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姐妹7

第七章 弟弟

弟弟最小,是我們家唯一的男孩。當年如果不是父親執意要有一個兒子來接香火,可能我和我下面的妹妹就都不會來了。因為我們家曾經是大戶,一直有家譜傳下來,傳到父親這輩已經十多代了(具體幾代我記不清了),父親不想讓家譜在他手里失傳,另外也為了能在人前挺直腰桿,那時老家人的觀念里如果沒有兒子會讓人瞧不起,所以要兒子就成了頭等大事。總算蒼天不負有心人,在連續生了五個丫頭片子之后,終于老六是男孩了,于是父親給他起名叫“豐”,意為豐收了。父親的喜悅自不必說,但是父親只是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卻一點也不偏袒、不溺愛,甚至要求更嚴格。

每年除夕,父親帶著弟弟去山上砍一些松樹枝插在大門兩側,然后再掛上大大的紅燈籠,然后寫春聯,我們女孩子除了把自家的大門、房門、倉房、車房、甚至井邊都貼上對聯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擦拭祭祀器具。父親有一個長方形的木匣子,紫黑色的,里面放著祭祀祖先用的香爐、燭臺,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草灰把香爐和燭臺擦亮。木匣里還有幾串銅錢,上面寫著康熙通寶、乾隆通寶之類的,那時小也沒有細看,平時這個匣子是鎖著的,只有過年才打開,父親恭恭敬敬地把家譜——表皮發黑,里面的紙張泛黃的本子,靠墻豎著擺在西屋的地柜上面,接著把銅錢、擦好的香爐、燭臺擺在家譜的前面。老家的習慣是除夕的下午大概三四點鐘有一頓豐盛的家宴,就在這頓飯開始前,父親會點上一個小的紅燈籠,帶著弟弟去大門外請老祖宗回家過年,怎么請的,我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有跟著去過,只是回來時一直進到西屋,說老祖宗已經請回來了,然后上香,點蠟燭,把每一樣飯菜都先用小碟子盛一點放在香爐前面,擺上一排,再擺上母親事先蒸好的頭上戴著紅棗的白面饅頭,做好這些之后,我們才團團圍坐吃這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飯。

年夜飯之前父親會再次把我們叫到西屋,先是做年終總結和展望未來,說一些鼓勵的話和對未來美好前景的預判,有時也會給我們幾角錢的壓歲錢。然后是父親和母親先跪下來給老祖宗磕頭(就是對著供家譜磕頭),接著是我們排隊給老祖宗磕頭,然后在給父母磕頭。然后煮餃子、放鞭炮,餃子煮好后仍然是先用碟子裝好擺放到西屋的臺上,接下來我們才開始吃年夜飯。從除夕一直到初五,每頓飯都是先給祖先吃,并且要保持香火一直不斷,每次我們去到西屋都感到一種神秘、莊嚴的氣息,有時想拿家譜看看,要緊張半天,小心翼翼地拿下來,輕輕地翻看,生怕弄壞了似的。

弟弟就是在這樣的熏陶中覺出了自己肩上的擔子,逐漸強大了身心。小時候的弟弟身體很弱,已經百天了,頭還抬不起來。小時候的他也總是蔫蔫的,不愛說話,很乖巧的樣子。后來,姐姐們一個個考學陸續離開了家,家里的活兒慢慢地就都落在了他的頭上,他除了干活兒,還有意地找一些項目來鍛煉自己的心智和體力,那時他經常一個人在山上干活兒時練習倒立,遠遠的只看見兩條腿豎著,頭撐著地看不見。他還對著木樁之類的東西練拳,有時練得手指節出血,后來他的手關節突出且很硬,可能跟這個有關。他的身體越來越強壯了,身材、站姿、坐姿、走路的步子,都很像父親,有時聽腳步聲,還真分不出是誰了。父親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要抬起腳來一步是一步的走,不許拖泥帶水,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沒有當過兵的弟弟卻有一種軍人的氣質,再加上遺傳了父親的文藝細胞,卻沒有父親的霸氣和強硬,在學校里組織活動時,他擔任主持,表演唱歌、朗誦等,都很棒,所以受到不少女生的青睞。他現在的老婆就是高中時的同學。是不是高中時處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她對弟弟曾經很迷戀,弟弟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大連工作,她得知后就把在長春的工作辭掉,追到大連去找了一份工作,后來兩個人就走到了一起。

