3月18日-1913年9月29日

在內燃機車作為火車頭,成為牽引機車之前。一種柴油機驅動的軌道車輛首先發明。1903年匈牙利Weitzer railmotor公司設計了第一臺內燃機驅動的電傳動軌道車輛。不過內燃機是汽油機, 法國公司 De Dion-Bouton 制造,電機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制造。總共制造了65輛內燃機車和40輛加掛車輛。最后一輛內燃機在1965年退役。這輛車的傳動系統是電力傳動。內燃機車的傳動系統(power transimission)是將內燃機產生的旋轉動力轉換到機車輪對的驅動力(也成為牽引力)。

1903年,內燃機軌道車


1903年內燃軌道車


奧地利的氣油機動力軌道車輛(Mckeen railcar )100馬力,共生產115輛,攝于1911年

1914年,世界第一臺柴油機電動車由德國公司Waggonfabrik Rastattirst設計,采用了 瑞士Sulzer AG公司的柴油機和Brown, Boveri & Cieiesel公司的電氣設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這臺機車作為稀罕物封存起來未用。直到1922年,一戰結束后,這臺柴油機電動車在瑞士開始使用,直到1965年。

瑞士和德國公司聯合研制的柴油機電傳動車


1922年意大利的菲亞特(Fiat)公司 宣布制造一臺柴油機電傳動車,沒有找到這早期的軌道電傳動車資料,菲亞特公司1930年生產的柴油機電傳動車(Littorina)陳列在鐵路博物館。


1930年意大利菲亞特(Fiat)公司制造的柴油機電動車Fiat ALn 556, 現陳列在Pietrarsa 鐵路博物館


法國柴油機軌道電車,1933年

1925 美國 ALCO (American Locomotive Company) 設計開發了一種柴油機電傳動的小型機車( Boxcabs)。 公司采用美國GE公司的發動機,牽引電機和控制系統,訂購英Ingersoll Rand 公司的柴油機。ALCO公司主要負責總體設計,包括轉向架,齒輪箱,和車體輪對。柴油機驅動主發動機,生成600伏的直流電,帶動四個牽引電機,每一電機通過齒輪驅動輪軸,這與現代的電傳動機車相同。該車與上述的內燃機電車不同,不帶車廂,僅是機車頭。機車本來是為編組站(Switch Yard,請看編組站章節)設計使用的,稱為調車機車,兼顧短程運輸(鐵路術語:小運轉)。1923年,紐約市禁止污染嚴重的蒸汽機車進入紐約市的范圍。這款機車(Boxcabs)正好適用城郊的客運。它比外部輸電的電動車的造價要低得多。

軌道柴油-電傳動調車( boxcab) 陳列在北阿拉巴馬鐵路博物館。


早期的調車機車

早期的調車機車(Boxcab)


1937年,英國制造的柴油機-j機械傳動調車機車(Shunter)

1924年,真正的線路(干線)內燃機車在前蘇聯(現烏克蘭)的基鋪(Kiev)開始運營。這一內燃機車,在蘇聯使用了30多年,雖然沒有形成系列產品,但為其它蘇聯的內燃機車發展提供了樣本。

蘇聯早期干線內燃機車,1924年。

1929年,德國公司(Deutsch ReichsBahn)制造了第一臺柴油機驅動的氣動火車(diesel-pneumatic locomotive)。乍一看該機車是臺蒸汽機車。因為其輪對的驅動方式跟蒸汽機車一樣,機械傳動系統。柴油機驅動氣缸,氣缸通過連桿直接驅動輪對。這種方式的驅動不需車載發電機和驅動電機。該機車使用的發動機是6缸1000/1200馬力(ph),原是為德國的潛水艇( U-boats)設計的。機車最大軸重18噸,設計時速70公里/小時,4-6-4式。顯然這款機車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柴油機動力-機械傳動機車,1929年,德國制造。


機車加裝外殼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在20世紀初涉足鐵路軌道車市場,而作為通用電氣創始人之一的托馬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也于1880年進行了電力軌道車的實驗,通用電氣(GE)公司于1895年首次推出了電力機車原型車。由于高成本的電氣化費用,GE開發隨車柴油機-發電機向牽引電動機供電,電傳動柴油機車。剛開始研制就遇上技術困難-柴油機和電動機協調性或功率匹配欠佳。到1914年,一位通用電氣工程師赫爾曼·萊帕(Hermann Lemp)發明了一種可靠的直流電力控制系統并申報了專利。該控制系統將內燃發動機調節器與發電機和牽引電動機自動耦合,內燃電傳動機車上就無需由第三者來人工調節發動機 。這個系統的意義在于解決了電傳動柴油機車的控制協調問題。

