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年農歷三月十四,是外公外婆50周年結婚紀念日。
這天,他們手拉手去下了館子。叫上了在縣城上班的外孫女一家,一共點了8個菜。
飯后老人執意要買單,見兩位老人高興,外孫女就沒再伸手,提了兩袋子水果送兩位老人坐上回家的汽車。
后來聽說,外公下車先一步走到家把門打開,然后又返回來接老伴兒一起回家。
夕陽西下,兩位老人一起漫步的背影一定很好看,所謂的夕陽紅,也不過如此吧。
我在電話里跟外婆聊天,外婆說:“這一輩子也挺不容易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的過了這么多年。”外婆沒上過幾天學,但是一談起這一生的經歷,她還是有很多話想說。
02.
50年前的今天,一個18歲的小姑娘,嫁給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小伙子。沒有婚紗照,沒有小轎車;扯幾尺大花布,做幾床新被褥,最多加一輛28自行車,就是一樁婚姻。
從此,柴米油鹽,一過就是50年。
老人有四個孩子,老大是女兒,剩下三個淘氣小子。
老大年輕的時候模樣俊俏,于是,村里有個高大英俊的小伙子每天無事獻殷勤的來幫家里干農活。一來二去,母親覺得小伙子肯干,能給老大一個幸福的生活,于是在父親的阻攔下,把老大許給了這位高大英俊的小伙子。
兩人結婚后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大女兒9歲、小女兒6歲那年,兩人把孩子撇給兩位老人,去外地打工,于是就有了上文孩子們圍著老人聽信的故事。
03.
大兒子成了瓦匠。二兒子成了木匠。相繼成家后,日子平淡無奇。
唯獨老三,一直獨身,跟父母一起過日子。
老三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畫畫,寫字特別漂亮,從小就有一股子靈氣。
夏天頂著太陽推自行車賣冰棍,賺了錢給姐姐家的兩個外甥女買蝴蝶發卡。
他知道孩子們喜歡什么,特別討得孩子們歡心。
家里第一輛拖拉機是大姐夫給他買的,谷雨種田,中秋前后收割。
家里的每個物件他都格外珍惜,所有大的家用電器購買日期都記得清清楚楚,邊邊角角擦了又擦,磕壞的門邊兒用好看的圖片覆蓋然后透明膠牢牢粘住。
他喜歡養狗。那條大狼狗叫毛毛。喂它吃好的、給它洗澡,帶它去房子后面的樹林里打滾兒。這條狗是老三最好的朋友。
老三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女孩子,但女方不同意,就一直留下了心病。
后來慢慢的心里有事,酗酒成性,一喝酒就失去了一個正常人的理智,哪里有酒就去哪,直到爛醉如泥。
父親對他除了打就是罵,母親攔不住,只能到處藏酒,寒冬臘月到處找他回家,害怕大東北的數九寒天凍壞了老三。
那些日子回憶起來總是充滿心酸,就算時隔這么多年,我再去回憶那段日子,還是會一陣陣的打寒戰。
04.
2011年春節剛過。
那年冬天特別冷,老三如往常一樣,喝醉,然后離家出走。
頭一天晚上,連吵帶罵熬過一夜。
我還記得那天早上,還沒睡醒就聽見父親對老三忍無可忍的謾罵聲。老三嘟囔了幾聲揚長而去。
后來,我在姥姥家西屋的地板上看到了老三瘦弱的尸體,冷冰冰的,蓋著白布。我不敢去掀開那白布,我害怕他真的閉上了眼睛,再也不會給我買蝴蝶發卡。
我望著那塊白布,默默的哭出聲來。
白發人送黑發人,兩位老人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父親后悔早上臨走時對他的辱罵,卻不知竟是最后一次父子倆的對話。從來對老三恨之入骨的父親竟然也憋紅了眼眶,眼淚簌簌的流淌。
母親很遺憾老三短短36歲的生命就這么丟在喝大酒上,一輩子沒能給他娶上媳婦,是母親最難以表達的心痛。
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夠表達母親的心情,她用嚎啕大哭送兒子最后一程。
那個春節是一家人聚的最齊的一個年,年味還沒散去,老三就提前撒手人寰。留下無盡的悲慟。
05.
時間過去6年了,兩位老人變賣了老三最愛的那輛拖拉機,家里那條大狗后來也因為受了傷,被兩位老人含淚找個地方埋了。
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可兩位老人卻一天比一天老了。
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大女兒和女婿也搬回來了,守在老人身邊。
大兒子兩口子雖然跟老人不在一個村子,但就住在隔壁的鎮上,逢年過節就回來呆兩天,從來也不空手,大米、白面、活魚還有青菜。
二兒子雖然還在外地,可每年過年都提前回來陪他們,這是每逢春節兩位老人最開心的期盼。
孫子孫女們也都在異地他鄉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們都長大了,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春節也從收老人紅包變成了給老人紅包。
兩位老人,無牽無掛了。
春天來了,兩位老人翻翻菜園子的土,可以種菜了。
“別種太多了,孩子們都不在家。”外婆對外公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