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拳拳捶胸口的話你真的會倒下:《羞羞的鐵拳》

  倘若將《羞羞的鐵拳》比作一棵會開花的樹,筆者認為象征故事情節的枝干長得夠粗壯結實,象征幽默段子的花朵也開得夠絢爛多姿,是棵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美樹了。


  看過《夏洛特煩惱》的朋友肯定對開心麻花團隊所擅長的這種輕松愉快的搞笑方式有所了解,不落俗套也不刻意講大道理,在幽默之余傳遞剛剛好的正能量,看似輕描淡寫卻更能使人鼓起勁兒踏實前行,而又不至于背負英雄主義色彩的奮斗壓力。這次的影片也同樣保持了這種“優良傳統”。
  在看到電影簡介,筆者聯想到了幾年前韓流橫行時的一部偶像劇《秘密花園》,講述的也是因身體互換而產生的一段愛情故事。于是很擔心《羞羞的鐵拳》所描述的故事也落入身體互換類影片的俗套,于是內心忐忑地走進影院,但開場還沒五分鐘,心就落地了,影片里嬉笑怒罵間藏匿著開心麻花團隊的獨特味道,正片還沒開始,觀眾就笑到咳嗽聲一片了。所謂的身體互換,雖一直貫穿始終,卻只是一個引子,整個故事的基調并不是圍繞所謂的凄美愛情,而是敘事簡潔節奏明快的一段荒誕卻傳奇的故事。但如果沒有在一開始讓觀眾產生這種類似的聯想,筆者大概會對影片有更高的評價。

影片的名字不是只為奪人眼球,也承襲著影片的基調。
  羞羞的鐵拳看似形容得有些怪異,但的確符合影片畫風。羞羞的鐵拳可以指困在艾迪生身體里從害羞上擂臺到成為打入總決賽的鐵拳選手的馬小;羞羞的鐵拳也可以指被困在嬌小的馬小身體里擁有鐵拳實力的艾迪生;羞羞的鐵拳還可以指最終屬于馬小的艾迪生……看似矛盾的形容卻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影片是在重重巧合下拉開帷幕的。
  故事是從記者馬小與打假拳的艾迪生在爭奪錄有假拳交易的錄音筆時,失足落水kiss并被雷電擊中而交換了身體而開始的。有了這個新奇的開端,觀眾的興趣瞬間被吸引,大概也會主動設想故事主線可能要講在嘗試換回身體時發生的種種趣事。但筆者認為這種情節發展雖的確能達到喜劇片的效果,但卻彌補不了故事情節的單薄。
  《羞羞的鐵拳》并沒有選擇走這樣的捷徑,影片沒有過分執著于怎樣換回自己的身體,而是在男女主角嘗試了各種方式的電擊后,被快節奏的故事情節猝不及防地推著向前走了:從想方設法毀掉彼此,再到同心協力向黑暗勢力挑戰,比起換回身軀,他們各自都有了更加重要的事情。且不說雙方這種奇怪的適應可能隱含的生活哲理,單這不受局限的無限發展可能就讓故事和人物豐滿了許多,這也是開心麻花能在這部影片里順利填塞如此多搞笑包袱還能使故事情節依舊連貫的前提。曾經筆者不喜歡看喜劇片,誤以為喜劇片的故事情節大多慘淡,人物刻畫潦草,為了觀影人的笑聲容易陷入為了搞笑而搞笑的怪圈,有些像速食般營養匱乏。但這部影片讓我對喜劇片有了改觀,影片中有很多小巧思讓人有想一探究竟的沖動,情節上不敷衍觀眾可以說這是部非常尊重觀眾,尊重自己的喜劇片了。

