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習韓語的時候,在教科書引言的部分,作者并沒有對韓國語的訓正民音進行系統的介紹,而是對于語言記錄的方式——文字,進行了介紹,確切的說,一種語言是否有真正的文字取決于這種語言所使用的文字是否有實際的意義,對應某種語言,每一個文字有意義,就可以稱之為這種語言真正文字,否則,他只是一種語言的記錄符號。
在這種說法下,中國的漢子就是一種實打實的文字,它和訓正民音不同的是,中國漢字的每一個漢字都有相應的實際意義,這也造就了中國漢字,除了通過合理的排列組合,用于記錄,用于交流,用于形成文化以外,更多的是,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有它實際的文化底蘊,這就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文化方式,叫做說文解字,用說文解字的方式去了解每一個漢字的文化底蘊,我想,這就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魅力。
所以說中國的文字是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的,什么是智慧?既然漢字當中的每一個字都代表著一種含義和文化,不妨我們用說文解字的方法來分析一下,什么是智慧。
“智”我們通過說文解字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到,“智”字上面是“知”下面是“日”,意思就是說,對于“智”我們可以通過日復一日的日積月累的學習而得到,這種智的積累主要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學習,這個過程是可言可表的,學習的過程無非是通過老師呢的言傳身教而習得的,因此智積于日,獲得“智”的過程,無非是厚積的過程。
“慧”從說文解字的角度上看,它下面是“心”字,上面是兩個“豐”字,意思就是說,慧蘊于心,慧豐于心?;壑荒苁亲约喝ノ?,不可以言傳身教,因此,佛家才有“慧根”之說,意思就是,大千世界,任何東西可以看到感受到,但是能不能變成自己的內涵,需要的就是佛緣,有緣者有慧根,可以悟,成為自己的內涵。自己的悟道是何種水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為什么只能說智慧,不是說是慧智呢,因為認識和學習事物在先,參悟事物在后,而參悟事物后對認識事物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先為“智”后為“慧”智有相生,慧有心生,智為慧緣,慧為智終,這便是智慧一詞中的智慧。
所以,中國漢字本身就是集智慧于一身的,它的演變,蘊含著中國歷代人的智,從它的演變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字都在厚積過程當中不斷趨于合理化,而字的本身的表征又是文字文化內化后的一種慧,這種慧,無論是從文字的組合藝術,還是文字本身的藝術上,都含著深深地文化底蘊。
同樣,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我們必須要經過知識的積累,然后進行知識內化,而后最后慧于心,這便是老祖中的文字當中教給我們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