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起床的意義與思考

來源:Queen主義


我早起的習慣,驚動了很多細心的讀者,有人還到我的微博下留言,起那么早不困嗎?晚上幾點睡呀?怎么堅持早起呢?

我這個神秘的天蝎座決定不再神秘地講講自己晨型人設的養成術。

我讀中學時,早起的習慣被迫彩排。

一是東部地區天亮早,對光線敏感的我自動早醒;二是同寢室有個學霸起床很早,她報名中級口譯后,每天早起朗讀英語。

我喊著“老學霸帶帶我”尾隨她早睡早起,那時我倆清早輕手輕腳地洗漱完畢,找個風景優美的校園一角便開始學習。

嘗到進步大、狀態好的甜頭后,從此早起固化成我的生活習慣。后來工作了,結婚了,我每天早上5點左右依然自然醒。

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美好生活體驗

我醒后不會賴在床上胡思亂想或翻來覆去,而是做兩個平板支撐后迅速起床,因為有幾個愛妃在等我翻牌:看書、寫文、鍛煉或做早餐。

我喜歡在5-7點之間閱讀,手機啞巴了,配偶還在睡,沒有攪擾,靜謐溫馨,這是我和作者的私人約會時間。

作者在書中分享經驗或表達觀點,而我以共振共鳴或不同看法來回應作者,我邊看書,邊做筆記,過腦且走心,高效且專注。

靈感出沒時,我就寫文章。在這個時段里,思緒最易厘清,心情最能沉淀,我常常敲擊鍵盤都敲出節奏感,寫到該出門上班了還意猶未盡。

當身體疏于照顧時,心生內疚的我不惜用清晨時間來彌補。

感覺缺乏運動了,就會鋪開瑜伽墊,小聲地放著舒緩音樂,讓自己在一呼一吸間吐納,在一拉一伸中強韌;

感覺缺營養了,或煮雜糧粥,或榨豆漿,或泡花茶,用食補來增強體質。

每天早上的兩個小時,讓我遠離一切信息熵,可以淡定從容、有條不紊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體驗真美好。

長期堅持早起,會活出升級版的自我

你一定聽過科比·布萊恩特的名言,“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么樣子嗎?”

他說,“每天洛杉磯早上四點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一天過去了,洛杉磯的黑暗沒有絲毫改變;兩天過去了,黑暗依然沒有半點改變;

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街道早上四點的黑暗仍然沒有改變,但我卻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

我的大學學霸舍友,大學四年堅持早起學習,中級和高級口譯都過了,后來去了她夢寐以求的名校讀研究生。

我以前有位做外貿的朋友,負責南美市場,她告訴我她四點半起床發郵件,這是她和國外客戶同頻交流的時段,她的業績也是扛把子級別的。

很多高產作家早上四五點鐘起來寫作,村上春樹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寫小說,靈魂有香氣的李筱懿也是四點多起來寫文章。

每份堅持,都是伴隨著痛苦和收獲,把早起的時間充值到改變人生的一萬小時定律中去,最后化作更強健的肌肉,更優秀的成績,更出色的業績,以及更多產的成果,他們都變成了升級版的自己。

晨型人的早起配方大公開,如何不痛苦的早起并保持高效?

1 早起倒逼自己養成早睡的好習慣

我的學霸室友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幾乎每天夜跑,我羨慕死她的好狀態了,從皮膚到氣色,從身材到成績。

我現在11點不睡,就覺得眼皮上被抹了膠水。睡眠質量奇好,一碰枕頭就能不省人事,夜里雷雨交加我一概不知,上下班路上也要見縫插針地瞇一會。

2 早醒后找到迅速進入狀態的方式

《大方》雜志采訪村上春樹時,村寶說“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我的經驗是,醒來還在床上翻來覆去,容易一整天都頭暈腦脹;早起后拖著不干正事,我會因為浪費時間精華而深感沮喪。

而如果我醒來后做兩三個平板,出臥室后干搓臉半分鐘,頭腦清晰后,馬上投入到看書、寫文、鍛煉或做早餐中去,那開了個好頭的一天就有好彩頭。

3 思考性事項>操作性事項>不重要事項

早上精力充沛,狀態上佳,適合學習和思考。比如用來深入閱讀、練習外語、聽公開課、建立知識體系等,比如平時被推著走的自己,可以靜下心來想想人生的輕重緩急。

操作性事項如果不急,沒必要用這個時段來做,回復郵件會讓人覺得工作超長待機,用來做家務處理雜事更是把早晨大材小用。

還有些不太重要的事,像是上朋友圈商學院,刷微博熱門八卦,如果把這些瑣事前置到一天之計,那真是把早晨暴殄天物了。

4 不妨從早起半小時開始試試

相信我,早起也是會上癮的。

早起于我如同夏至,因為那天太陽到達北回歸線,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它拉長了我的白天,讓我更有生機,更感光明。

我想到熊培云的詩句,“你是你的滄海一粟,你是你的萬千可能之一種”,早一點起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一點。

作者:梁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