弟弟的性格很隨和,我們常說,我們家兄弟姐妹的性格顛倒一下就好了,女孩子該柔的一個比一個硬,男孩子該硬的卻偏偏不硬。但弟弟還是很有擔當的,對父母很孝順,也很陽光,對姐姐們也很尊重,而且懂事。每次姐姐們從天南海北的回家,他都默默地做著服務工作,對姐夫們也盡力接待。東北人多數都能喝酒,而弟弟卻不勝酒力。但是為了盡地主之誼,他還是要陪著姐夫喝酒的,只是一杯酒下肚就滿臉通紅了。姐夫們也就不強求了。

弟弟因為知道自己肩負重任,所以盡力擔當,但實際上他的心靈是不夠強大的。有一次,他考試沒考好,父親像以前那樣訓話,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板上聽著,忽然就躺下去了,父親慌了神,趕快去扶,然后一陣手忙腳亂地搶救,過了一會兒,才慢慢緩過來。臉色蒼白,渾身冷汗。經過這次之后,父親再也不敢很嚴厲地訓斥他了。

弟弟小時候雖然挨了些累,但那時家里生活條件已逐步改善,姐姐們對他也愛護有加,他應該算是幸福的。他的不幸是從結婚生子后慢慢開始的,因為無法調和父母和媳婦之間的矛盾而痛苦萬分,后來干脆借著單位外派專業技術人員去國外的機會當逃兵了,以專家的身份去委內瑞拉做工程去了。

當時四妹和弟弟都希望父母幫忙帶孩子,但是父親的傳統觀念認為要跟兒子在一起,所以父親賣了老家的房子帶著母親搬去大連與弟弟同住。結果這一同住,矛盾就出來了,因為父親和弟妹都是個性很強的人,弟妹又是個火爆脾氣加嚴重我執,所以經常會發生不愉快。父親節儉慣了,看到弟妹經常買了東西吃不完就倒掉,心疼,就會不高興,而弟妹覺得花的是自己掙的錢,不需要受父母的管束。還有在養孩子方面,雙方觀念也不一樣,父親不主張生個小病就去打針,而弟妹看到孩子發燒就沉不住氣,就想往醫院跑,父親看到孩子打針遭罪心疼得不行,又不敢說,為了盡量減少矛盾,父親后來就偷偷的給孩子用他認為不傷身的養生療法,等效果好了,再告訴她。在喂養孩子方面,父親遵循自然原則,以孩子的需求為主,不強迫孩子吃東西,而弟妹或者看書、或者在單位聽同事說什么好就給孩子吃什么,后來把孩子脾胃搞壞了,哭鬧得厲害。實在沒辦法,父母帶著孩子回老家,調養了很久才慢慢恢復。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兩輩人觀念差異也太大,父親對孫子疼愛,管教以鼓勵表揚為主,但是原則問題絕不姑息,所以孩子很喜歡和爺爺在一起。而弟妹則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控制欲超強。每天看著孩子學習,帶著孩子上各種培訓班,而孩子只是一個普通孩子,無法達到她的要求,她就很生氣,經常動手打孩子。父親看著難受,又不敢說話。父親心疼孫子又心疼兒子,心里對兒子不滿,但是不想給他壓力,所以也忍著不說什么。就這樣在一起糾結了幾年,大家都痛苦不堪。弟妹后來經常打電話跟弟弟說她得抑郁癥了,要自殺。

