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小心守護的夢想,便是,等以后經濟條件允許了,我開一個屬于自己的書店,當然不只是簡單的書店,我想了很多創意,只要一有時間,我便構思我的宏圖大業,想到什么便會記錄下來,包括以后的裝修風格,事無巨細都有想過,只是這樣便覺得很開心,我想很快就能實現!
一個朋友談及了夢想,我隨口應了一句,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書店!很驕傲的說出了口,他說了一句話,我便覺得,我可能認識了一個假的朋友,他說,都什么年代了,誰還看書!沒意思掙不了錢!我驚呆了,覺得可笑,年代和讀書有什么關系呢。我不懂了,我覺得我必須要發聲了,為了讀書。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三毛。
我一直記得三毛的這句話,說的特別的經典,五體投地的贊同!
讀書,不僅僅等于上學,也不只是青蔥歲月的學生時代的特權,而應該是一生的堅持和習慣。一個不讀書的人,就相當于關上了讓自己變的更好的大門,成為拒絕思考,被動接受的人,有人會反駁,我可以通過手機獲取知識呀,為什么一定要看書,手機上什么書沒有。在我看來,看紙質書和看電子書的意義是不同的,紙質書讓人心靜,有耐心,讓人心平氣和更能讓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開出自己的一方空間,自由暢想。手機每天帶給我們鋪天蓋地的資訊,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各個擊破,生怕會錯過什么,可是到頭來,你記住了什么,它影響了不僅僅是獲取內容的營養,還有你內心的定力和耐力呀。還有人會問,你們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了那么久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一個平凡的人,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進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這,便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家里的書柜隨著我們看的書數量增加,漸漸的變滿,周末的午后,陽光透過窗臺,揮灑在寫字臺上,一家三口,在書房,沖一杯咖啡,各自捧著自己喜歡的書,靜靜的享受讀書時間,就這樣,不說話,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