當時鐵路電氣化成本非常高的情況下,這種柴油機-電傳動機車的應用相當經濟。1920年代中期,美國鮑德溫機車廠(Baldwin Locomotive Works)也設計生產了一種電傳動柴油機車的原型車,采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的電器設備,主要運用于難以運行蒸汽機車的路段,例如缺水、缺煤的地方。1929年,加拿大國家鐵路向西屋電氣訂購了兩臺柴油機車,成為北美首家將柴油機車運用于鐵路干線的鐵路公司。

與傳統的蒸汽機車相比,內燃機車動力強大,沒有煤煙污染,而且維護要相對容易。在1930年代的北美大陸,電傳動柴油機車迅速成為鐵路干線上的主力,蒸汽機車開始逐步被柴油機車取代,并出現了一些由單機功率900~1000千瓦柴油機車多節重聯連掛組成的干線柴油機車。

中國首臺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衛星”? 號,1957年由青島四方機車廠制造。1000馬力,最高時速140公里/小時


傳動系統是內燃機車除發動機外的重要系統。有幾種不同的類型。

內燃機車機械傳動。這個結構比較簡單

機械傳動系統較為簡單,主要就是通過柴油機帶動齒輪,齒輪通過連桿(coupling rod)驅動輪對。這種機車功率較小,主要是用在廠礦和港口。

機械傳動的內燃機機車原理圖


機械傳動的內燃機車, 英國barrow hill roundhouse 博物館,建造于1960年

電傳動柴油機(Diesel-Electric),是用機車上柴油機帶動發電機轉化為動力,再由牽引電動機驅動車輪。初期的內燃機車都使用調速簡單的直流電動機來帶動車輪,1960年代,由于高容量的變流器(rectifier)的應用,直流發電機被交流發電機取代。1980年代,高功率的逆變器(inverter)出現,變壓變頻VVVF (variable-voltage,variable-frequency)控制技術的應用,? 使得三相交流(AC) 牽引電機取代直流(DC)電機,簡化換向器(commutator )和電刷( brushes),因為交流牽引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結構簡單,尺寸較小,易于維護,功率更大,但是需要配搭技術和質量高的逆變器(直流-交流轉換)。按照直流和交流的制式,電傳動可分為:

直流電力傳動(直-直):牽引發電機和電動機均為直流電機。

交—直流電力傳動:使用三相交流同步發電機,發出交流電經過整流器裝置變為直流電,供應直流牽引電動機。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使用三相交流同步發電機,發出交流電通過整流器變為直流電,電路中恒定直流電壓通過逆變器調節其振幅和頻率,將直流電逆變成變頻調壓交流電,供給交流牽引電動機。

內燃機車電傳動交-直-交系統


GE 6000馬力 (4500KW)電傳動內燃機車,是目前世界最大馬力的單機內燃機車。


GM(General Motor)公司制造的 雙機電傳動內燃機車,DDA40X ,6,600 馬力 (4920kw) 該機車取名“世紀” 號,是在1971年,美國太平洋鐵路建成100周年時年出廠。


Prima 系列電傳動內燃機車是由法國Alstom公司造。 1990年代后期開始投入市場,到2008年,已售1,750 輛Prima 內燃機車。2009年,第二代 Prima 內燃機車已上市。

中國的內燃機車主要電傳動機車,其中,東風系列國產的主要產品。早期的東風機車東風3以前,都是直-直系統,從DF4開始,機車傳動系統改成交-直系統。大連機車廠是主要的生產廠家,其它廠家資陽廠,四方廠,唐山機車廠,和大同機車廠都參與東風系列機車的生產制造,到2007年,東風系列共生產了一萬多臺。


東風4電傳動內燃機車。至少生產了4500臺(1950千瓦)


