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

世人都說路不齊,別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余。

我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講過這個故事,不知爸爸的用意是自我安慰還是別有用意。反正到頭來,我家從沒有馬,也沒有驢,至于推車漢推的什么車,貌似我家也沒有過,我家那會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我訂婚后,婆家買的新鳳凰腳踏車,爸爸自始至終是“安步以當車”。

到了我們這代了,兩哥哥家都有水泥船,一是種田用,二也是交通工具!從一村到一村,從一城到一城。后來哥哥家換了帶機器的水泥船,走江蘇江南江北,來去自如!

我好驕傲啊!人若問起,我便會自豪地說,我倆哥哥有兩條帶機器的水泥船!

直到大姐夫擁有了自己的大摩托!大姐一家回來,大姐夫總要帶著我和二姐去兜風!哎呀,那時感覺太威風了!夏天開大摩托兜風爽極了!

后來,沒幾年,大姐家買了一部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小汽車,姐姐一家來來去去,帶我們去城里住住,都不想回家!

大姐五十三歲還學會了開汽車!大姐興致勃勃地告訴過我們:大姐,五十歲時學會打字,五十三歲學會開汽車,要知道,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這是真的。

2010年,我們擁有了一輛京牌小廂式貨車!我也一樣自豪,它跟著我們跨長江過黃河,甚至走京城,夜里穿過天安門前長安街!

它陪我們翻山越嶺,如今它要跟我們分開嗎?我舍不得!雖然大姐家擁有寶馬叉幾,但我還是愛我的廂貨。

因為春節回家時,它能載能裝,超過寶馬兩部!……


如今我還在北京!送貨途中,我常常看到各種檔次的車輛,心中從沒有過羨慕,因為我有的才是自己的,對于那些奢華的車輛,那是人家奮斗的成果。這中間存在的是各人擁有的差距,各人奮斗的差距,又怎么去比呢?

除非像爸爸當年告訴我的那詩句里說的,回頭看看還有人沒車呢,聊以自慰。


在北京住了很多年了。看見北方人在取暖上也是等等不一。

最初的家家都有大炕。燒炭火取暖,地里的玉米桿,樹枝杈子都能當材料。所以秋天的莊戶人家收獲的玉米桿子,黃豆桔桿都儲存好,備冬天燒炕取暖。那時家具廠里的下腳材料很搶手。

后來是一些人家覺得大炕比較臟,年輕人開始燒釆暖爐。爐里燒的蜂窩煤,家里也是溫暖備至。但是這樣的爐子得人會看管,該開的時候開,該封火的時候封,不然不小心會煤氣中毒。

我就中過煤氣毒,后來再冷我也不愿燒這樣的煤爐來取暖。

后來取代了是大爐子加上暖氣片這種爐。在爐膛里加上柴,點著了煤,暖氣片就熱了,家里溫暖如春。

從去年起,北京的一些農村裝上了凊華同方電子釆暖爐。用電來取暖,干凈方便。啥時候冷了,合上電闡,家里不一會兒就暖和了。

現在又有裝燃氣的,我就不太明白,它比電更方便呢?還是更環保劃算呢。

今年國家抓環保,除了電子釆暖爐,燃氣釆暖爐,其他都不肯燒了。看來一大批炭爐,鍋爐真的要下崗了。

當然空調不會。但是空調花銷大,老百姓恐怕得算計算計啥時候才能開空調。

如今走進不同的家庭,溫暖是相同的。釆暖的方式卻是有差距的。

我只是一個在京暫住的,去年才裝起了一個釆暖爐,看來今年要閑置了。

走進不同的房子,溫暖的是當地人,寒冷的是外來租戶。因為租戶的房子沒有資格裝電子釆暖爐或燃氣釆暖爐,因為房東知道這房是租出去,就不會去申請安裝了。

差距就在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