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段時間由于八天長假,養成了很壞的吃飯習慣,明明不餓,卻每頓都要吃飽,飽了再加幾口,吃完飯后立即還要吃些零食,似乎要吃到嗓子眼,吃到連一口水也喝不下才感到滿足,可是這樣的滿足后只剩空虛!一頓飯還沒來得及消化完又該吃下一頓,不餓怎么辦?還是象征性的吃點吧!一吃又撐了。那感覺,就像一桶飯才下去四分之一就立馬再填滿,始終保持滿滿一桶,真成了飯桶。這種狀態還要面臨另一種痛苦,就是三餐之外若看到零食垂涎欲滴之時,卻沒肚子,吃不下了!瞧瞧多慘,好吃的就在眼前卻無福消受。這種狀態從十一開始大概持續了十天左右,整個人就突然喪失了食欲。變得生無可戀。人生一大樂事,吃,竟然變成了敷衍,走形式,就像不得不維持生計一樣,成了不得不吃幾口。沒有了食欲,再也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好,仿佛吃什么都變的無所謂。錯!是什么都變的無所謂了,好可怕。
? ? ? 于是開始了減食,算是一種實驗,也算是對食欲的挽回,堅持不餓不吃的原則,每頓僅吃前幾日的三分之一,這樣堅持了兩天,第三天的下午時分,終于感覺到了餓,味蕾在一點點恢復,終于腦海中浮現出了想吃的食物。只吃一了一頓家常便飯,天哪,竟如此美味!味覺已然恢復,身體也體驗了由餓到飽的快感,幸福不過如此。
? ? ? 經過親身體驗,才覺得“餓”的感覺如此重要,身體要有覺知,就不能用食物填滿,填的太滿,只會變成一只大號的行走的飯桶。若每天每時每刻都適當的留些空隙,便可感受到身體輕盈,大腦清醒,和隨時可加餐的快樂。“腹中空空,腦中滿滿”,只有全身的器官不都用去消化食物,才會讓大腦保持精確的運轉,冷靜的思考。更可以盡情自在地享受精神世界的樂趣。
? ? ? 所以,少吃,有太多好處,人不僅會變得聰明,睡眠質量也會提高,更會擁有夢寐以求的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