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剛才走在路上,有一個詞浮上了腦海“時間成本”。曾看到一句話:匆匆流逝的哪是什么時間啊,是我們的生命。不禁讓我沉默深思。
? ? ? ?我們的時間很有限,而有趣的事情又是那么多,每一件都在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學會選擇,放棄。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可以把平時做雜事的時間,集中去做有限的幾件事,會產生什么結果?可能大多數人會成為各個領域的專家。這幾天比較熱的腦癱患者,書寫能力只有普通人的1/3,卻以托福近滿分的成績出國考博。以及目前還存在的要五年出徒的匠人,這五年學徒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只能安心學習木匠。他們為什么可以獲得常人難以想象的成績?一個很重要地原因就是專注!他們排除了絕大多數的外部干擾,把時間精力都傾注在很有限的那幾件事上,自然就會有所建樹。
? ? ?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兼顧廣度和高度呢?可以!但是需要強大的自控力與合理的時間安排,并且做到專注。何謂專注?借用一句禪語: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說到這可能有人就要笑了,但是請想一下,有幾個人能做到?
? ? ? ?我們現在有一個通病,就是信息泛濫,各種信息來源狂轟濫炸,手機一刻不停。但是,要清楚一個問題,信息起到的是一個輔助作用,并非核心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了解的信息并不能給我們給我們帶來多少優勢,智能設備發展迅速,只要有一臺手機,就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個超級圖書館,百度,谷歌…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庫,只要有不懂的,隨時都可以調出你想了解的信息,準確,迅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接收信息上?我們每天花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各種新聞客戶端等平臺上的時間有多少?拿我來說,比起周圍的人,我算使用時間很少的,但是也達到了每天至少3小時!收獲呢?看過之后就想不起來了。如果用這段時間去讀書,可以收獲知識,去鍛煉,可以收獲強健的體魄,去玩兒手機,我收獲的只是雙眼干澀,和更加迷茫。
? ? ? ?余秋雨先生在考察時,曾大半年沒有看過任何新聞和其他信息。當考察結束后和鳳凰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聊天時,讓他說說這半年的新聞,余秋雨本做好了徹夜長談的準備,沒想到的是,僅僅用了二十分鐘,劉先生就說完了。余秋雨很驚訝,問到:只有這么多?劉先生答道:“值得說的,也就這么多。”我們生怕錯過任何一條信息,這條是財經的,不看怕錯過了發財的機會;那條是養身的,不看怕活不到120歲;另一條教育的,不看怕孩子考不上哈佛。把“怕”拆開看,前面是心,后面是白。之所以怕,是因為你的內心一片空白。識不足,才會多慮。
? ? ? ?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的很多能力漸漸不再重要,但是,有一些核心東西是我們獨有,并且會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重要。所謂核心也就是我們的本源。現在如果把科技賦予我們所有的東西都剝離,剩下最寶貴的會是什么?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善于思考和創造的大腦,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愛的能力。這些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回頭看看,我們是否早已將這些能力丟棄在走過的路上。
? ? ? ?最后想提醒一下自己,也提醒一下各位,永遠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即使他看起來無所事事。請別人幫忙,占用了他人的時間,就要給予一定的補償,不要覺得心安理得。因為在那一刻,占用的不是別人的時間,而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