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故鄉

我的故鄉在內蒙古中部,那里有廣袤的綠色草原,蔚藍色的天空上白云在流動,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從小我就是在這樣美麗如畫的景色中長大的,村子的東邊,是一片廣闊的草場,向南,向北,向東三個方向綿延數十公里,站在我家的門檻上,遠遠望去,草原像碧綠的毛氈一樣緩緩地鋪展開來,一條小河從北向南橫貫草原,像天上仙女遺落的白色裙帶,蜿蜒曲折,將草原切割。漂泊天涯的游子,夢里都是那遙遠天邊的云朵,空曠而一望無際的原野,草原上悠閑自在的牛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鄉最讓人忘不掉的是清澈的藍天,那藍色純粹得無法形容,高高的,遠遠的,仿佛曠世般的寧靜。我從小便沐浴在這無垠的藍色里,童年的我總是沉浸在湛藍的世界里,遙望外面,是它給我帶來所有的夢幻和希望,激情與靈感。藍色的天空上,白云自由自在地流動,它們變幻著身姿,時而聚攏,時而飄散。大地上的綠草,隨著風輕輕搖蕩,雪白的羊群,在天地之間緩緩移動,這簡直是一幅渾然天成的畫作。

夏日的故鄉總是有迷離的色彩,綠意蔥蘢的草原上,金色的蒲公英像燦爛的星星一樣綴滿了整個原野,那有著夢幻般藍紫色的馬蓮花更是格外的醒目,猶如夢里的鳶尾,還有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小花也在競相綻放,繁花錦簇,馨香四溢。草原里的牧草長得尤其茂盛,高大的芨芨草叢中,長著藍色翅膀的蜻蜓正在休憩,草野上鶯歌燕舞,蟲唱蜂鳴,整個草原就是羅曼諦克的搖籃。

雨后的草原,像被洗凈的綠色絨毯,清新碧綠,到處鑲嵌著藍色鏡子般的水塘。浣衣的少女們拎著籃子,坐在水邊的草皮上,一邊洗衣,一邊哼唱,清澈的水中映照著頭上的天空,也照著自己的影子。棒槌擊打過的衣服,在水塘里漂得干干凈凈,陽光曬著草皮上晾著的一件件衣服,等到洗完了,也干得差不多了。姑娘們的歌聲在遼闊的草原上飄蕩,牛羊停下腳步,靜靜地聆聽,那花翅膀的燕子在牛頭前飛繞,沉睡了許久的青蛙也跳出了水塘,歡歌啼唱,一派沸騰熱鬧的景象。

故鄉的原野,并非總是繁華錦繡。當春天的第一場風沙橫掃草原,在黃沙漫天的世界里,冰凍的大地開始消融,萬物也漸漸蘇醒。春風喚醒了深埋于土地下的草根,田野里的耕牛拖著犁鏵翻起一壟壟的黑土,成群的烏鴉跟在犁牛的身后,覓找著土地里的寶藏。干渴的草原,正等待一場甘霖般的及時雨,那些萌發的新芽總是不甘寂寞地率先沖破土皮,于是草原便有了勃勃生機。

秋天的草原,是群鳥快樂的天堂,天高云淡,碧藍如洗,鴻雁在高空排成了行。草叢深處,偶爾竄出箭一般奔跑的野兔,瞬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牧羊人坐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清了清喉嚨,唱起了討吃調調,“大青山上的鷺鷺(音loulou,指鴿子)呀,一行行飛……”那低啞而悠長的歌聲劃破天宇,劃破了時空。羊群在默默地傾聽,飛鳥也開始沉默,他的歌聲似一陣風,掃過秋天的草原,掠去頭頂上的浮云。曠野里騎手的皮鞭響徹大地,驚散了天上的鳥。馳騁的快馬,像一陣疾速的風,掠過荒蕪的草野,留下一道煙塵。

冬日里的故鄉,西北風像凜冽的刀鋒,鄉親們的臉頰都是通紅通紅的。草原上萬籟俱寂,無垠的原野裸露著枯黃的脊背,那些裹著皮襖的放牧人們,把牧群趕到河灣里,偎著牛羊,曬著暖暖的太陽。彎彎曲曲的河流,凍得結結實實,像是藍色的玻璃,在遙遠的地方,與藍色的天空相連接。

草原的美,是嫻靜而自然的,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著自己的孩子們。成群的牛羊徜徉在草原巨大的懷抱,草原的河流就是她的乳汁,她的血液,默默滋養著萬物生靈。草原的美,是曠遠而豁達的,像一位樸實的父親,他有無比寬廣的胸襟,包容著風霜雨雪,飽經歲月的滄桑。

二十年前的老照片

遠方的游子,在那鄉愁燃起的夢里,一次次地走在鄉間的羊腸小道上,望著西沉的落日,看村里的炊煙升起,聽牧歸的牛羊歡暢的叫聲,聽月光下潺潺的流水和婆娑的風吹葉響……遙遠的地方,在那隔著千山萬水的遠方,有我美麗的故鄉。藍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這就是我遠在天邊的故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