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概述
1.1分析目的
分析知識星球整體產品功能
1.2產品概述
產品名稱
知識星球
產品口號
連接一千位鐵桿粉絲
來源:凱文·凱利所提出的「一千位鐵桿粉絲」的觀點:任何從事創作或藝術的人,只要能獲得一千位鐵桿粉絲,就足夠生計無憂,自由創作。
產品定位
高品質社群,知識變現的工具
產品介紹
內容創作、知識付費更方便;內容沉淀、信息管理更高效;社群運營、粉絲管理更簡單
1.3體驗環境
體驗的產品
IOS APP??V3.20.1
體驗環境
Ipone 7p ?
體驗時間
2019.1.17
二、市場分析
2.1發展歷程
知識付費成為熱點話題,從百度百科上來看簡單的發展歷程。
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志性的事件讓內容付費漸漸成為時尚?。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通過這一平臺,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給自己提供幫助的那個人,用一分鐘時間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費問答模式。隨后,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知乎上線知乎live等等。
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后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
根據艾瑞咨詢的上圖所示,而今已形成相對成熟的知識付費市場。
從百度指數上來看,從2016年5月開始,知識付費的搜索知識在逐漸增多,也表示這個概念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其趨勢在2018年3-4月達到頂峰,而后保持穩定,說明了在知識付費概念在2年的時間里不斷普及,概念已進入相對的成熟的穩定期。這也和知識付費的發展歷程較為符合。
2.2概念界定
艾瑞咨詢中將在線知識付費的概念界定為:用戶出于明確的求知目的付費購買的在線碎片化知識服務。這主要是讓現有的在線知識付費和傳統教育的線上模式(即在線教育)進行區分,便于統計分析。
2.3趨勢分析
根據艾瑞移動網民行為監測系統mUserTracker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知識付費類平臺的月獨立設備數和月度總有效使用時間已分別達到1.43億臺和4.1億小時,與2017年初相比,漲幅分別達到73.7%和100.3%,其中,其最高月度增 速分別超過11%和26%。網民為優質的互聯網內容及服務的市場教育程度逐步提高的同時,付費模式也在漸趨多樣化,知識付費類平臺除了通過問答、訂閱、社群等主流付費模式之間的組合搭建知識服務生態外,還持續探索“偷聽”、“包場一起學”等互動玩法作為補充,強化用戶黏性。未來,伴隨著知識付費類平臺占據的用戶注意力的繼續提升,通過付費手段高效地獲取所需知識將逐漸成為用戶生活方式之一。
根據艾瑞咨詢統計,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為49.1億,同比增長近三倍。未來三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還將保持較高成長性持續擴張,預計到2020年,該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 。
2.4格局和付費模式分析
根據艾瑞咨詢統計,腰型”結構下長尾市場占據40%份額,“小而美“成突破口
由于知識付費產業的核心動能是用戶的明確獲知需求,因此,“爆款”對用戶的實際付費行為的吸引是有限的,在與用戶個性化顯著的長尾需求相符的前提下,付費率高、評價好的產品,均有較大概率進入用戶的欲購清單。根據艾瑞咨詢統計,目前,知識付費產業呈現以下“腰型”結構分布,頭部TOP3知識付費平臺占據35%產業規模,腰部TOP4-10玩家占據25%產業規模,此外眾多長尾參與者分享其余的40%份額。知識付費產業頭部格局已基本形成,雖然集中度相較其他內容產業仍較低,但在用戶基數、關聯內容方、版權、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已建立基本壁壘。未來,綜合型、規模化的 知識付費新玩家將減少,但面向特定領域、場景、用戶群的“小而美”垂直知識付費平臺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新小玩家可通過挖掘垂直領域專精人才、在垂直用戶中建立影響力,逐步釋放付費潛力,并探索領域相關的其他變現模式
伴隨著在線知識付費產業的發展,核心付費模式逐步拓展,目前主要包括問答/Live、聽書、專欄/課程、社群及咨詢等,覆蓋多種應用場景。由于每種付費模式之間差異性較大,所面向的用戶獲知需求針對性也較為明確,因此,單一付費模式較難支撐平臺的長期發展,大多數平臺均采取多種付費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它們的互補特性,打造能夠滿足用戶多維 度多層次需求的組合玩法,并形成多元收入結構。此外,圍繞知識服務產品還形成了多條衍生商業路徑,拓展了相關收入來源,如電子書及實體書銷售收入、知識服務產品二次分銷收入、線下講座/演講門票收入等。
三、需求分析
3.1戰略分析
(1)用戶:知識分享者(核心)、粉絲、其他需要社群的人
根據1.2產品概述中提到的產品口號和產品介紹所示,知識星球的重點是知識分享者連接粉絲,經營社群,而付費則是粉絲為了加入社群的門檻。
(2)付費模式:社群
知識星球聚焦長尾,不是通過社群來替代其他平臺來作為知識付費的突破,而是通過社群這個工具,鏈接一切需要社群的人(公眾號的創作者、微博的大V等等)。
3.2用戶分析
本次的用戶分析使用了百度指數的數據。不過按常理推斷,能在知識星球中的社群,必然粉絲數量遠遠大于知識分享者。所以其數據中必然更多地代表粉絲的用戶特征,不過社群本身就是因為知識分享者和粉絲有著某方面的共同特征而組成的,所以本文也試著通過粉絲的用戶特征,來分析下知識分享者的用戶特征。
地域分布分析
?
