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鐲耳
? ? ? 北國故鄉(xiāng)的荒地田野里,夏秋時節(jié),長著很多個“黑姑娘”,黑姑娘的學(xué)名叫龍葵,當(dāng)?shù)厝朔Q黑莜莜。它生于路邊,長于荒地,尤喜村莊路旁。自古以來人們別出心裁給它取了很多惹人眼球的名字:黑姑娘、飛天龍、白花菜、救兒草……小時候身居鄉(xiāng)村里的我們,父傳母教,只知它叫黑莜莜。
從我記事起,在田間,地壟、荒地邊,經(jīng)常遇到黑莜莜。黑莜莜的秧苗生命力極強,越是不起眼的地段,越能成活。田間、菜園、路旁……村莊里幾乎每走幾步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春種之時,農(nóng)民在田壟里怕它奪了禾苗的長勢,將它斬草除根不在話下,留它在荒野地頭間,風(fēng)吹雨淋,肆意生長。然而隔年之后,它還是會從地壟間探出頭來。
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天,春雨過后,柔嫩的黑莜莜秧躥出頭來,這秧苗葉子肥美,綠得可人。等到枝葉繁茂些,躥出幾朵小白花來,白花雖小,但很美,星星點點的樣子,雖沒有桂花的香氣逼人,但卻是孩子們?nèi)杖贞P(guān)注的小花朵。
盼著盼著……等到夏末秋初,那一朵朵并不起眼的白花終于變成青果,青果呈碧綠色,圓圓滾滾,幾場大雨之后,果子開始泛黑,沒過幾天便化身成了“黑姑娘”,人們也就越發(fā)的與它親近了。
記憶里,黑莜莜是村中少年最愛吃的野果,它果子橢圓,個頭如珍珠般大小,顏色青紫,果子結(jié)出來,次第排列成傘狀,味道甘甜。
每至放學(xué)路上,三三兩兩的孩子們沿著田間走,若有駐足,那一定是“黑姑娘”惹了他們的眼,把他們迷住了!伸出小手來,挑挑揀揀,把那些成熟泛黑的黑莜莜摘到手心里,小心呵護,奔到家中去,逢上幾個嘴饞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揚在嘴巴,吃它個心里美。
“黑姑娘”在北方田野里夏日常見,不覺稀奇,孩子們大抵不會因爭搶奪食發(fā)生爭執(zhí),有人眼尖手快,也是大聲吆喝一聲,伙伴們一擁而上,一起吃個痛快。
等到秋收時節(jié),農(nóng)民們開始收割莊稼,趕上碩果累累的莜莜秧被鐮刀三下兩下擼了去,鐮刀主人將秧苗夾在胳膊底下,三步并作兩步帶回院子里,招呼幼小的孩子們出來摘莜莜。若是地頭有了小跟班,且不用這般費事,直接唾沫橫飛,隨孩子們?nèi)コ园桑?/p>
多年之后的我,身處異地他鄉(xiāng),極少再有機會見到家鄉(xiāng)的黑莜莜。去年年末,行至路旁,無意瞥見一株形似黑莜莜的秧苗,忍不住停步駐足,仔細(xì)端看,果子尚且泛青,但我確信它就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黑姑娘!”
等到女兒放學(xué)歸來,我領(lǐng)她前去觀看,大意是讓她知道兒時在外婆家中品嘗過的黑莜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也是可以遇見的。我告訴她這植物的學(xué)名是龍葵,她默默的點頭,如我一般驚喜,次日在給外婆的電話里也不忘揚起笑臉提及此事。
在繁華熱鬧的城市中過得久了,總是會憶起舊時的鄉(xiāng)村歲月。我想念故鄉(xiāng)的龍葵——黑姑娘,不僅僅是因為它參與了我的成長,也是因為故鄉(xiāng)的“黑姑娘”無論生長在田間還是荒野里,年復(fù)一年,她都可以不屈不撓的生存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