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第一二章節主要通過案例,講述了未來的挑戰和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未來的挑戰在于科技和全球化的結合,沒有科技創新,企業就沒有生產力和競爭力。最近,有兩個朋友都有離職的打算,讓我非常的驚訝,一個是重慶移動公司一個是交通設計院(招商局下屬的國營企業)。從我們畢業至今,我們已經工作有10年,我突然發現一個企業的黃金期不在是5年、或者是10年,如果一個企業原地踏步,不能進步就是退步。所以未來的挑戰是技術的創新和革新的挑戰。
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從硅谷淘金熱(1998.9-2000.3),到1999年PEYPAL狂熱,獲得的經驗教訓是:
1.循序漸進。以我們日常工作而言,公司領導根據公司的目標進行任務分解后,我要學會從工作綱領中提煉出自己的工作要領,制定工作計劃以及風險措施,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回顧和改進,有序推進工作進度。
2.保持精簡和靈活性。所有公司做事情一定是有嚴格的計劃,事先規劃通常應該是即死板又不現實,通過工作中的反復實踐,做好工作記錄,減少工作中繁瑣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在改進中競爭。不要貿然的創造一個新市場,必須以客戶作為出發點,在成功者創造出被認可的產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才是可取之道。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每個人對于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為什么別人會這么做,而沒有按照我們拍腦門想的辦法去實施。因此,要想競爭,我們必須在提高自身的能力的基礎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占有不敗的一席之地。
4.專注于產品,而非營銷。我記得有個咨詢公司的朋友告訴我,你去應聘一家公司,你要問對方的問題不是你給我多少錢,福利待遇是多少,而是應該問你們公司的核心產品是什么?你們的主要盈利靠哪些產品?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產品,它的生命力極強,不是靠泡沫廣告吹出來的。
通過前面兩章的閱讀,我感受到一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明星產品、強有力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