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年看電影是在在線的視頻網站上看,但是往往有些電影是需要會員或者是購買才能看的,作為一個窮學生讓我為了看一個電影去開一個月的會員這是不存在的好嘛。所以就自己去百度上找電影,再后來就對在線的視頻網站的畫質感到深深的絕望,一個好好的電影畫質被壓縮成那樣真是感覺糟蹋了。當然視頻網站要追求的是流暢以及要考慮高昂的帶寬費用問題我們也是也能理解的。所以后來如果不是為了方便我都喜歡把電影下載到電腦上用本地播放器來看(推薦Potplayer)。
那么問題就來了,通常我們在網上找到的電影資源后邊往往帶有一個比較長的英文字母的后綴,而且有的電影資源版本也不一樣,比如有的剛上映不久的電影會流出槍版,一般正常的電影資源通過后綴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個電影的版本和畫質的問題以及有關字幕的問題。接下來我就把我知道的關于這些視頻的東西列舉下來傾囊相授哈哈,很多是從網上看到的,有些格式我也沒見過,善用百度學習哈哈,可能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啊。那就開始吧~
畫質相關的
一、分辨率和碼率
在開始講這個之前先糾正一個問題,很多人認為視頻畫質的好壞跟視頻的格式有關,這是不正確的,在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視頻畫質的好壞是跟碼率成正比的,即碼率越高,視頻就越清晰,視頻文件也就越大,但也不是越高越好,超過一定限度人眼也分辨不出來有什么差別。但是前提是不是在轉碼時人為地擴大原始碼率,比如原視頻碼率是1000kbps,轉碼時給調為3000kbps。視頻碼率就是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采樣率,也就是說在單位時間內采樣越多也就越接近源文件,與源文件的相似度就越高,所以也就意味著視頻的細節越豐富,損失就越小。
判斷資源畫質好壞:首先看片源,其次看分辨率、碼率。
常見的幾種標識:
SD—標清—分辨率:1280×720以下
HD—高清(通常指我們所說的720P)—分辨率:1280×720
FHD—全高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1080P)—分辨率:1920x1080
2K—分辨率:2048×1080
4K—UHD—分辨率:3840×2160或4096×2160
6K—IMAX膠片版
8K—SHV—分辨率:7680x4320
二、片源
1.CAM
就是槍版,一般都是從電影院盜錄的。
2.TS
也是槍版,但是要稍微比CAM好一點,一般是在沒有人的電影院錄的,不會有那個觀眾說話的聲音走動啊什么的。
3.TC
膠片版翻錄,畫面質量還不錯,但亮度不足,有些昏暗。
4.HC
高清攝錄版,可當作是比TC更清晰些的槍版。
5.DVDScr
從預覽版或測試版 DVD中獲取,它的畫質應該與TC槍版差不多,但是我沒見到過這種版本的。
6.R5
DVD聯盟為保護知識產權,按地理區域把全球分為1-6區,R5一般是指5區俄羅斯版。
7.DVDRip
是從最終版的DVD轉制,清晰度應該不錯,我沒看過。
8.MiniSD、HALFCD
片源優秀,多為藍光,以及壓縮編碼先進,體積小,品質高,可封裝多音軌、多字幕。
9.HR-HDTV
半高清,出現這個一般就代表是人人影視出品了哈哈。
10..HDTV、HDTVRip、TVRip、HDRip
HDTV的中文名稱是高清晰度電視,TVRip是通過電視卡進行捕捉,壓制的,從高清電視片源壓制的為HDTVRip,不清楚電視片源壓制的一般用HDRip命名。
11.HD-DVD
HD-DVD的中文名稱是高清光盤或者叫高清晰度DVD,目前網上流傳帶有HDDVD的片源,基本是2009年以前發行的。
12.WEB-DL、WEBRip
WEB-DL一般是網絡上線視頻,如美國蘋果的iTunes,畫質最好,接近藍光,國內也有在線付費視頻,但畫質相對較差。從網絡在線視頻壓制的一般用WEBRip命名。
