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30天電商讀書會第26天,今天聊的書是:《斷舍離》
干貨就是:
1、【高頻與低頻】理解高頻使用,發現損失價值,學會輕裝上陣;
2、【管理上的斷舍離】管理上如何做到真正的意義的斷舍離
如何理解書里講的:斷舍離?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多余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既然是一個爆款好書,我推薦還是多角度去看這本書
簡書有幾個總結不錯的,我發給大家看看:
參考鏈接1:http://www.lxweimin.com/p/ca80539de015;
參考鏈接2:http://www.lxweimin.com/p/656f83874a0d
我們接下來看看知乎網友的觀點,也有點意思
我把知乎里面有意思的觀點,截圖出來給大家參考,一本好書,應該值得從多角度去看。
知乎參考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07687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知乎一樓一樓去翻翻,其實也可以從數據統籌學,去理解斷舍離也很有意思。斷舍離也可以用統籌學去理解,也會更好的理解斷舍離,如何更好調配好你的資源,過更好的生活;其實就是學會真正的調配好你的生活資源。高效工作,高效利用時間,空間。
摘錄一段初中或者小學聽過的數學家華羅庚故事,講的就是統籌學。運用統籌方法,通過優化組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完成預定的目標。讓我們從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以燒水泡茶為例,它需要做4項工作,即洗好開水壺,洗好茶杯,準備茶葉,沖開水泡茶。
要完成這幾項工作,可以有以下幾種程序:
1.洗好開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等待水開;水開后,再洗茶杯,準備茶葉,沖水泡茶。
2.先洗好水壺,洗好茶杯,放好茶葉,一切就緒,再放水燒水,水開后再沖水飲茶;
3.洗凈開水壺,灌水燒水;燒水過程中,洗茶杯,放茶葉,水開后泡茶喝。
如果在燒水等待水開的過程中,做好洗杯子放茶葉等等準備工作,就可以節約時間。
統籌方法的過程是這樣的。
以上華羅庚故事摘錄來自網絡
如果你還沒看斷舍離,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書名本身就一個干貨,我們要學會認知,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我的觀察角度,其實很簡單。
我的角度:關注物品的2個指標
替代成本:替代成本的高低
高頻低頻:產品的是否高頻使用,如果是低頻使用,我下次找到的并使用的成本有多少?
接下來聊第一個觀點:【高頻與低頻】高頻使用,損失價值,輕裝上陣
我們經常在使用一個產品的,要集合成本,跟高頻使用場景來分析。
例如去爬山:買6瓶水,山底下買每瓶水5塊錢,還要背上去,如果是山頂上買10塊錢/瓶,我會選擇10塊錢,減少背負量,除非我山底就有點渴了,或者我的目的是為了泡妞凸顯我的細分關懷。如果是不泡妞,爬山輕裝上陣是應該的,輕裝上山之后,山上購買高價是我預想的結果,我愿意為輕裝多花出成本。