三年前,弟弟從國外回來了,但仍然無力調和矛盾。父親于是堅決要求分開過,因為他們住的房子是父親買的,所以自然是父母留下,他們搬走。分開后,因為接觸少了,矛盾慢慢少了很多,但是弟妹一直心里很不舒服,經常跟弟弟抱怨是父親把他們攆出去了。弟妹的怨氣太重,脾氣太大,我執太重,弟弟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她的問題,倆個人幾次鬧著要離婚,而真正要離時,弟妹又不愿意離了,弟弟說受夠了,累了,不想繼續下去了,但是后來為了孩子沒離,就這樣對付著過日子。弟弟很少跟我們說他家里的事,他不開心,身體也不太好,有時實在沒辦法了,打電話讓我們幫忙勸勸弟妹,我們也勸了,該講的道理也都講了,但是過后還是那樣。沒辦法,自己不想改變,別人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他們的矛盾后來由父母轉移到孩子身上了。去年我們回大連,來去差不多十天時間,我們想著回去也為了給孩子們創造機會在一起玩,將來孩子們之間還可以互相照應,因為現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將來太孤單。但是弟妹給孩子報了學習班,只帶孩子回來兩次,每次時間也不多,而且總是問孩子學習的事,孩子玩得也不盡興。后來因為特殊情況四妹帶著女兒去她那住了幾日,親眼目睹了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每天見到兒子就是安排學習,學了一樣還有下一樣,本來是放暑假的時間,孩子白天上培訓班,晚上回來在弟妹的高壓監控和呵斥聲中做各種作業,要做到晚上十點多,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就開始考問各種知識。孩子已經習慣了,只是她太過分時孩子會反抗,我就見識過一次孩子反抗的情景,那天已經晚上九點多了,她還在看著孩子做題,一邊看一邊說,說到激動處就動手打孩子,結果孩子憤怒了,哭著問“你為什么打我?”她說“我是你媽”。孩子說“媽媽也不能隨便打孩子!”

四妹實在看不下去,覺得在這樣的氛圍下生活很壓抑,就私下里勸了幾句,結果弟妹很不高興。我們可以想象每天這樣的生活有多可怕!弟弟不認同弟妹的觀念和做法,但是又扭轉不了,如果弟弟據理力爭就會發生戰爭,沒辦法,只能忍著。俗話說好女人旺三代,所謂的好女人,我現在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性格。有好性格,家里就溫馨和諧,家里人才愿意在家里呆著,否則經常硝煙彌漫,家里人都跟著壓抑,心情不好,身體也不會好,所以也很難感召來好的東西。

弟弟夫妻倆工作都可以,工資水平也算中等偏上,日子本來可以過得很滋潤,就因為弟妹要求太多,期望太多,而把好好的日子過得愁云慘霧。我后來有幾次打電話問怎么樣,弟弟都說挺好的,我真希望他是真的覺得好!人各有命!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弟弟當初選擇了弟妹(他本來還有其他的選擇,是一個性格很好一直對弟弟很好的女孩),那就自己承擔吧!我希望他們能夠看雪師的書,明白道理,給自己給家人一份好心情,但是沒有緣分強求是沒有用的,他們根本就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我們說的對他們有益的話,我也只能為他們祈福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大多時候的失落是違背了年少時的立志。有些東西求不得放不下,它在心底默默的占據著一席空位。但它又不是那么安份,總是時...
    妃淺閱讀 206評論 0 0
  • 菁菁參加了“人間四月"二小讀書分會"童聲.童趣.童年"一年級朗讀挑戰賽,今天是第一天,朗讀內容是《加號》 ,好了我...
    菁寶妙禾閱讀 617評論 0 0
  • 1 兒子在家時,每天早晨給他做飯,自己也跟著吃點,然后送他去學校。每天有規律的接送,雖然緊張了點,但是有規律,日子...
    影紀拾光閱讀 439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