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為什么看不懂《大話西游》嗎?

鄭重聲明:本文是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1995年,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在內地上映,觀影的人寥寥無幾,兩天就被撤下了。

《大話西游》當年被評為年度爛片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它沒有延續周氏式的喜劇,有人說是因為它不符合時代的主流審美,議論紛紜。

細細一想,歸根究底的原因只有一個:《大話西游》的表現形式太過前衛,正所謂曲高和寡,看得懂的觀眾少之又少!

電影也是一種藝術,既然是藝術,它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既有通俗易懂的具象,亦有匪夷所思的抽象,明顯《大話西游》是屬于后者。

《大話西游》由爛片變成經典,無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審美提高了,當初看不懂影片的那些人現在看得懂了。

為什么呢?

一 人生閱歷的增加

影片結尾說“那個人好像一條狗”,相信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都覺得晦澀難懂,但是經歷過社會毒打的中年人都能感同身受:

牛魔王(社會規則)的殘酷,當初那個簡單快樂的至尊寶(男孩)變成了頭戴金箍(背負房貸車貸)的孫悟空(中年男人),放棄了心中熱愛,失去了最初美好的期盼,宿命(束手縛腳)般踏上取經之路,如喪家之犬般不得志。

其實《大話西游》的內容從來都沒曾改變,只是我們處于不同人生狀態,所看到的東西也截然不同罷了!

人生的閱歷是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它能幫助我們共情萬物、感知世界。總的來說,閱歷有三重境界:

閱歷尚淺之時,我們處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階段,對《大話西游》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唐僧,一個啰哩啰嗦、又討人煩的和尚,總是在不同的場面說出不合時宜的話,例如,他和至尊寶被困牢中,至尊寶煩惱著怎么解脫出去,而唐僧卻深情款款地唱歌、對至尊寶進行說教。

至尊寶,齊天大圣孫悟空的轉世,一直不肯向“他是孫悟空、他要去西天取經”的宿命妥協。他風流成性,玩弄了幾個女人的感情,紫霞仙子、鐵扇公主……是一個跟“渣男”掛鉤的男人。

紫霞仙子,一個活潑可愛、唯愛情至上的女子,為了尋找命中的姻緣不惜偷下凡間,是現代人所說的“戀愛腦”無疑。

隨著閱歷慢慢地增多,我們進入一種“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懂得用心去體會影片的臺詞,思考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設定,看到的《大話西游》不再是單純的無厘頭電影:

唐僧的啰嗦,并非是惹人煩的多余,他的啰嗦更多是對眾生的慈悲和關心,比如對至尊寶的苦口婆心,比如和牛妖精的對話。

山賊至尊寶,雖然膽小怕事卻情深義重,他可以為了救白晶晶冒生命危險回去找蜘蛛精拿解藥,也可以為了救紫霞接受命運安排、戴上金箍變成孫悟空。

在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牛魔王一叉而犧牲時,她在觀眾心中不再是那個唯愛情至上的“戀愛腦”,而是一個為守護心中熱愛的大無畏女子。

當人生閱歷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們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再次進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返璞歸真的階段,能通過《大話西游》洞察出世事的真相:

開始我們以為周星馳演的是喜劇,后知后覺才發現他演的都是悲劇,他借《大話西游》道出了佛教所說的人世間痛苦:

1 怨憎會

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本來就是佛祖座下的一柱燈芯,她們倆整天你爭我斗、水火不融,卻又不能擺脫對方,這是人世間第一痛苦。

2 求不得

在《大話西游》求而不得是人生常態:蜘蛛精春十三娘一生都在為吃唐僧肉而奔波,毫無所得,最后跟山賊二當家陰差陽錯生下孩子;至尊寶憑借月光寶盒穿越時空追回白晶晶,卻意外回到五百年前……求而不得,是人世間的第二痛苦。

3 愛別離

多情自古傷離別,影片中最揪心的莫過于相愛的人分離:生完孩子的蜘蛛精和二當家分開,一道石門,兩行淚;孫悟空抓住紫霞的手因為金箍的縮緊而被迫放開,從此天人永隔……愛別離,是人世間的第三痛苦。

因為自己經歷過愛、嗔、癡、怨,所以明白到眾生皆苦。又因為明白到眾生皆苦,所以理解了觀音大士和唐僧對于西天取經的執著和堅持:只有取得佛祖的大乘佛法,方能普渡眾生!

二 文化的積累

看個電影而已,為什么還要文化基礎?電影也是一種藝術,欣賞藝術當然需要文化基礎。

例如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沒有繪畫知識的人看,只能看到一個微笑的西方女人;而有繪畫知識的人就不一樣,他懂得達芬奇用的是木彩畫而非蛋彩畫,他懂得達芬奇的漸隱渲染手法,他知道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是打破了中世紀人物畫(畫人不能畫到腹部)的傳統的佳作。

同理,當你沒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和電影審美,看《大話西游》時候就不知其所云,只覺得它顛覆名著《西游記》的傳統,亂七八糟的,可能你看著看著就無聊到睡著了。

當你有了電影審美的能力,你看《大話西游》就能看出電影里大膽鮮明的色彩搭配、無與倫比的攝影美學、觸動心弦的背景音樂,在觀看的過程中,你只會目不暇接,而不是打瞌睡了。

另外,當你了解了什么是“后現代主義”電影藝術后,你就不會覺得《大話西游》亂七八糟,你會明白:

會談戀愛的孫悟空、啰里啰嗦的唐僧,這樣的人物設定,就是后現代主義里的一大特點——解構經典,瓦解人物形象。

唐僧在牢里會跟至尊寶唱英文歌《only you》 ,這樣的電影語言形式,也就是后現代主義里“拼貼”的電影語言。

當你了解了更多關于后現代主義電影藝術后,你就會知道后現代主義是1994年西方國家興起的,1995年還沒有傳入香港,而周星馳已經在他的電影里運用上了,而且運用得爐火純青,不知不覺,你就會對周星馳的藝術觸角和電影涵養肅然起敬!

最后

有人說大話西游是一個寓言,躲在古老《西游記》背后的殼里,講著一個關于時間渺茫的故事。

這個故事,搞笑中夾雜著傷感,浪漫中透露出世俗,值得我們花一生的時間去回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