如果是為了泡妞,山下,買水買紙巾,凸顯你作為男生的細心,這里的成本角度就不一樣了。泡妞來說,小幅度,高頻次互動是很有價值的,特別是還沒泡到手的時候。例如你買了水,可以幫女孩子拿水,到了一定的區域,你可以主動開蓋給女孩子喝,這個時候的互動是很有價值的,離你下一步牽手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舉個例子,筆記本電腦,我個人買過,華碩筆記本,以顯卡燒壞結束;聯想筆記本,修過2次排線,換過一次排線,增加過內存條,換過固態硬盤,蘋果筆記本,3年前買的,4+128g,air,13寸,目前window系統仍然可以工作7個小時,華碩筆記本,我買了4300;聯想筆記本,我買了4300;蘋果筆記本,我買了7200左右,購買成本最高的是蘋果筆記本,從使用來說,最劃算的也是蘋果筆記本,目前的狀態,如果不做圖,還可以用3年。
我個人高頻使用功能:【待機長】需要待機時間久,可以長達一天的電腦,【輕薄】方便出差攜帶,【攝像頭】方便上課直播課程,【麥克風】聲音清晰
目前買過那么多電腦,就4個高頻需求,目前最劃算是air,我去看一個產品,我會先梳理我高頻使用的功能,還有替換成本。其實替代蘋果筆記本,可以買聯想ThinkPad,t 系列的電腦,也是戰斗力很強,但是由于之前買過聯想的e系列低端機,對他的品牌忠誠度下降了很多,一個品控如何差的品牌,低價低質就是透支他品牌。
很多人都問我,蘋果安裝Windows系統是什么體驗,有一絲嘲笑,其實我無所謂,因為除了蘋果筆記本安裝windows體驗好,其他的牌子,在麥克風,攝像頭,待機時間,輕薄上,壓根做不到綜合性能比蘋果好的產品。
其實就是我沒其他更好的選擇,蘋果筆記本目前是我用了3年還可以正常使用電腦,當你梳理一個東西,是否對你有價值,要做橫向對比最應該做的就是,我剛才的列舉法:陳列你的高頻使用功能。這樣的梳理你可以快速了解你的需求
還有就是低頻使用的產品,例如止血貼,止痛藥,退燒片,整腸丸,這些低頻的產品,是需要家里備著的。因為這些產品,看起來是很低資金成本可以購買,但是你一旦出現大的問題,購買這些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跟代價的,例如凌晨2點,你有需要止血貼,一個才2塊錢成本,你要去買,藥店關門了。
這些低頻的產品,有些成本不是按你購買的資金成本來計算的,而是你發生的時候,你買不到的時候,你成本到底有多大。高頻,一般低成本的,購買成本低的,可以不需要經常備著;低頻,發生成本高的,即使購買成本低,也要經常備著。
也就是你認知你做的事情,跟產品,先看這個產品跟事情跟你發生的頻率高低,跟發生的成本高低,來做決策,說的有點繞口,你理解就行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為什么日本的設計,很多都是極簡風,設計在極簡設計上做的的確有藝術感,跟出類拔萃,其實跟地理位置關系很大,日本島國的物質資源比較缺乏,能用好現有的材料已經不錯了,只能在現有的材質上進行精益求精。
接下來聊第二個點:【管理上的斷舍離】管理上如何做到真正的意義的斷舍離
其實我們做生意,是有很多斷舍離的機會的,從財務跟理財角度,有個詞叫止損,就是你無論自己做生意,還是去做投資理財,你的止損點在哪里?我們做生意,一般就2個選擇,賺錢,或者虧錢。
先聊聊虧錢斷舍離,就是當你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啟動資金,從50萬,變到10萬的時候,已經虧了40萬當學費了,你應該繼續投入,還是應該止損。你繼續投入的費用,后期能否賺錢,你的信心,跟方法論其實是重要的。虧掉的40萬,是學費,可以當經驗?那經驗告訴你應該是繼續前進,還是止損出局呢?
