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開始寫作是從大學開始的,因為參加了一個社團每個月需要寫新聞評論,寫書評影評,那時候還要考研覺得寫作真是一種累贅,但真正寫起來之后發現有時間就想寫寫,不為什么可能就是想留下歲月的一些痕跡,畢竟每個階段遇到的時候都是不一樣的,而心態也會隨之變化,就當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吧。
之前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想要記錄,很純粹的想法,就是記錄生活的感悟,記錄自己每個階段都在思考什么。而后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副業的事情,也在網上找了很多文章,想著如何把自己的愛好變現,寫作就是其中之一。當今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隨便一搜索就有很多帖子,教你做作業,教你健身,教你利用寫作賺錢。于是乎昨天注冊了簡書,隨手翻看了幾篇文章,也將自己曾經在網易博客上無人問津的文章搬了一些過來,投了一些公眾號。正如以前同事開玩笑所說的,你寫的那些東西不痛不癢,有誰要看。以前不甚理解,為什么對生活的感悟沒有人愿意分享,而今在翻看了一些文章標題后,就大徹大悟了。這些標題無外乎是為什么要換工作?你和優秀的人最大的差別?等等類似的心靈雞湯,或者經驗分享,可能現如今大家都有浮躁,或者說很焦慮,所以想要尋求一些心理安慰,甚至想要找一些和自己類似經歷的人,這樣顯得自己不是另類,還是生活在人群里。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果寫作要賺錢,那就要有噱頭,看到知乎上有作者支招說一定要有一個模棱兩可的標題,一定要刺痛大家的痛點,一定要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人看。而所有文章的開端就是標題,沒有一個引人入目的標題,自然沒有人有欲望往下看,暫且不說有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但點開就計算點擊率,而有些自媒體平臺就是依靠點擊率付費的。那除了標題外呢,當時是每天堅持要寫,我們平時所說的“刷存在感”,但是每天真的有那么多想說的嗎,真的有那么多感悟嗎,還是真的只是“點擊率”的需求。
這就說到今天想討論的話題”為了寫作而寫作“VS“對生活的感悟”,這就類似于朋友說你要炒股嗎,那你去看研報吧,但一個研究所一年出上千份研報,這樣的研報質量真的高嗎?大多是一些信息的推擠,頂多只能算是信息檢索加拼湊吧。以前所寫可能更多的是有感而發,但也許有一天我也會為了寫作而寫作,去找一些熱門的話題,取幾個奪目的標題,每日去更新,只是不想被大家遺忘。但我相信好的文章,并不僅需要奪目的標題,更多的是實質性的內容,真的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如果你熱愛讀紙質書,你會發現大多作者寫一篇文章都是受到了沖擊,無論是社會現實亦或是殘酷的生活,而寫作有的時候需要靈感,所謂的“文思泉涌”,首先得找到泉眼。真正的好文章是能夠引起共鳴的,而刷微博或者瀏覽下公眾號的讀者,可能更多地是讀完了很多文章,但也不知道讀了些什么,信息量太大,內心留痕的太少。也許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批判這個高壓、功利的時代,但同時也要接受,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堅持寫出內心的感悟,一定會有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