13.BluRay、BDRip、BRRip
BluRay即是藍光,也稱藍光光碟,簡稱BD,是利用波長較短的藍色激光讀取和寫入數據。BDRip直接從藍光光碟高清轉制。BRRip則是從藍光格式的資源轉制,等于轉制再轉制。
14.REMUX
Remux是無損的提取出HD-DVD原盤或BluRay原盤里面的視頻數據、音頻數據,封裝到我們熟悉的TS或MKV格式文件中。
15.藍光原盤、DIY藍光原盤
藍光原盤是原始片源,體積巨大。DIY藍光原盤是指對藍光原盤再加工,一般是對字幕、音頻處理,不對視頻處理。
三、音軌、音頻
1.AC3——DTS的5.1聲道,常見的電影音頻格式。
2.DD5.1——杜比的5.1聲道,也是一種常見的電影音頻格式。一般來講,只有高清視頻才采用這種音軌。
3.次世代音軌——下一代音頻標準,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電影版本
1.REPACK
重新打包版(重壓版)
2.PROPER
競爭的結果,說明發布的版本比前一版本更好,有時與Repack混用
3.Director's Cut
導演剪輯版
4.UNCUT
未剪切版(未刪減版)
5.Extended
加長版
6.Unrated/Theatrical Cut
未分級版/劇場剪輯版(公映版)
P.s. MPAA(美國電影協會)根據電影的內容,會評定一個等級,如:G(大眾級)、PG(輔導級)、PG-13(特別輔導級)、R(限制級)、NC-17(17歲及以下禁止觀看)等
7.LIMITED
只在有限的電影院放映,通常少于250家
8.IMAX
巨幕版
9.Anniversary Edition
周年紀念版
10.US/JPN/KR/TW/HK/UK/FRA/GER/EUR/NODIC/CEE
美版/日版/韓版/臺版/港版/英版/法版/德版/歐版/北歐版/中歐和東歐版
11.REMASTERED/4K
重新灌錄版(重制版)/4K版
12.OPEN MATTE
滿屏版
六、字幕
1、熟肉:就是有中文字幕的資源。
2、生肉:相對熟肉而言,就是無字幕的資源。
3、chs:簡體中文。
4、cht:繁體中文。
5、eng:英文字幕。
6、硬字幕:以圖片形式呈現,難以修改,如SUB/SST/SON等。
7、軟字幕:以文本形式呈現,可以修改,如SRT/SSA/ASS/SMI/TTS等。
8、內嵌字幕:和視頻壓制到一起,也可稱為硬字幕。
9、外掛字幕:有使用靈活的文本格式,也有使用限制較大的圖片格式,常見的有SRT/ASS/idx+sub這三種。
10、封裝字幕/內封字幕:它只是把字幕文件和視頻文件打包到一起,并非壓制到一起,因此可以自由調用。
常見知名壓制組的字幕情況:
CHD、WiKi、HDWinG、MySilu、PublicHD、RARBG、SPARKS一般無字幕,需外掛字幕;
TLF(MiniSD)、CMCT、CnSCG/iSCG、beAst、WOFEI、CNXP、lwgod/killman一般為封裝字幕,在線看不能調用,需下載觀看方可調用;
人人/YYeTs(HR-HDTV)一般為內嵌字幕。
視頻格式相關的
1.AVI
AVI即音頻視頻交錯格式,是將語音和影像同步組合在一起的文件格式。它對視頻文件采用了一種有損壓縮方式,壓縮率比較高,因此畫面質量不是太好。
2.MKV
MKV不是一種壓縮格式,而是一種新的多媒體封裝格式,也稱多媒體容器。
3.MOV
高清預告片首選。
4.MP4
手機、平板的新寵兒。
5.TS
這個TS代表的是文件后綴名為 .ts 的高清格式。
6.RMVB
這個現在差不多被淘汰了,具體原因在后文。
7.XviD
常見的視頻編碼標準。
8.X264
業界先鋒,也是一種常見的視頻編碼標準。
9.H.265/HEVC
下一代視頻編碼標準,H.265比X264更節省空間,理論上能減小一半體積。
10.8bit/10bit
主流的視頻都是8bit,10bit應用較少。10bit壓制是為了用更低碼率的同時保證更好的質量。
接下來的內容引用自知乎用戶北寧在問題——為什么視頻發布一般用rmvb和mkv而不用flash用flv和f4v?(主要考慮壓縮比,次要考慮流媒體特性)下的回答。
主要是我懶得寫了,這樣多方便啊我真是太機智了!!!