東風3 型內燃機車(1050千瓦)生產了230臺,


唐山機車廠生產的東風5內燃機車(1213千瓦),生產1014臺。調車兼小運轉功能。



從羅馬尼亞引進的ND2內燃機車,直-直電傳動系統,1280千瓦,共引進284臺。


1984-1986年從美國GE 公司引進的ND5內燃機車,交-直電傳動系統,2550千瓦(Kw),共引進了442臺。


2007年后,中國開始與美國GE和EMD(原美國GM)公司合作共同生產制造大功率內燃機車,中國內燃機車生產制造的水平迅速提高。這些大功率機車都用現代交-直-交技術,到今天,近2000臺大功率機車已生產。同時有自主產權的新型現代機車正在試行。

戚墅堰機車廠與美國GE合作生產的內燃機車(4460千瓦),迄今已生產800多臺。


資陽機車廠制造的新型內燃機車


戚墅堰機車廠制造的新型內燃機車


大連機車廠生產的新型內燃機車


液力傳動內燃機車系統圖



液力傳動柴油機車(Diesel-Hydraulic),使用液力變扭器(torque-converter),用液力把內燃機的動力傳到輪對上。液力變扭器主要有三個部分:離心式油泵,渦輪及中間固定導論。離心式油泵和內燃機曲軸相連,當內燃機轉動時,離心式油泵隨之轉動,把傳動液通過導論泵向渦輪,渦輪被傳動液沖擊帶動而旋轉,渦輪連接齒輪箱,驅動輪對。這和自動擋汽車的傳動方式類似。

液力傳動的內燃機車結構較電傳動機車簡潔,重量輕,不像電力傳動機車同時需要發電機,整流柜/逆變器和電動機等部件。即在同樣的機車重量下,液傳機車的功率一般都比電傳機車大。以中國的東方紅3型(液傳機車)和東風型(電傳機車)為例,東方紅3型重量為92噸,功率達1980kW;而東風型車重126噸(電傳動),功率僅1500kW。而且液力傳機車不需要消耗電傳機車電機設備,制造成本較低。然而在同等功率下,液力傳動的機車,耗油量要高出10~20%,經濟性較差。

當液力機車起動和低速運行時,變扭器中的渦輪轉速很低,傳動油對渦輪葉片的壓力就很大,從而滿足機車起動時牽引力大的需求;當渦輪的轉速隨著機車運行速度提高而加快時,傳動液對渦輪葉片的壓力也逐漸減小,正好滿足機車高速運行時對牽引力小的需求。在特定的負載條件下,液傳機車的功率傳遞效率比電傳機車略高。全負載情況下,液傳的效率稍高于電傳;半負載情況下,液傳效率會進一步提升,而電傳效率會進一步下降。功率越小,液力傳動的優勢就越明顯,功率越大液力傳動效率越低,依靠提高泵輪轉速推高功率使變扭器發出高熱,造成能量流失,這時電力傳動更有優勢。

NY6,NY7型柴油機車是西德亨舍爾(Henschel Werke)公司于1970年代為中國鐵路設計制造的液力傳動柴油機車車。該型機車是采用雙機組設計的干線貨運機車,設有兩套相同而又互相獨立的動力傳動機組,機車最大速度為120公里/小時,機車名義功率為4600馬力,最大運用功率為4300馬力。NY7發動機功率略大一點,5000馬力。

NY6液力傳動內燃機車,1970制造,陳列于北京鐵路博物館

液力傳動柴油機車的功率難以提升,因為液力傳動裝置受到泵輪、變扭器箱體金屬強度的限制,只能有限度承受并傳遞非常巨大的液壓力。至2006年,德國福伊特公司才研制出世界上首臺功率達5000馬力的液傳內燃機車Voith Maxima 40cc(德語:Voith Maxima),但電傳機車早在十幾年前已達到同功率級別。早期的液傳機車技術未成熟,故障率稍高。但液力變扭器傳動裝置本身沒有磨耗零件,只要金屬質量、精度達標,機車可靠性可以相當高,保養也更便捷。


德國液力傳動大馬力內燃機車(Voith Maxima 40cc)2006年生產


在鐵路發展方向為重載和高速的國家,如中國和北美洲,大部分的柴油機車都是採用電力傳動,這是因為液傳機車無法發展為單機大功率內燃機車。而在日本和歐洲,尤其是德國,以電力為主要牽引動力,客車普遍使用高速列車,內燃機車居于次要的位置,大多用于中速輕載或調車作業,對功率要求不高,而液傳機車正擁有中低速牽引力較大的特點,所以這些國家的柴油機車主要為液力傳動。

