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24小時,為什么別人看了一本書,寫了一篇讀書筆記,還做了一個PPT,自己卻一篇讀書筆記都沒有憋出來;同樣的參加了一個學習課程,別人都可以運用自如了,而自己還處于入門階段;各種經驗分享書,參考書看了一籮筐,論文卻還遲遲下不了筆。
相信這些都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切只因為我們學!習!效!率!太!低!
想不想盡快提高學習效率呢?我有妙招!
一、張弛有度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芭芭拉·奧克利在所著的《學習之道》中講到:“計劃什么時候放下手中的活,和計劃什么時間工作一樣重要?!?/p>
但是我們往往只計劃開始的時間,而忘了計劃結束時間。到點就停下手中的工作,有利于我們提高效率。
比說計劃下午3點開始學習,花2個小時的時間看一本書,等于是5點就要結束學習。如果我們給自己定下這個明確的目標,那么我們完成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用心,也更能夠在時間節點前結束計劃。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說, 完成了計劃,其他時間就不學習了,這只是讓我們能夠空出一部分時間做其他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計劃內的時間沒有完成任務的話,我們就要繼續工作或者學習,直至完成。
近日,歷史學家(達勒克)披露:肯尼迪在就任總統期間,一直被超出眾人想象的病痛所折磨,幾乎靠著藥物維持自己的生命。
一個靠藥物維持生命的總統,是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處理內政外交事務的,尤其是肯尼迪執政期間正是冷戰時期,一個總統的健康和頭腦清醒是保證美國利益的最基本條件之一。按照美國人的判斷,肯尼迪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置國家和公眾的利益于不顧,這種帶病堅持工作根本不值得尊重。
不懂得張馳有度,即便是為了好好工作,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二、老嫗能解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匯或者復雜的概念,一般的做法是我們理解了這個概念之后才去解釋它。但實際上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先嘗試去解釋這個復雜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思路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也更容易加深理解。
比方說,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于《心經》。用哲學術語來講,這兩句是反映了宇宙本體與宇宙森羅萬象之間的關系。
色,代表宇宙間一切現象;空,代表宇宙的本體。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間的一切萬有、森羅萬象是從本體產生的,但是這些現象都是暫時的幻相,又可歸于本體。所以現象與本體是一個東西,即色空不二。
舉個例子比較容易理解:大海好比是本體(空),浪花好比宇宙間萬事萬物(色)。浪花其實就是大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是一回事。
三、穿插練習
很多時候,我們在掌握了一個數學概念之后,運用數學公式去解題,會覺得很輕松。但是一到考試,需要我們運用很多數學公式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懵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去解題。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觸類旁通,沒有進行穿插練習。
就像我們學書法,不能一直只練書法;可以在學習一段時間的書法之后,穿插學習書畫;練習一段時間的書畫之后,我們可以彈彈鋼琴,再回過頭來進行書法的訓練,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同思維進行交換,我們的掌握可能也會更好。
提高學習效率的妙招,你掌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