作者要求把ACI字幕組標上——ACI字幕組(我還給高亮顯示了呢~)
原文鏈接:為什么視頻發布一般用rmvb和mkv而不用flash用flv和f4v?(主要考慮壓縮比,次要考慮流媒體特性)
先吐槽一下,找問題找的好難。。。
文章想抱走可以,把ACI字幕組技術部標上。
此答案同樣適用于在封裝以AVC H.264視頻編碼格式時,MKV在封裝內容的支持性之外還有哪些優勢讓他在互聯網高清視頻的發布中受到更多字幕組和RIP組的歡迎?RM、RMVB、MKV、MP4、AVI 等視頻格式有哪些區別?各自的優勢劣勢是什么?等問題。
ACI字幕組打雜,一直在壓制。
Oct.5 更新:sina死了,需要更新了。
(Aug.16更新:加了3個例子。)
(Aug.10:更新3)b)section一處錯誤,感謝
的指正。)
(Aug.9:答案隨題目而更新,放在原答案最后。)
開始解答:
----------
0.首先說一句我們的需求:
請注意,我們的作品不僅要在各種電腦上(從Xeon到Celeron)看,還要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平板、手機上播放。同時,我們還需要準備在線版片源,供在線觀看。
我們希望,壓出的片子清晰美觀,但也不能太大。如果供在線觀看,需要保證小水管也可以正常播放,在帶寬正常的情況下,不會出現大量緩沖。
以下的選擇都服務于上面這些要求。
當然某些時候,我們就是要挑戰技術極限,那么我們會往死里用一些辦法:不指望播放,只要指導作用。
------------
1.為什么影視組發布一般能用mkv(多音軌多字幕)和rm、rmvb(都是下載后看覺得沒必要這個)而不用f4v和flv
1)為什么MKV(圖片請看@阿德 的答案。)
MKV是個很好的封裝,可以封進去很多東西,例如多字幕,多音軌。
對于某些BD轉錄自帶多聲道的片子(例如,我們一直想做的PilotsEye(現在做了)的某些片源,還有需要“副音軌”的片子,例如,《化物語》的副音軌,也叫評論音軌,隨便怎么叫了。),或者需要多字幕的片子(例如,CASO的涼宮,正經字幕+吐槽字幕,或者PilotsEye的某些片源自帶多語字幕),MKV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只有它能如此封裝。
例子是,Yes,Minister, Yes,Prime Minister (TLF新裝)_sennheiser_新浪博客,5字幕。
再例如,(修復錯誤)【TD字幕組】【化物語副音軌】[bakemonogatari comment][848x480][GB][MP4]明明是副音軌,但還是要重新把片子下一遍。對于觀看沒影響,對于收藏來說,略顯不便。當然,字幕的版權問題是另一個方面,但是我們這個部分僅作技術討論。
比較強大的例子是:[CASO][涼宮春日的憂郁][BDRIP][MKV][1920x1080][x264_FLAC_2][1-28][日英雙音軌+簡繁英字幕][25G]注意,雙音軌,三字幕。rm,flv,MP4封裝都是沒法做到這種效果的。
聲明:本文所引鏈接僅出于技術討論之用。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私信我進行處理。
但是,由于可能需要調整分離器等”復雜“設置,會對非專業用戶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在生產中,MKV一般只用于有特殊需求的時候。The simpler, the better.