中國的液力傳動內燃機車,也有過不凡的歷史,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1970年曾設計過6000馬力的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實質上是雙發動機和雙液力傳動系統。由于質量問題,試運不久就下線了。接著該廠又研發了2700馬力的液力傳動內燃機車,主要用在客運。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在1975年定型批量生產。1975-1990年間,該機車在中國扮演重要的客運角色。1991年,國內產業政策規定電傳動內燃機為主,該廠液力傳動產品逐年減少,直到2017年,這個近百年歷史的老廠終于關閉。

北京型大功率液力傳動內燃機車,1970年


北京型客運液力傳動內燃機車


中國四方機車廠生產的DFH液力傳動內燃機,現陳列在北京國家鐵路博物館,DFH1-7系列機車。從1964年開始 到1983年,四方機車廠生產了DFH1 102臺(1200K?w),DFH3(1440kw) 268臺。主要是客運機車。


DFH2和DFH5主要是調車機車(650-750kw)資陽機車廠和四方機車廠生產,共生產了約600臺。

內燃機車的是個老產品,但內燃機車在世界范圍內還是廣泛的應用,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內燃機車還是貨運的主力。大功率機車,多機串聯的牽引方式,還在應用。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運煤重載貨車,有七臺內燃機串聯牽引,總功率達64000馬力,頗為壯觀。


雙動力源鐵路機車(electro-diesel locomotive)是指牽引電機的電源,既可以使用車載的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動力源,又可以從供電系統通過車頂的電弓獲得電能。雖然雙動力源,但機車共用牽引電機。

同時結合了電力機車和電力傳動內燃機車的特點。當車輛在電氣化鐵路上運行時可采用電力模式,當機車運行到非電氣化鐵路上時可以切換到內燃模式,實現電氣化鐵路和非電氣化鐵路間不停車的連續運行,具有縮短列車運行時間、擴大機車車輛運行范圍、提高機車車輛運用效率等優點。

當然,雙動力源機車的設計,根據線路和具體情況分三類,電力機車為主柴油機為輔,柴油機為主電力供電為輔,柴油動力和供電均分。美國GE Genesis 系列雙動力源機車就是以柴油機為主。(P32AC-DM, EMD DM30AC)



德國雙動力源機車ALP-45DP,2010年在柏林新型機車展覽會,柴油動力和供電動力各占一半


奧地利 FEVE 雙動力源進車,牽引一列貨車通過El Berrón車站,主要以電力機車為主。



加拿大Bombardier公司為法國雙動力源客車機車SNCF B85200,2013年 電網電壓1.5 kV DC and 25 kV AC。


雙動力源客車機車,瑞士Stadler Rail 公司制造,該機車2004第一臺下線,到2015年4月,共生產制造了1094輛。有十幾個國家使用,包括德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瑞典,挪威...



美國GE公司的 Genesis 系列雙動力源客車機車是為國家鐵路客運公司Amtrak 生產制作的,1993年開始使用,之今有 P40DC, P42DC, 和P32AC-DM三的型號。.


最后介紹混合動力鐵路機車(hybrids locomotive),混合動力鐵路車輛的特點是具有可充電儲能裝置,可利用柴油發電機組、大容量蓄電池組單獨或兩者混合提供動力,不用電氣化鐵路供電系統獲得外部電源。

Prototype HD300-901 at Tokyo Freight Terminal in May 2013,東芝公司制造


美國GE 公司混合動力鐵路機車“green goat”號,2005年開始應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發動機 (1)按照所用燃料分類 內燃機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使用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稱為汽油機...
    卓銳_151a閱讀 448評論 0 3
  • 首先,佛是你的本性,如果你足夠敏感,通過任何感官你都可以意識到這一點:通過觸摸,通過味道,通過眼睛,通過耳朵。因為...
    靜之語閱讀 354評論 0 0
  • 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的小美妞。就像小芳一樣擁有一雙美麗動人的大眼睛,笑起來睫毛彎彎的,還有一個可愛的小酒窩。...
    韋小靜閱讀 457評論 0 1
  • 準備好久,心塞了好久的秋日出行,終于準備出發了。想了好多,要去哪里,菲律賓、黃山、三清山、哈爾賓.....想了好多...
    凡塵俗語閱讀 259評論 0 0
  • 樓市撈金術:我是怎么在9個月里把房價炒高兩三倍的 https://m.jiemian.com/article/12...
    阿華田_8af0閱讀 16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