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篇讀后感。
最近看完了咪蒙的新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她讓我對時間多了些敬畏。
很多人看到我看這本書,都會問雞湯喝的如何?
說實話,這碗雞湯是加了砒霜的,喝完之后七竅流血、肝腸寸斷。而我逼著自己吃下了砒霜。
Part 1##
《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我們所在的每一天,不都是我們生命中最年輕的時刻嗎?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種樹的最佳時間是25年前,僅次于它的最佳時間是現在。
文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女孩18歲時被父母賣給了58歲的老頭做妾,四年后老頭死了,她獨自帶著孩子一邊打工,一邊考會計資格證。白天拼命工作,晚上自學財會。31歲拿到了會計證,現在38歲,成為了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
我想,如果是我,18歲的時候我就已經死了。至少是“希望”死了。或許幸運的活到了四年后,帶著孩子,沒錢沒學歷。我會覺得雖然是22歲,但是學習什么都晚了。因為,我把希望都留在了18歲。
但是,看完她的故事,我覺得我不成功就是活該。
想想我自己,有多少事開始做了,卻只有三分鐘熱度;有多少次默默悔恨如果當時開始了,到現在差不多可以背3000個單詞了。
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會說早知道大學學財務了,早知道就報市場營銷了。可有句話說得好“有錢難買早知道”。如果早知道可以換來時間,那時間的起點也應該是現在。
現在做是不是晚了?
現在不做就真晚了!
很多時候我們想去做一件事情,例如學樂器,開淘寶店,換工作都會停留在“現在做是不是晚了?”的思想上。
現在開淘寶店的這么多,我再去開能賣的過人家嗎?馬云說,今天不做電子商務,五年后你肯定后悔。而五年后我們依然沒做,卻沉浸在早知道五年前就做了的悔恨中。就像網上有段話這樣說:
**80年代擺個攤子就能發財,很多人不敢。 **
90年代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很多人不信。
21世紀開個網店就能賺錢,很多人不試。
其實,我們不是怕現在做晚了,而是不敢做,怕做不好。
年齡越大,我們越覺得輸不起,每做一個決定都要小心翼翼,不求最好,但求不出錯。有時,我們躲過了風險,也錯過了機會。
前天表弟打電話給我說準備報復讀了,因為自己肯定考不上,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現在還有十幾天就要考試了,已經晚了,來不及了。
我問他,你是不想考還是不敢考。他說來不及了。我說既然你想好了要復讀,那還怕什么?為什么不去參加考試,這時的你應該更加放松,因為大不了從頭再來,而不應該現在就放棄,放棄最后這15天學習的機會。如果是這樣,那一年后你又會是現在的狀態,開始后悔為什么一年前沒有努力好好學。其實,你不是因為現在晚了來不及,而是不敢考,不敢面對失敗罷了。
我們有多少次把不敢說成了來不及?其實當我們意識到晚了的時候,正是來得及的時候。因為不是現在做晚不晚,而是現在做剛剛好!
日本作家春上村樹,31歲的時候決定專注于寫作,32歲的時候開始堅持每天跑步,因為只有好的身體才能讓寫作更長久。如果我們來看,而立之年卻去從事寫作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太晚了,甚至會認為是不是瘋了。但是直到今天,他一直都在堅持著跑步和寫作。今天再看,三十年前的今天不正是最好的時候嗎?