2)為什么rm,rmvb,以及為什么現在大家不用它們
rmvb和rm是一樣的東西,”vb“代表可變比特率。(為小白講一句:這代表,在畫面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少碼率,以減小文件大小;在畫面變化大的時候,可以增加碼率,使視頻依然保持清晰,不出現模糊,色塊等問題。)
rm格式是當年的主打,因為壓縮率高,畫面可以接受。
但是,問題在于:
a)realmedia閉源。這造成很多播放器無法播放rm,因為需要交授權費。這個問題在機頂盒等嵌入式設備上尤為突出。
b)在帶寬不那么緊張的今天,rm無法提供更好的畫質,以適應播放條件更加寬松的高清需求。具體有很多對比,SOSG做過一個測試,詳細的闡述了這個問題,此次不再贅言。結論是:在同樣碼率(可以理解為文件大小)的情況下,H.264可以提供更好的畫質。
c)看不到realmedia改進的希望。real公司一直堅持閉源,無視環境變化。沒有拿出任何令人興奮的改進。
d)rm對在線視頻不甚友好。
3)為什么不用f4v或flv
a)這節討論建立在下載版視頻的基礎上。
1)觀眾普遍認為,flv格式”不清晰“,雖然這是不正確的。是否清晰與封裝沒什么關系。
2)f4v過于小眾,觀眾可能會不知道如何播放。
囧答案。嗯。
b)flv還是有用的
目前,flv內封裝H264+AAC,這個被所有的視頻網站支持,從youtube到sina都在用。
所以,我們在發布在線版本視頻的時候,有時會采用這個格式。
(Aug.8 UPDATE:因為我們要達到上傳后不被二次轉碼的目的;其他格式上傳后,會被各大網站轉碼成不清晰的渣視頻。所以我們會壓flv,但大家是下不到這個版本的,因為我們不會把這個版本提供下載,只會把MP4版本提供下載。)
(Oct.5 update:對于土豆等地方會flv,但是出于穩定性,對于letvcloud會使用mp4.)
順便說下,目前業界主流的封裝是MP4.因為MP4有著良好的特性,并對HTML5友好。
2.封裝格式一般都對應的有很多編碼格式(見上圖),在其他設置一樣的情況下(音頻視頻的采樣率,聲道,通道都一樣)選不同編碼器最后大小有什么不同(是
不是越后出的標準也先進,越好比如H.264到H.265)?
H264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好的編碼器和壞的編碼器,質量和碼率會天上地下。
目前主流的H264編碼器是開源的x264,完美的平衡了各種因素。
其他的編碼器沒有太用過,但是,好的制式+編碼器可以做出高畫質+低碼率,壞的反之。
在編碼時,有大量的參數可以調整。這些參數控制了碼率。同時,大多數編碼器可以直接自動化控制最終的目標碼率,只需要輸入預期。
理論上是越后出的越先進,但是,后出的標準,需要編碼器跟上。如果沒有好的編碼器,好的標準也沒有用武之地。H264被rm壓制了很多年,直到幾個很好的編碼器橫空出世,才奠定了今天的地位。
舉倆栗子:
1)vp8在H264后出現(VP8 2008年,H264 2003年)。事實是,VP8并不優于H264,某些時候甚至劣于H264。
2)H265是目前最新的技術。但是,在目前的編碼技術下,H265的編碼時間是H264的N倍,畫質沒有明顯提升。
(大熱天的,不找引文了,也不是寫論文喵~)
ACI字幕組技術部曾經進行過關于VP8,H265的討論、研究和測試。
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歡迎新技術的發展,但是,技術的推出,和進入生產,是兩回事。
以上為一家之言,經驗匱乏,才疏學淺,如有問題,敬請賜教!
