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985無關,寫給大學生:功利沒錯,但別忘了無用之熱愛

不要為了世俗的結果,生生糟蹋了那美好的過程,不要太實用,我們是為了享受美味佳肴,而不是裝了一肚子屎好向人炫耀。??????? ——葉兆言


對自己的熱愛,不功利的追求

1

“學長,看多了你的文字,感覺你總那樣充實,而我,卻晃晃悠悠,沒有目標,不知道做什么,也堅持不下去做一件事情,我想請學長,能給我一點建議。或者告訴我,你是怎樣做到的嗎?”

忘了是第幾次有人這般詢問,我猶豫很久,決定寫下這篇文。


2

現在晚上十點半,剛從教五練琴回來,嗯,是口琴,自學半年了,每天平均兩小時。

下午在圖書館,看了一本作家訪談錄,聽余華、莫言那些大家,講文學和時代,談藝術和人生。

那時,窗外陽光,一點點暗下,正是考試周,周圍的書桌,堆滿了書,坐滿了人,他們握筆在紙上游走,教材書頁翻動。

唯獨自己捧著本閑書,時鐘滴答,人們走動,全然不覺,再抬頭時,宛若隔世。

書里某些話,像是琴弦,在心頭擦過,樂音響徹,一瞬間,有種渾身顫抖,鼻尖發酸的共鳴。

書中葉兆言說了那么一句話:“不要為了世俗的結果,生生糟蹋了那美好的過程,不要太實用,我們是為了享受美味佳肴,而不是裝了一肚子屎好向人炫耀。”

就這幾句,晴空霹靂。

想起那年冬天,雪花飄飄,還沒到六點,自己跑到教室,泡上一杯牛奶,熱氣騰騰,站在黑暗的走廊,聽廣播開始放歌,口中呼出白氣,教學樓像是亙古不變的雕像,然后進教室,開燈學習。

想起那年夏日,雷雨轟鳴的周末,清晨,室友們還裹在被子里,自己卻輕輕推開門,舉著傘,頂著風,在積水中艱難的走,坐兩小時公交,去圖書館,讀完《平凡的世界》。

又想起后來,大學后,幾個寒假,分別站在好幾所中學幾千學弟學妹前,用汪國真的詩,來談自己高中生活,是所謂熱愛。

今日所見之文,和當初自己所講,竟重疊在了一起。

好巧,我喃喃自語。

時間,卻一晃三年。


3

當初,根本就沒想什么要做到哪一步。很多事,只是,覺得快樂、可以享受,便愛上那種生活罷。

高中時,因為課余瘋狂閱讀課外書,我被老師家長說自以為是,為了能用成績堵住他們的嘴,所以學習時更努力,最早開始,最晚離開,每天刷一整套高考卷,中午趴桌上,躺十五分鐘,就起來再戰,一筆一劃、一筆一劃。

那時,我沒有理想大學,看多了書,反而自負,覺得以自己之才,大學去哪都行,反正是鳳凰浴火涅槃重生。

高考前,在電話里,跟一個上了北大的學姐說,反正,我考再差也不可能會復讀。

而平日里,每當身邊的同學,念念叨叨著,要上什么學校,哪所學校更好,哪個專業有前途,甚至爭論不休時,我都用課外書或復習題來堵住耳朵,只覺得這些爭論無聊聒噪。

很多事,有節奏的做下去,就順理成章,何必給自己那么大壓力,那么強追求結果的功利心。

有在寒冬的晚自習,看到有人做題不出壓力太大,而歇斯底里;考完后,有看到人哭。

平時,他們就把自己悶在罐子里,什么周末,什么體育課,什么午休,或者眼保健操,能逃就逃,只恨不得,將自己的每時每刻都榨成肉汁,灑在題海之上。

我的節奏,雖是早出晚歸,但刷題重效率,生活重質量,體育課就打球,課間操泡著牛奶唱唱歌,晚上夜跑、在操場上翻跟斗、玩單雙杠讓其他人驚嘆,周末雷打不動圖書館課外書,晚自習抽空寫下幾本厚厚的日記,抒發心中所想。

這些樂趣,又怎是我此刻寥寥數語足以傳達其萬一。

后來,我上了一所985大學,很多人聽我說自己高中的生活,都很不理解,他們要么,說自己多刻苦拼命所以才來了這所大學,要么說自己從沒認真搞學習所以只來了這所大學。

我承認,高中時自己有努力,但學習不是我努力的全部。

他們的緊張或松懈,那只是因為他們的節奏,屬于壓力,或天賦,而不是精神享受之自由。


4

這樣說來,很多人也許會不信,甚至嗤之以鼻,覺得我說要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不注重結果,而去享受精神契合,自由追求的過程,純粹是在熬心靈雞湯。