就像我做公號,15年的時候一直說做,結果沒做。如果16年4月份再沒做,怎么會有現在的這篇的文章,怎么會有2K+的你們呢?我很慶幸4月1日那天開了公眾號。否則,今天我也會為現在做是不是晚了而糾結。
Part 2##
《是的,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
因為沒有爹可以拼,我們要拼命呀。不管多少歲,不管在什么年紀,我都會努力,因為我只不過是想成為自己喜歡的那種人。
努力和拼盡全力之間差的就是不死心。
這是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
這個章節就是我說的雞湯中的砒霜,那個讓我七竅流血,肝腸寸斷的地方。
書中列舉的每一個例子都使勁的打著我的臉。每一下都朝死里打。
小時候覺得老天真不公,為什么偏偏讓我不能走路。我沒法去打籃球,沒法騎自行車,到了夏天連短褲都不能穿。但是家人對我很好,他們跟我說只有好好上學將來才有出路。
小學的時候我是聽的,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偶爾一次第二還會拿著考卷讓媽媽送我去老師家請教。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到努力的程度,我可以不要臉的說,雖然腿不好,但是腦子蠻好使。
初中的時候父母在外做生意比較忙,我被被送到大爺家上學,因為有個同齡的堂弟可以照顧我。那時堂弟每天騎著有大梁的鳳凰牌自行車,帶著我來回要十幾分鐘。冬天又特別冷,而我的腿一到冬天便成了冰塊,因為血液不流通,沒有溫度,即便是穿著棉褲,照樣被凍爛,不過也好,因為上課不會困,腿上不時傳來鉆心的疼。
那時凌晨4點半就要起床,迎著大風,在5點前趕到學校,這時要翻過墻頭才能進入校園,因為學校5點半開門,而班主任要求5點前就必須到教室,他以為我們有穿墻之術呢?可是沒有人去解釋,因為大家都能爬過來,誰不想早點進來早讀呢。
像我這樣的身體要爬過墻頭還要借助堂弟的幫助。即便這樣也很困難,有一天爬過墻頭的時候被玻璃扎破了手,我連包扎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好在氣溫低,血液一會就凝固了。只是手掌上留下了一道疤。那個時候我可以一周把初中三年的歷史背完,中考還不錯,被一所高中錄取,公費三年。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是努力嗎?我想應該還算努力吧。
但是,高中開始,越該是更加努力的時候我卻開始放松下來。我被驕傲打敗了。高考倒計時一天天的減少,而我卻一次次的請假,以至于我只要去辦公室,班主任就拿出假條準備簽字了。可想而知我的高考是一塌糊涂。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風雨哈佛路》,我想你們應該是看過的,如果沒有,建議去看一下。
如果,我為老天不讓我走路而憤恨,認為一切的得失都源于這點,那么,跟電影的主人翁麗斯相比這又算得了什么呢?
麗斯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癥。在15歲時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同樣患上了艾滋病。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每一次災難我都會覺得老天怎么就這么不公,但是麗斯找到了自己的路,她開始認真讀書,用了兩年學完了四年的課程,每天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坐在地鐵上看書,晚上打工,把準備好的材料貼在柜子上,一邊刷碗一邊學。后來,她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去哈佛游學的機會,那一次,她被哈佛震撼,決心進入哈佛。
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幫助她進入哈佛。她開始準備面試,面試的時候還是問姐姐借來的外套,最后,她自信的走進了哈佛的校園。
再看看我自己,雖然不能走路,但是家人照顧無微不至,我不用出去乞討,更不用流落街頭,我憑什么不努力?
拼不起爹,我憑什么不努力?
身體不好,本就沒有優勢,我憑什么不努力?
工資不高,房價不低,我憑什么不努力?
咪蒙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抱著電腦碼字,當她上廁所的時候抱著手機打字,在餐廳等餐的十幾分鐘也要打開電腦寫,顛簸的公交車上照樣可以寫,甚至是一邊打著吊針一邊打字。她已經有了這么多粉絲,每篇文章閱讀量高的嚇人,可是為什么她還這么拼?
而我在廁所也是抱著手機,只是是在刷朋友圈;在餐廳等餐也是抱著手機,只是是在逛淘寶,難道我每天是二十五個小時嗎?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
我們每個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
我們每個人每天二十四小時都不一樣。
書中還有一篇文章講到了一萬小時的努力。很多時候我們只會為失敗找借口,卻從不為成功拼盡全力。
有時我們只愿意看到他們的光鮮,不愿去探尋他們背后的汗水。說到《士兵突擊》,很多人都忘不了許三多的“不拋棄,不放棄”。其實他的成功并沒有這么偉大,他的成功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被逼的。
如果他不好好努力就會離開部隊,再次回到那個山旮旯被父親叫著龜兒子;如果他不好好努力,他的班長就會被拖垮,就會離開部隊;如果他不好好努力,就進不了老A,就會再回到那個只有他一個人的鋼七連;如果他不好好努力,他就沒法還清那二十萬借款。
我們有多少人的自控力可以做到拼盡全力,太多的成功都是被逼出來的。一個人被逼到極限,要么一蹶不振,要么發憤圖強。成功與失敗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困難就是把雙刃劍,戳得到痛點,斬的斷信念。如果你還沒有拼盡全力,請逼自己一把。比你牛X的人都還在拼命,我們憑什么逍遙自在呢?敢不敢去為一件事死磕一萬個小時呢?
最后我想說,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但我一定會喜歡將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