--------Aug.9答案補充------
隨題目而繼續更新。
1.說的先有概念再試驗后有一定技術,大家一起完善標準,最后還是看推廣以及環境的選擇舉個例子ipv6早就有了,至今沒有普及,不好么吧 在舉個有意思的例子 電力寬帶(電力寬帶_百度百科)技術早就有了,可是我也是最近才知道 關于解碼器這個我覺得現在不是問題,聯網后分分鐘的事 我自己一直用迅雷看看 *.csf *.vp6(極品飛車9里電影文件)等其他游戲里罕見視頻格式一般都能打開所以軟解都不是問題,在以后智能電視盒子什么普及的時代還是看處理性能
這個問題簡直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在計算機上,可以很快的更新軟件解碼器,只要配置夠用。但是,硬件解碼器是無法更新的,就像A卡就是綁上火箭也開不了N卡的CUDA一樣。這個問題在移動端將更為嚴重,因為移動處理器的性能遠不及桌面處理器,這在未來不會有太大改變。
這種情況導致了,除非有十分大的優勢,新格式是很難將舊格式擠出市場的。具體表現在,即使是現在,還是有大量的字幕組在制作rmvb,而不選用H264。技術惰性是一個原因,也可能技術的更新不足以使他們做出改變吧。。。
2 關于視頻的編碼為什么是rmvb我有點感悟不知對不①資源搶先發布時不希望防止別人用自己的東西,我這樣壓縮進去的話別人用不了(還有加水印),增加了成本你要用自己的先找無字幕視頻再做字幕還壓縮 而不是直接mkv里字幕改改就行的 至于格式估計只是習慣而已 (ps.故事小女孩問媽媽我們蒸香腸為什么要切三段后放進去?媽媽說不知道,我小時候你奶奶就是這樣子,打電話問奶奶才得知原因是以前微波爐比較小裝不下。)可見習慣的力量 壓制組進去的話估計提供全套的工具和教程 重點就不在壓制上而在與快速發布上,除非出的新技術不得不改(我們設想下以后影像是分層的,對于不同畫面有針對性壓縮) 像比較久的視頻主要就是mkv了比如紀錄片和經典的東西(宮崎駿的 迪士尼的(這個估計就是正版轉的吧 多字幕多音軌))
對。十分正確。
題主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但是,作為字幕組成員,我的理解角度和題主的略有不同。
在這里,我敘述一下我的看法,與題主共勉。
以下的生產環境皆為字幕組。生肉是另一個話題了。
(吐槽:這個問題可以詳細展開,能寫本小冊子。。。)
這段的爭論是硬字幕和軟字幕的戰爭,也就是OC和CC的戰爭。具體到我們這個問題上,是不硬壓制入字幕的MKV封裝和必須壓制進字幕的rmvb、MP4封裝的戰爭。
對于字幕組而言,他們的資產之一就是這些字幕源文件。一旦其他人拿到了這些文件,他們可以自己下載生肉,對其進行任意修改,并重新發布。這種行為對于字幕組而言是重大打擊;所以,字幕組傾向于保護自己的字幕源文件,而不是為了知識共享這一高尚的行為而放出源文件。的確,絕大部分字幕組都會公開自己的字幕文件,但幾乎都不是第一時間發布——為了保護自己。
在這里,請再次回想一下第0節提到的指導思想:讓各種設備,各種程度的觀眾都能方便快捷地觀賞作品。
在這些思想的前提下,我們分析一下各個格式的利弊:
MKV可以封裝進章節,各種視頻格式與音頻格式,封裝數條音軌,字幕、字體文件。具體請參考
的答案,他對于這個問題有著深入的理解。
那么,MKV的好處在于,給觀眾最大的自由度:可以隨便調整最終的輸出,達到最佳的觀看體驗。對于收藏
人士、喜歡折騰的人、專業人士(當然和@著驛的專業比不了啦~業余級的專業)來說,MKV可以帶來最佳體驗。
但是,這種自由度也帶來了很多麻煩:
1.對于新手,移動設備來說,MKV的自由度是個災難:各大論壇中充斥了播放的報錯,涉及的格式幾乎都是MKV。因為,可調節的東西太多,對新手而言,造成播放結果不可控。這是災難性的。
2.字幕文件的流失不可控。通過工具,可以很簡便地提取出MKV中封裝的各種文件,如果字幕組不愿意放出字幕文件,則一定不會使用這種格式——透露自己核心科技了。
3.偏見。公眾抱有偏見,認為MKV一定要清晰。這造成,沒有高清片源,字幕組不愿制作MKV.
4.技術難度。MKV的制作比MP4等格式復雜,不適宜對時間敏感的視頻發布,例如新番。
簡直就是Android和Apple的戰爭。。。
好了,主要內容就是這么多了,對小白來說這些東西足夠消化一陣的了。
其實H.264視頻壓制我也懂,還有特效字幕~~~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