可,你不信,不代表不存在。

就像高中,自己的原動力,確實不是為了上什么大學,而是享受那種生活節奏罷了,而且,會生出一種從容的自信,所以,從始至終,都不會覺得累。

就像我的大學,我的專業是機械設計,卻寫那么多文,做電臺,自學口琴,去臺灣交流,參加計算機比賽,支教,演講……

這些全是南轅北轍之事,自然也談不上功利,但我享受這過程,看那么多書,也從沒覺得可以和誰炫耀,而是,真覺得,好書難得,感動難求,多看一眼,或許就賺到。

我寫作,這一年來,輸入法的打字記錄是一百五十萬字,可你也看到,其中更多的是寫給自己日記心情。

你以為我不知道嗎,這些日記,因為不迎合讀者,又沒有爆款的標題,幾乎沒幾個點擊率,也沒打賞,更不符合投稿要求,但我寧愿,不寫那些文章,卻將每天幾千字的日記,堅持得不亦樂乎。

為什么?

我也功利,也有過急于求成,看多了這個花花世界,也想要早點出人頭地,我也追求過很多你們追求的東西,我有刷過績點,有搶過出國交流名額,有討好大眾寫過10000+的爆文……

因為閱讀廣泛,來者不拒,所以,為自己能變強,也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時間表、番茄鐘、思維導圖、手繪、時間管理、各種工具軟件、筆記方法……

那又如何,技術再好,方法再多,累覺不愛地奔往一條眾人向往的康莊大路,有意思嗎。

對不起,我覺得沒意思,與其這樣的生活,還不如快樂的作死去。

于是,重新尋找自己的節奏。

而那過程中的曲曲繞繞,怎么做,怎樣去思考,如何一個人變得精神強大,這些問題,我一次回答不完。

不過在以前諸多文字中,或許能找到我的答案,你知道,成長從來就不是三言兩語那么簡單。


5

如今,自己縱然充實起來,卻也不見得是每個人的榜樣,更不是什么標準的好學生。

即便拿了兩次競賽國獎,但實際上,那也不是穩打穩扎鉆研學習走的路子,也是興趣和用心的享受。

雖然即便是沒課的日子,自己都六點起,但卻也會有翹課,會欠作業,這半個學期,利用上課時間,我還看完了六部金庸。

現在學習上,因為時間投入不多,其實也有感覺吃力,說出去,只怕會被人笑吧。

作為文學社的社長,熱血的理想主義者,碰到諸多現實,也有過很多辛酸和失望吧。

大學都過去一半了,還沒找女朋友,總是形單影只,其實除了平日的吐槽,也有過孤單和無奈吧。

我沒有你們想的那么厲害,能一揮手,就驅散煩惱,刀槍不入,我所了解這個世界遠遠不夠,所以,也無力解決你們問題。

寫下這篇文章,只是就自己的情況,做個分享。


6

其實所謂迷茫、困倦、乏力,又有個大學生不曾有過?

只是,與其功利的追求有怎樣的未來,若能將此刻就化作自己喜歡的生活,享受其中,在這過程,即便廢寢忘食也不會覺得累吧。

我最初寫作,只是寫給自己,后來也有很多讀者喜歡了不是?

我最初參加某個競賽,不過是因為有兒時興趣,想試一試罷了,后來做到廢寢忘食的投入用心,代表學校奔赴其他省會,兩度拿到國獎,成了別人眼中的大神。

我最初自學口琴,享受著,一有時間就練習,甚至一天三四個小時,練琴到十點多還不想停,如今半年時間,已經可以隨心吹奏近百首曲子,也足以讓人驚嘆。

還有諸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只要你方向對了,享受過程,何愁結果不來?

可總看到大多數人苦大仇深的談努力談拼命,熱血,卻又那么功利。

看到,諸多為寫作而寫作的人,刻意討好,研究什么樣的問受歡迎,標題技巧,篇篇熱文。

但看來看去,卻還是那么一點東西,了無新意,就知道,那人在寫作這路上,估計就只是這樣了。

看到,如今身邊很多同學為了畢業要求的兩個科研學分,奔波忙碌抱大腿,各種心力憔悴,而自己卻因為前兩年拿的各種競賽獎項,已經有9個科研學分。

可我當初真的沒有想過,是為了拿什么學分才去比賽的啊。

看到,學校口琴社,教學課上,那些人亂七八糟的吹奏,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是享受其中,私下就沒怎么練習,卻異想天開,企圖靠著每周一次那么粗淺的教學,就能早點能吹出很難的曲子去炫耀。

看到,很多人為了炫耀而看書,他們味同嚼蠟的翻著手里的書,興奮的刷新著閱讀數量,然后發朋友圈,迫不及待的和別人說,這本書我看了。

而講真,生活中,幾乎沒看出來,那書給他思想和行動帶來的半點影響。

向往終點是沒錯啊,功利是有道理啊。

只是比起氣喘吁吁、累死累活、沉重的追逐具體的目的地,

我更愿意認準大的方向,一步一步享受今朝,讓終點悄然而至來擁抱自己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