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界普遍把虛擬現實作為風口的這段時間里,摩根士丹利的一篇報告指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才是智能手機后的下一個風口。
技術的發展就是將繁瑣的動作簡單化,解放人類的雙手,節約人類的時間,讓我們的可支配時間變得越來越多。
電燈的發明讓我們可以用更少的勞動時間獲得同等的照明機會、蒸汽機的發明讓距離不再是問題,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發明,讓我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到達更遠的地方,而這發達的交通讓無數個人才聚集在一起,思維的碰撞,傾力的合作又讓新的產品和創意展露頭角,繼續改變我們的生活。
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無疑又是一次改變我們生活的機會。簡化了駕駛汽車的程序,為我們節約了花費在“開車”上的時間。我們可以在車上辦公甚至娛樂和休息。我們甚至可以料到,一旦這些技術成熟,被大范圍的應用,那么駕校是不是就要關門了。
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也因此會小很多,而拋棄汽油,對環境保護所做的貢獻也不言而喻。相比于虛擬現實技術,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是更摸得著用得上的創新。
現在開始自動駕駛技術布局的大公司有很多,進展也都很快。
傳統的汽車制造廠商,本田、奔馳、寶馬、奧迪、德爾福都有自己研發的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涉足汽車業,谷歌、UBER、蘋果都先后公布了他們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消息。美國、英國等國家也開始陸續的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街道上進行測試。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銷量一直可觀。2015年全球汽車銷量領先的豐田在一年之內賣出了1015.1萬輛汽車。2015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達到8800萬輛。著巨大汽車市場沒決定了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是不愁銷路的。
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所倡導的零排放零死亡也是科技發展的大趨勢。環保綠色出行一直是當今社會發展要遵循的趨勢。而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是汽車發明以來就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雖然現在還有一些技術壁壘阻止了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大規模普及,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是都可以被解決的。真正決定一個產品未來的是它的使用價值與有沒有“重復消費”的可能。
電動汽車與無人駕駛技術的使用價值不用贅述,如果真的可以大規模量產,那受歡迎程度不言而喻,大品牌的營銷能力也決定了消費者對此類汽車的購買欲望定會很強烈。特色鮮明的無人駕駛汽車、電動車只要使用上沒有硬傷,那消費者進行再次消費的可能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所以說,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會是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