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我最為不愿意和媽寶來往,沒有主見的人往往將自卑深埋心底,往往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喪失表達自己的信心,往往沒辦法忍受寒冷孤寂,往往沒辦法隨心而動去實行。
由于自己決定出國的原因,遇到了很多即將出國的人,當然身邊本來出國留學的人就已經很多了,可是真正自發有出國留學動機的人少之又少。
出國留學仿佛承載了一份優越感,一份自以為的上進心,實則充斥著一些人不能解釋的民族自卑,錯把出國留學當做自我價值的肯定。聽著父母之言,看著周遭朋友們表現出來的豐富生活,自身帶著好奇和驕傲,同時帶著恐懼和孤單,于是踏上了留學之路。
國外的生活自然是不易,難以畢業的壓力,無盡的孤獨感,無窮的不確定不認同不融入感都油然而生,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會增長見識,擴寬眼界,收獲成長,但是自身是否能獨立尋求道路和方向仍然不得而知。
就我自身而言,從小就不是被寵愛著長大的,從小獨立能力挺不錯,以至于很多人會叫我“杜媽媽”或者“小棉襖”,我幾乎不會和父母提要求和想法,但是我一旦提出,必然要做到。當我在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時,我有了各種方向的選擇,當我決定出國,我便搜集查詢了各種資料,打電話詢問了各方面材料,于是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國家和學校,便謹慎小心的說服了父母。對我而言,出國留學帶給我的只有期待和熱情,我知道未來會遇到很多壓力和難題,但是我仍然找不到任何理由帶給自己絲毫負面情緒,因為我的求知欲,我的自信,我的生存能力,我對自由意志的憧憬,還有對萬物的那份欣賞能力,足以支撐我浪跡天涯的決心和勇氣。
接觸過我的老師對我的評價,我覺得倒是中肯,有人說“不管怎么批評我,我都笑咪了,然后繼續不聽話”,有人說“我總是時不時發一下神經”,有人說“我不擔心你,你生存能力強”,有人說“你可別帶壞別人”,雖然我真的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壞學生,壞小孩,可是我的確常常挑戰權威,常常做著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因為我就是這樣的小孩,不是活著就算了,我要活得熱烈而起勁,對待自己絕不懦弱留情,更不要別人太多的指引。瘋狂的愛人,瘋狂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瘋狂的追尋自己的定義。
的確,我也曾經在精神上很依賴他人,從前很依賴朋友,會將所有的心事通通一吐而快,從前很依賴愛人,常常愛到離不開??墒遣恢挥X自己也成長到了現在,無愧于心。
我也不能直接說,自己就是很有主見的人,因為我何等幼稚無知,我只能說自己是勇敢的人,只能說自己是很有熱情的人。的確,我也會安然于一本好書,一個長夜,一杯熱茶的安逸生活,但是我也喜歡一次冒險,一次遇難,一次轟烈的熱愛。這并非不能相容,我就是喜歡生活的這般多樣可能,它讓我用心投入去付出去生活,那么這會是多么精彩的一生??!
說到這里,我也必須感謝我的父母。從小他們就不會替我做決定,也不太會阻止我走我自己選擇的路,更是盡力滿足我所有想做的事情,縱然這些事情里有得有失。我媽總說她是一個那么通情達理明事理,善解人意夠開明的母親,她總說她這樣的媽再找出另一個實在難,雖然這點上我和她有分歧,因為事實上我見過很多更開明的父母,但是不得不說,我的任性大膽的確成就于父母背后默默的支持和疼愛,我知道我的自由意志背后,是無數次父母貼心的收拾殘局,無數次竭盡所能的成全。他們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應該是綿長而飽滿的,但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應該隨我的成長主動遞減。強烈的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應該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父母與我們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緣分,我們沒有彼此選擇的權利,只因上帝的玩笑或指令,我們聯系在一起,但深情只能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于真實。我們的成長就是,父母看著我們的背影,欣慰又心酸,我們卻無能為力只能說著,不要追不要追。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看著父母的背影,自責又傷感,父母慈祥憐憫的說著,別回頭別回頭。
我們終究會長大,我們終究要獨立行走。父母的手總有一天到不了我們到達的地方,而我們終有一天再也無法投入父母的懷抱。父母的羽翼無法再堅實的保護我們,我們終要長出翅膀飛翔,那么我們就該學著獨立學著思考,學著自己做決定學著有所叛逆,只有我們有了這樣的能力,父母才能安心,才能真正的接受這份殘酷有美好的距離。
畢竟最終,我們都會終其一生,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獨而立,自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