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輔助人腦的好工具
計算機其實是:接受使用者輸入指令與數據, 經由中央處理器的數學與邏輯單元運算處理后,以產生或儲存成有用的信息。
1.1 計算機硬件的五大單元
計算機是由以下幾個單元所組成的,包括輸入單元、 輸出單元、CPU內部的控制單元、算數邏輯單元與主內存。
上面圖示中的『系統單元』其實指的就是計算機機殼內的主要組件,而重點在於CPU與主內存。 特別要看的是實線部分的傳輸方向,基本上數據都是流經過主內存再轉出去的! 至於數據會流進/流出內存則是CPU所發布的控制命令!而CPU實際要處理的數據則完全來自於主內存!
1.2 CPU的種類
根據指令集的不同,CPU分為精簡指令集(RISC)與復雜指令集(CISC)系統。
- 精簡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RISC):
這種CPU的設計中,微指令集較為精簡,每個指令的執行時間都很短,完成的動作也很單純,指令的執行效能較佳; 但是若要做復雜的事情,就要由多個指令來完成。常見的RISC微指令集CPU主要例如升陽(Sun)公司的SPARC系列、 IBM公司的Power Architecture(包括PowerPC)系列、與ARM系列等。
- 復雜指令集(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CISC):
與RISC不同的,CISC在微指令集的每個小指令可以執行一些較低階的硬件操作,指令數目多而且復雜, 每條指令的長度并不相同。因為指令執行較為復雜所以每條指令花費的時間較長, 但每條個別指令可以處理的工作較為豐富。常見的CISC微指令集CPU主要有AMD、Intel、VIA等的x86架構的CPU。
1.3 周邊設備
最重要的周邊設備是主板!因為主板負責將所有的設備通通連接在一起,讓所有的設備能夠進行協調與溝通。 而主板上面最重要的組件就是主板芯片組!這個芯片組可以將所有的設備匯集在一起!
其他重要的設備還有:
- 儲存裝置:儲存裝置包括硬盤、軟盤、光盤、磁帶等等;
- 顯示裝置:顯示卡;
- 網絡裝置:網卡
1.4 運作流程
- CPU=大腦:每個人會作的事情都不一樣(微指令集的差異), 但主要都是透過大腦來進行判斷與控制身體各部分的活動;
- 內存=大腦中的記錄區塊: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我們的大腦能夠將外界的互動暫時記錄起來, 提供CPU來進行判斷;
- 硬盤=大腦中的記憶區塊:將重要的數據記錄起來,以便未來將這些重要的經驗再次的使用;
- 主板=神經系統:好像人類的神經一樣,將所有重要的組件連接起來,包括手腳的活動都是大腦發布命令后, 透過神經(主板)傳導給手腳來進行活動啊!
- 各項周邊設備=人體與外界溝通的手、腳、皮膚、眼睛等:就好像手腳一般,是人體與外界互動的重要關鍵!
- 顯示卡=大腦中的影像:將來自眼睛的刺激轉成影響后在大腦中呈現,所以顯示卡所產生的數據來源也是CPU控制的。
- 電源 (Power)=心臟:所有的組件要能運作得要有足夠的電力供給才行!這電力供給就好像心臟一樣,如果心臟不夠力, 那么全身也就無法動彈的!心臟不穩定呢?那你的身體當然可能斷斷續續的~不穩定!
整個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腦! 而大腦當中與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有關的就是CPU與內存!任何外界的接觸都必須要由大腦中的內存記錄下來, 然后給大腦中的CPU依據這些數據進行判斷后,再發布命令給各個周邊設備!如果需要用到過去的經驗, 就得由過去的經驗(硬盤)當中讀取。
也就是說,整個人體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腦,同樣的,整部主機當中最重要的就是CPU與主內存, 而CPU的數據來源通通來自于主內存,如果要由過去的經驗來判斷事情時, 也要將經驗(硬盤)挪到目前的記憶(主內存)當中,再交由CPU來判斷。
1.5 計算機分類
如果以計算機的復雜度與運算能力進行分類的話,主要可以分為這幾類:
- 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
- 大型計算機(Mainframe Computer)
- 迷你計算機(Minicomputer)
- 工作站(Workstation)
- 微計算機(Microcomputer)
1.6 計算機上面常用的計算單位 (容量、速度等)
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是由速度來決定的,而存放在計算機儲存設備當中的數據容量也是有單位的。
- 容量單位
計算機依有沒有通電來記錄信息,所以理論上它只認識 0 與 1 而已。0/1 的單位我們稱為 bit。但 bit 實在太小了, 并且在儲存數據時每份簡單的數據都會使用到 8 個 bits 的大小來記錄,因此定義出 byte 這個單位,他們的關系為:
1 Byte = 8 bits
不過同樣的,Byte 還是太小了,在較大的容量情況下,使用 byte 相當不容易判斷數據的大小,舉例來說,1000000 bytes 這樣的顯示方式你能夠看得出有幾個零嗎?所以后來就有一些常見的簡化單位表示法,例如 K 代表 1024,M 代表 1024K 等。 而這些單位在不同的進位制下有不同的數值表示,底下就列出常見的單位與進位制對應:
進位制 K M G T P 二進位 1024 1024K 1024M 1024G 1024T 十進位 1000 1000K 1000M 1000G 1000T
一般來說,容量使用的是二進位的方式,所以 1 GBytes 的檔案大小實際上為:1024x1024x1024 Bytes 這么大! 速度單位則常使用十進位,例如 1GHz 就是 1000x1000x1000 Hz 的意思。
- 速度單位
CPU的運算速度常使用 MHz 或者是 GHz 之類的單位,這個 Hz 其實就是秒分之一。而在網絡傳輸方面,由於網絡使用的是 bit 為單位,因此網絡常使用的單位為 Mbps 是 Mbits per second,亦即是每秒多少 M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