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寫東西,我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小學時代。記得一次期末考試語文栽在了作文上,我爸強迫我每一天寫一篇日記,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年。后來大學時期無意間翻起一本曾經的日記,看著那時候絞盡腦汁才描繪出的日常場景和每天的經歷,既感到好笑又有一股濃濃的光陰飛逝的感情。
我就是一個不善于使用文字的人,高三的時候仍然會為每次的語文作文苦惱。有一段時間,我因為一次36分的語文被老師列為了重點培養對象。經過一學期的緊密關懷后,我才逐漸放下了對考試作文的恐懼。
這些個人的經歷,我不知道讀文章的人中會不會有深有同感的人。會不會想像我這么一個毫無作文天賦,對作文有一絲絲恐懼的人,怎么會想著開始寫點東西(寫好作文)。如果有這個問題的人,我希望你們繼續往下看,聽我慢慢說出我想開始寫點東西的三個理由。
寫作是一件有用的事情。也許是最近不不久我才意識到這件事情,雖然對寫作具有的價值了解的時間比較晚,但是內心想寫點東西的感情是強烈的。內心感情和寫東西這件事情本身的價值是無關的,因為這是我的內在動力。
一、寫作本身是一種生產活動,寫點東西和吃點東西的感覺是不同的,雖然都能給人滿足的感覺。吃東西是一個吸納的過程,吃什么美味的東西通通吃到肚子里去,然后再轉化成脂肪,蛋白質,葡萄糖,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能量上的滿足。寫東西的滿足應該是一種淡淡的成就感,是一種不會輕易失去的滿足(自己沒寫過,全憑想象)。有人說寫作可以讓自己活得更長,所謂的死了但是精神仍然活著。我猜想寫出一篇好文章后的感覺應該和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到家就躺下睡著的情況差不多,兩個字形容比較合適——舒坦。這種還不錯的感覺就是我為什么想寫作的第一個原因吧,寫作讓人感覺上快樂。
二、寫作也是一種經驗的分享。現在不知道大家還是不是經常發朋友圈,我記得朋友圈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我恨不得把每一件小事都貼在網上讓朋友們看到。要么是無聊時的自拍,要么是吃飯的盤子,電影入場后的廢紙等等,期待每一個贊,每一句評論,也要糾結回復每一條評論。看看我自己朋友圈,我終于知道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我也有一種想要和人分享的沖動。現在的我已經很久沒有發過朋友圈了。與朋友圈中的三兩句話相比寫大段的文字更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好的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別人。
三、直接借鑒別人的想法——寫作是一個提升個人能力的工具。有人說人創造了工具,但工具提升了人的能力。我很同意寫作是一個可以讓大腦更加靈敏的工具的說法,寫作可以練習文字表達,材料的組織,嚴謹的思考。寫作文一般需要有一個特定的主題,需要完整的推理和邏輯才可以是看文章的人信服。如果寫出來的東西,是一盤散沙,毫無主題和邏輯,那么這對其他人來說意義也不大。既占用了別人了寶貴的時間還沒有對人產生任何幫助。為了不讓寫作變得沒有意義,就需要認真的思考文章的結構,好好準備所需要的材料,還要找時間讓這些東西組織成有用的東西。寫出好的東西還真的需要追求完美,注重細節,在這個過程中也讓自己的變得更加優秀。
寫點東西的好處多多,我希望大家也喜歡上寫點東西的這種活動中。松松散散謝寫的這些,也希望讀者可以從里邊了解到我對寫點東西的價值的三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