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9月,江蘇語文教材全部改成部編版教材,大幅度增加古詩詞、文言文篇目。
2020年江蘇無錫中考改革,原本530分卷面變成75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納入中考成績,體育增加到40分。并增加綜合藝術素質測評檢驗。
昨天,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解讀時透露,今后體育中考將逐年增加分值,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下一步,教育部將力爭到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流水般的政策走馬觀花,領導們一拍腦門的奇思妙想瞬間落實,為學生們肩上幾十斤重的書包添鉆添瓦。
今天我們拋開個人情感不談,真誠地討論一下美育納入中考,體育與語數同等分值是否合理?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是美育?
美育并不是我們普通理解的美術,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
美育如果從興趣和了解的角度進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陶養人們的感情,提升趣味性。但是將美育納入中考,能提高審美趣味嗎?
中考是選拔性考核,有考核就會有成績,要成績就會有試卷背誦。
審美是主觀能動性極強的事物,將個人審美,趣味情趣變成了試卷進行選拔考核,變成流水作業,我只能說,“絕了!”
一百個讀者心里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我對美的熱愛在于高山流水,他對美的留戀在于浩瀚星空。這時領導拿來了一個標準答案,他說美是什么?是我手里的這碗炸醬面,你們在試卷上必須寫美就是這碗炸醬面哦,不然要扣分的!順便背一下面的來源,面產生的時代背景,面帶來得意義。
滑天下之大稽!
再來談談體育達到語數同等分值這件事。
這兩年我在學校做過很多調研,以男生“引體向上”為例,合格率正在逐年下降,甚至班級中出現了一個也拉不了的比例超過了一半。體育確實應該引起重視了。
一個國家國民身體素質要不斷地加強,如果出現倒退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決策層深知要從學生開始改變這種現狀,而要改變這種現狀最快的辦法不是喊喊口號,是讓學生自主地運動起來。
那么將體育分值在中考不斷增加,無疑是最簡潔有效的辦法。
但如果深入地想,近些年學生身體素質為什么會不斷下降呢?
原因有兩個,一個在學校,一個在學生自己。
身邊的初中生在平時為了完成文化作業,往往要做到10、11點才能結束,初三的學生就更加晚了。可能有人會杠,那是他們速度慢。
我給大家算筆帳。
中考要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與思想7門文化課。我們仁慈點,拋掉歷史和政治作業。
語文、數學、英語各一小時。物理、化學各40分鐘。共4小時20分鐘。
5點多放學,6點到家,中間吃飯、如廁、洗漱1小時。
各位,請問完成各項作業,且不做課外刷題,學生還剩多少時間進行睡覺?第二天可是凌晨又要起來上學的。
所以,在沒有減負的情況下,讓孩子額外進行體能鍛煉,制定政策的同志家里是沒有孩子?還是不需要走高考這條路?你于心何忍??!
當然孩子身體素質下來,全推給學校也是耍流氓了。電子產品的誘惑,使得很多孩子有時間也寧可打游戲、玩手機。
因此我覺得體育的比重提高是有必要的,但是具體實施還應該三思后行,綜合考慮到學生時間、一些同學先天身體孱弱等諸多元素再定奪。
有些事不妨多問問老百姓的意見,說多了容易被封,但畢竟誰家沒個上學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