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大風吹倒》當年在B站看到莫言老師對青年們的寄語短片,五四青年節時播出的時候,還上了熱搜。不愧是莫言老師啊!莫言童年時和爺爺拉車,經歷了被大風吹的故事,就算車上草垛都被大風吹走了,爺爺已經挺立在大風里,故事很讓人動容。
想到了《老人與海》。
“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出海,費盡周折帶回了一副魚骨架,無視喧囂,倒地就呼呼大睡,這才是面對生活的方式。”
面對大海的無情,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依舊勇敢面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海里與大魚搏斗的那個老人,都要尊嚴,要生存,無法妥協,也沒有退路。就算勝利的果實只剩下魚骨架,但拼搏的過程,挺立的姿態,不妥協的毅力將成為我們力量的筋骨,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當下一次面對大海和大風的無情時,我們將更有經驗和智慧。
我們記憶深處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日后,成為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在這本同名的書里《不被大風吹倒》,莫言老師的散文集,把《不被大風吹倒》放在了首篇,也直接用來命名本書。編輯老師的用意也很明顯,這本書提綱挈領的精神就是不被大風吹倒。
這些書里的散文故事,涉及莫言老師的成長經歷,父母的故事,寫作的故事經歷等等。一位早年輟學的放牛娃如何走到了世界級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從這本書里面可見一斑。莫言老師頂著命運磨礪的強風,一步步破風前行,沒有被大風吹倒。
本書中還寫到了作家們的朋友圈,余華,史鐵生,阿城等。他們每一位也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莫言老師寫1990年,他和余華,史鐵生一起從北京去遼寧文學院講課,幾位朋友們一起聚會玩耍,他們玩踢足球,讓史鐵生坐在輪椅上當守門員,大家也玩得其樂融融。史鐵生上火車的時候,是大家抬著他的輪椅上的,史鐵生還戲說他是中國作家中被抬舉最多的一個。
幾位作家們踢足球的往事經歷,在余華的散文集《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作品里也有提到,文章名為《籃球場是踢足球》,作家們共同的寶貴回憶了。
對于史鐵生老師最熟悉的就是《我與地壇》,又是一位努力面對人生颶風的作家,還有那位堅韌勇敢的作家母親吳北玲女士。
“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
還來不及為母親想
他被命運擊昏了頭
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
不知道兒子的不幸
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出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看到這句話,深感母子倆直面人生命運挑戰的艱難不易。后來,我們知道史鐵生用筆為自己闖出了一條生路。
在如今的時代,躺平或內卷都不是什么新鮮的詞匯了,莫言老師這本書寫,“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風吹倒就好!”
“一個人可以被生活打敗,但不能被他打倒。”
曾經上海雙年展有一年的主題叫“禹步”,靈感來自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禹步”,寓意前進與后退,是中國古代道教儀式中的神秘步法,徘徊于進退之間的表演性以及歷史的循回往復、時代的更迭之間的動能與潛在張力。
這個主題在歷次上海雙年展中印象深刻,捕捉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那種猶豫和徘徊,走走與停停,前進與后退之間的微妙平衡。
后來,讀到一段文字,也是跟能理解“禹步”的寓意。
“成長的漸進方式很奇怪,
向前兩步后退一步。
請記住這一點,溫柔地對待自己。”
——朱莉婭·卡梅倫
再想到胡歌高圓圓的那部電影《走走停停》其實也是寓意深刻,很適合年輕人看看。成長的漸進方式就如禹步,走走停停,向前兩步后退一步,后退也是為了前行,或躺或卷,不要被大風吹倒。
總之,這可是莫言老師的新作呀。霸榜微信讀書很多天了。值得翻開看看的啊!
莫言老師于2012年10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獲得如此殊榮之后,莫言老家的鄉親們如何看待他的家人們?莫言當初又是如何榮歸故里的?
想到一部多年前的電影《杰出公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重返了自己的故鄉。故鄉小鎮的政府給他頒布“杰出公民”的獎項,為他塑造了名人雕像,為他舉行了儀式感十足的記者見面會,各種活動打卡……
這部電影拍攝得很高級,把人性的一些不好言說的東西隱而不顯地表達了出來。當時就到想到我們中國唯一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老師返鄉又是一番怎么樣的情形。
在莫言老師最新的作品《不被大風吹倒》里面看到了一點關于他獲獎之后,他的父親,他家鄉的態度等等。
書里寫的莫言父親的言論,實在是讓人佩服不已。
“2012年10月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父親以他質樸的言行贏得了許多尊敬。”
“他獲不獲獎,都是農民的兒子”
“無功不受祿,不勞動者不得食。”
最震驚和最佩服的是這句,
“獲獎前,你可以跟別人平起平坐;獲獎后,你應該比別人矮半頭。”
這也是莫言印象最深的話兩句話。
而且,他的父親不僅這樣要求莫言,還這樣要求自己。他的父親也覺得莫言獲獎后,自己和兒子一樣應該比別人矮半頭。
實在是太有智慧的人生態度。莫言老師獲獎之后,的確也稱得上是杰出公民,人中龍鳳,他的父親告誡他得獎之后他應該比別人矮半頭,更要謙虛謹慎,謹言慎行,更加地要尊重體量關照他人……
原生家庭的教育太重要,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兩句話莫言老師把他當成自己后半生的座右銘了。
“真心實意地感受到自己比別人矮半頭總比自覺高人一頭要好”。
寵辱不驚,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種內心的修行。寵辱不驚,名利場外我自安;低調前行,不張揚中顯真我。向莫言老師和他智慧的父親致敬。
希望大家共勉!無論名聲顯赫還是默默無聞,我們都能以一顆平常心,淡然面對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