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期刊時突然領悟到需要一個紀錄分析疑問的學習筆記。并不延遲地打算趁晚餐時逛跳蚤市場撈點好處,遺憾的是本子已絕跡。路上一直思考如何高效地利用筆記學好經濟,本以為套用“知乎”模式(問答結合,多元觀點,即圓桌),發現又不盡相似,我需要正反兩方面論證一個問題或陳述。兩次路過書攤,與攤主交換眼神,信步回到圖書館,腦瓜一拍,仍然繞不開本子。從中法圖到促銷攤位,再至西苑超市,后至東苑,我足足繞了兩圈,軌跡展示在平面上必然是個惟妙惟肖的“風火輪”。
挑選本子,竟不由自主開始消費經濟學分析,先定位自我需求,拒絕線裝、訂孔,拒絕大號(A4),還拒絕軟皮,自然校內的供應商慘遭淘汰,他們畢竟沒有為用戶個性化定制,而我是難以忍受被當作規模生產下的標準用戶。
然后我來到東園區的叢林探險了,想從國防生公寓殺出條血路。果不其然,我發現了一處斷壁殘垣,從此處望見蔚然聳立的西正街單元樓。作為西政第一民探險家,我光榮地給此處出口命名為“朱雀門2號”,接著邁步走向西正街廣場。
剛出去就是個健身房,依托它的地理位置毗鄰國防生和刑事偵查學院寢室樓,客源穩定。往右拐來到未修好的樓盤,樓梯封閉,向右拐可以瞥見一家咖啡館和理發店的合并,聯合經營能降低成本。之后,繞個半圓來到馬路邊,幾家未開張的店鋪緊挨著,依次為“金融超市”(或許是某種金融創新和實體經營的結合)、中國移動通信和新開張的面館。
往下坡方向走,翻過中學前的立交,兩家文具店似都因“五一”休假;只得折返至一家聯合經營的超市與文具店,懷著“處女座情結”精挑細選,8元買了一本包皮粘膠筆記本。總之,因小失大很不值。
最終,我灰溜溜地鉆進圖書館要儲備知識資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