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凈化靈魂的公益之旅

昨天下午受邀參加北京知行公益基金會和天津卡內基聯合舉辦的輔助貧困優秀學生的公益活動。

活動議程分為:現場六位導師分享學生故事和人生經驗;回答學生問題,這樣2個環節。

我認真聽取了前面5位導師的分享,受益匪淺。如果說,這些導師的人生閱歷還算成功的話,那么成功的公式其實很簡單,成功=目標+努力。

目標,就是自己的夢想,無論大夢想還是小夢想,一定要變成一個清晰的可以衡量的目標,而且深知和確信這個目標背后的理由。孫老師分享的故事很感人。他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貪玩幾近輟學,別人家風光婚禮的現場,他看到媽媽哀傷和無助的眼神。那一刻,他讀懂了這個眼神,從此這個眼神銘刻在他的心中。他先是選擇復讀一年,考上了縣里的高中,最終以全縣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理想的大學。

努力,是一種持續的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現場,有的導師當年英語成績從30分的起點考到120分,有的導師物理成績從不及格到高考128分,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他們依靠的是什么?無一例外,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

一邊認真的聽取導師們的人生經驗,一邊在想:可以說的東西很多,到底我該說點什么,才對孩子們最有價值?

半場休息的時候,和同學們閑聊,發現來的20位學生都是原有年級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幾乎都是學霸級別。一個孩子的問題,讓我陷入了深思。孩子的問題是,怎樣才能不忘初心?不知道其他導師們解讀出了什么?我強烈的感受到了孩子有一點疲憊,有一點茫然。我在想,這些孩子們是不是太累了?學霸們都是自我加壓的!否則,成不了學霸。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持續的依靠意志力去推動某種行為,意志力真的就會被消耗殆盡。一個問題涌現到了我的腦海里:我們到底期望孩子們成為什么樣子?

雖然,我們不能從根本上左右孩子們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們的引導和期望對于孩子們的影響也不可低估。頓時,我深感責任重大。我的答案是,我期望孩子們快樂,全面發展,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稟賦。輪到我發言了,結合自己的順境和逆境,我分享了幾個關鍵詞。

1、快樂。獲得及時、正面激勵,這是我給出的關于如何不忘初心的問題的答案。我的體重從200斤下降到160斤,秘訣之一是出差時,隨身攜帶體重秤,確保每天可以獲得體重的反饋。堅持的關鍵,是找到每一次堅持之后的進步,哪怕極其細小,哪怕是過程中的一點點的動作改進,然后獲得一份及時的小快樂,激勵下一份堅持。不忘初心,需要快樂;人生是一次長跑,更加需要快樂。由衷祝愿孩子們找到點點滴滴的快樂,幸福快樂的成長。

2、全面。有研究機構統計大學生的專業選擇和之后工作收入的對比關系,發現在大學畢業十年內,數理化等工科專業收入占優勢;大學畢業二十年后,人文學科專業進入高級管理崗位的比重明顯占優。夢想偉大,目標明確,聚焦高考——統統沒有錯。同時,無論多么緊張,也要抽出時間閱讀閑書。通識教育、博雅教育不同于數理化,可以在更高層次和更長時間內影響人生。

3、知止。人們通常只愿意接受自己的長板,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短板,人們不愿意面對現實,不愿意承認現實,因為似乎總有機會。然而,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懂得在什么時候應該適可而止。不能做到理性放棄的原因,可能有幾個方面:(1)僥幸心理;(2)忽略了機會成本。一個人唯一被線性消耗的資源就是時間、精力。進行成功概率很低的堅持,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成本完全可以投入到成功概率更高的事情的堅持上。(3)舒適圈效應。原來的領域,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非常熟悉,而且只要努力總會有一點點的進步,然而新的領域更陌生,不安全感更強,對比之下,堅持原有的路線就成了大概率選項。這個原因,說到底是感性戰勝了理性。(4)社會輿論的壓力。多數情況下,人們做事很容易有頭無尾,因此主流輿論都是鼓勵“不拋棄不放棄”來對抗人們的這個帶有普遍性的弱點。對于那些本來已經很自律的學霸型的孩子們而言,強大的這種社會輿論就可能變成理性放棄的阻力了。區分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放棄,是一份大智慧。這份智慧的獲得當然不容易,借用現場一位導師(前阿里文化布道官)的話,方法之一就是,需要在事情上磨,即通過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來逐漸掌握這種分辨的智慧。

尾聲環節,基金會的發起人韓總分享了堅持十幾年做公益的心得,凈化靈魂。此言不虛,因為一次活動,我已經感受到了。人們,有的時候,是需要做一些純粹的可以幫助別人的事情,因為可以收獲一份純粹的喜悅。由衷的感謝提供機會的我的師兄,也是我的貴人,天津卡內基總經理孫衛軍先生。也特別感謝北京知行公益基金會韓總團隊的辛勤付出,讓很多孩子受益,功德無量。真誠希望,未來我能獲得更多這樣的機會,繼續這樣的靈魂凈化之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