男女互換身體的確會發生很多搞笑的事情,而如何能表現得真實不做作則十分考驗演員的演技。
  艾迪生從反對打假拳到被構陷后自暴自棄再到重拾本心擊敗黑幕贏回原本屬于自己的勝利。小人物的一波三折充斥著現實世界金錢交易的腐朽氣息,想必你也能脫口而出幾個現實版艾迪生的名字吧。因此他的勵志故事就尤為讓觀眾感同身受,重燃觀眾做正義之士的信心與勇氣。馬麗女士在影片絕大部分時間扮演著女版艾迪生,成熟的演技把軀體嬌小卻藏著男人思想的矛盾形象完美融合到一起,沐浴在那強大的氣場中,筆者情不自禁想對著藏在嬌小身軀里的艾迪生喊一句:小爺您真爺們兒!
  馬小從誤會艾迪生打假拳,到發現幕后黑手其實是深愛之人,自己竟被其利用毀掉了艾迪生的職業生涯,再到為了報復前男友和彌補自己給艾迪生造成的傷害,選擇代替艾迪生參加拳擊比賽,為此在格斗場上被打的鼻青臉腫仍不放棄。為了能打贏比賽,勇敢選擇上山學武,練就高速路上發傳單等一系列絕活兒,并在與艾迪生的相互扶持中產生感情。除了搞笑的演繹,我贊賞影片中艾倫刻畫出的馬小那擁有強心臟的女強人形象:被最愛的人背叛,雖也會難過大哭,但卻不會低三下四到不辨是非,會讓該受懲罰的人得到教訓,三觀很正;在下定決心彌補艾迪生后,即使面對肌肉男的強勢暴擊,面對艾迪生的不理解,她仍會守約參賽,勇敢出拳,堅持到最后哪怕鼻青臉腫,這樣的犧牲精神更是充斥著爆棚的正義感。讓觀眾也感覺很爽。筆者相信,只要給馬小一副強壯的軀體,她真的可以強大到成為拳王。
  夾雜在男女主形象塑造過程中的愛情線沒有被刻意渲染,就隨故事發展水到渠成了。輕松合拍的氣場,患難與共的經歷,自然而然促成了這輕松舒服的一對兒。
  影片換回身體的時機選在了決賽馬小打了一局的時候,筆者認為這個時點堪稱完美:馬小用自己拳頭給了渣前任教訓,打出了對過去的告別;同時補償了對艾迪生的傷害,打破了與艾迪生的隔膜,讓彼此卸去偽裝,打出了未來的開始;卻又給了艾迪生去拼打決勝局的機會,讓他一雪前恥,拿回屬于自己的金腰帶,讓黑暗勢力徹底低頭。合適的時機選擇,成全了雙方的執念。
  影片還有一些輔助的故事線和人物,是普通人的縮影,他們各有各的小缺點,在生活上也各有各的不易,但本性卻都算是單純可愛,也在很努力地生活,一個字總結的話是“善”。這里便不再贅述。

有了這樣清晰明快的人物故事線,影片就可以肆意填充開心麻花團隊所擅長的幽默情節了。
  影片具體有哪些幽默情節只能靠自己去影院欣賞了,筆者只能說讓人很痛快,因為沒有耳熟能詳的網絡段子,包袱兒也都是順應故事情節自然而然地抖開。這讓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開心麻花的專業和對觀者的尊重。或許那些看似荒誕的搞笑情節背后,導演和編劇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解讀,但我選擇不去刻意揣測。就像魯迅先生的文章,縱使意義非凡,但被解讀到支離破碎,也就失去了整篇讀下來的暢快感。畢竟影片的初心也是在這個假期帶給團聚了的或者無法團聚的人們快樂,只要你看得開心,睡一覺起來還能覺得拍得挺好看,那這部電影就有其價值。

很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機會,但這部影片沒有選擇在結尾故意煽情,讓觀眾以輕松愉悅的心情看完了整部影片,高高興興地離了場。這大概也是源自影片團隊對于自己包袱兒效果的自信吧。無論如何,沒有靠煽情去加深觀眾印象的做法很是大氣,也是筆者對這部影片好感最強烈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