例如股票市場,跟賭博,你帶50萬入局,虧掉40萬,是沒有所謂的經驗可談的。但是你創業,虧掉40萬,你是不斷積累下次創業成功的機會,讀書會群里,我其實知道有很多小伙伴,都跟我交心過,很多是做淘寶虧過幾十萬,當然很多加入六邦vip交心的,借錢創業,當虧到只有20%不到的時候,或者虧掉0的時候,最難的重新爬起來。
創業最底層,最難的是心理關,一旦創業信心受損,基本上很難再二次創業了。技術可以學,供應鏈沉淀可以慢慢來,但是你的創業信心一旦沒了,那個崩塌式的災難。我做電商老師今年應該是第四年了,我見過很多低谷沒起來的,轉行去賣保險,去賣車的,去其他行業上班的。再朝陽的行業,也有人敗走出局。
其實我也見過低谷走出的學員,跟我講那段心酸史,有時候我記在心理,都感覺自己能感同身受,我想起來一句話:傳奇不是一個人故事,你就是傳奇。每個人剛入行,都是嗷嗷待哺期待著爆款,虧損,借錢,會壓垮你精神的食糧,不過,熬過去的歲月才是你能娓娓道來的傳奇。
其實在一個行業,如果你覺得投入了很多錢,如果不是方法沒找對,就應該反思自己是否選對了行業,如果你覺得電商心理這塊,遇到感覺遇到心病,歡迎致電185-2006-06xx,老六接受電商心理咨詢,咨詢費1000元/小時;小本買賣,恕不賒賬。
接下來聊聊,你賺錢的時候,如何去理解斷舍離。如果你電商做的好,能賺的錢,也有自己的運營團隊,如何理解斷舍離呢?其實就是用順境角度去思考逆境,就是先思考,接下來如果未來半年,你店鋪做不下去了,要走向倒閉了,你應該怎么辦?簡單來說,如果你要創業遇到逆境要裁員,你會先炒掉誰,你會留下來誰?
在順境的時候,你就開始思考,誰是公司的核心團隊部分,無論公司是否虧損,還是賺錢,都要把握的人才。哪些是多余的人,他們是見風使舵的人,哪些人是遇到困難最先炒掉的人?這樣去理解斷舍離,你會思考到很多人性的部分。如果公司遇到逆境,只能留下2-3個人,或者3-4個人,你會留下誰陪你走過這段彷徨歲月?
在光輝歲月的時光里,你應該去唱唱《泡沫》
再美的花朵 盛開過就凋落
再亮眼的星 一閃過就墮落
..............
還可以從另外角度在順境去思考斷舍離,團隊里面,誰是你值得托付的核心團隊人選
1、看忠臣度;
2、看能力
3、看沖勁
如果遇到你在團隊里面能篩選出:忠誠度高,沖勁高的人,能力可以慢慢培養??梢杂脕黹_展新項目,例如開新店
阿里最喜歡考核人,就是共事看人,也就是,通過共同做一件事,來看人的能力:執行力,溝通力,職業素養。說的通俗一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可以了!
還有個問題,補充一下,就是很多人在制定kpi的時候,在獎勵這塊,一定要明白,你只有公司賺錢,你設計的kpi才能推動的意義,如果你公司都是虧錢的,很多激勵是無效的,如果年終獎可以超過一個月工資,叫驚喜;如果年終獎超過2個月工資,叫大驚喜;如果年終獎設計是大于1w,多余2個月工資,其實是很激勵人的,但是前提你公司要做到賺錢。
再好的績效考核,也無法撼動企業戰略賺錢重要性!有機會系統的課程更新我會放在六邦vip管理課程,系統來講,就是,股東分紅跟團隊分紅這塊的分紅比例。
30天:每天一本書預告內容
文案創意
第一天《你能寫出好的故事》《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意課》
第二天:《白鹿原》
創業心法
第三天:《刻意練習》
第四天:《精益創業》
第五天:《從0到1》
第六天:《無價》
第七天:《權利》
產品
第八天:《名創優品沒有秘密》
第九天:《創業維艱》
第十天:《爆款》
第十一天:《長尾理論》
第十二天:《參與感》
公司管理
第十三天《商業的本質》
第十四天《匠人精神》
第十五天《管理的常識》
第十六天《聯盟》
第十七天《創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過第一個90天》
第十八天《巴菲特之道》
第十九天《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第二十天《零售心理戰》《零售的哲學》
第二十一天《定位》
市場營銷
第二十二天《視覺錘》
第二十三天《商戰》
第二十四天《黑天鵝》
開腦洞:
第二十五天《思考的快與慢》
第二十六天《讓大象飛》
第二十七天《斷舍離》
個人提升:
第二十八天《認知盈余》
第二十九天《像間諜一樣思考》
第三十天《高績效教練》
第三十一天《高績效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