圖1、2為“知識付費”的百度指數搜索地域分布,圖3.4為“知識星球”的百度指數搜索地域分布。
通過圖1和3的對比,圖2和4的對比,可以看出看出知識星球和整體的知識付費的用戶都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和主要的一二線城市,知識星球用戶和整體的知識付費用戶有較大的重疊。
(1)雖然知識付費概念得到了普及,但是在除主要一二線外的城市,還是不夠深入。因為知識星球是包裹在知識付費中的,所以反過來說,隨著知識付費的概念在除主要一二線外的城市的深入及在線知識產品的使用,知識星球還有很大的地域提升空間。
(2)知識星球的地域分布,還和知識分享者和粉絲有關。因為知識星球定位為連接粉絲的社群,而一二線城市中的人才優勢,使得擁有眾多粉絲的知識分享者多集中在此。而粉絲因為互聯網的存在,雖然不受地域的影響,但是沿海及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使用優勢和付費意識相對于其他地域更高。
用戶年齡和性別分析
百度指數的2018年的統計圖中,知識星球的用戶年齡主要在20-50之間,20-29占19%,30-39占63%,40-49占16%。中青年是現在知識星球的主要用戶。
從粉絲上說來,中青年用戶在職場和生活中,有較多的知識獲取需求。二十多歲前的年輕人,其知識的主要獲取來源還是在傳統的線下教育。而隨著線下傳統教育的結束,年輕人自己步入社會,其職場、生活的煩惱和自身其他方面的發展需求也隨著而來。而到30-39歲的人,相對20-29歲的青年人,他們更加懂得自發學習的意義。而到了40以后,其人生觀和價值觀基本完善,知識結構相對固定,在學習的迫切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弱。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大,其實互聯網的普及率也相對減少,在線付費知識平臺的使用率也會降低。
從知識分享者來說,20-29歲的青年人,相對更多的是知識的積累,雖然互聯網的使用率較高,但是能擁有一定的粉絲量,需要有社群需求的人相對整體來說較少。而30-39歲的人,則是現在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年青時代的知識積累和影響力提升,有一定粉絲基礎的人,其分享的迫切性更高。持續的筆耕是需要較好體力的,而這個階段的人,剛好是知識儲備較為豐富,體力足夠支撐知識分享的一群人。而到了40以后,互聯網的普及開始減少,其體力的下降也會成為知識分享的阻礙。
用戶性別上,男性占75%,女性占25%。社會上一些成功學的影響和整體給男性的壓力(如買車買房,還房貸養家等壓力)更大,對知識的迫切性更高。當然壓力也是動力,更多地學習,也促使更多地知識分享者的誕生。
用戶畫像
因為知識星球核心的用戶是知識分享者,所以本文試著構建知識分享者的用戶畫像。
李蕓,女,25歲,杭州互聯網公司運營。公司是進行教育培訓的,原來有個公眾號進行運營有較好的粉絲基礎,隨著粉絲數量的增加,原來的多個微信群同時管理比較麻煩,有統一管理的需求,所以公司最后將愿意付費的核心粉絲遷入知識星球。李蕓平時除了策劃活動外,還需要管理星球,查看星球的主題,發現不當的言論還要進行刪除等。
王明,男,35歲,上海金融公司職員。作為微博的財經大V,王明在微博上頗具影響力,有較多的關注數量。雖然微博也有自己的V+會員的付費閱讀,但是互動交流還是不夠密切。而微信方面,他只想和朋友保持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需要一個介于微博和微信之間的簡單的社群工具,可以較好地連接粉絲,而且通過不是太高的收費來篩選比較忠實的粉絲,同時收費的門檻可以屏蔽類似微博的各種廣告信息。平時王明一般會在APP上不時發布一些最新的個人財經評論,看到一些粉絲留言也會進行回復。
李建國,男,48歲,某公司技術總監。作為技術總監,李建國十分繁忙,他有個朋友在得到APP上開設了一個技術課程,有很多的購買者。線下也有交流,但是朋友自顧不暇,想讓他幫。朋友的忙還是要幫的。所以,上班時,李建國不時會登錄知識星球,看看有沒有一些提問,有的話就進行回答。有時他有興趣了,還會通過作業,出一些題,了解下學習情況。
四、功能分析
4.1產品結構及角色權限
知識星球,因為專注于社群運營,所以整體的產品結構并不復雜,或者說比較簡單了。
除了普通的粉絲用戶外,還有星主、管理員、嘉賓3類用戶。本文整理了星球的3個角色的對應權限,如下3圖。圖中紅色表示,與普通的粉絲用戶不一樣的功能。
從3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星主、管理員、嘉賓權限依次遞減。星主擁有最高權限,通過“星球管理”,設置星球整體規則,可自行進行日常管理。管理員可以通過成員管理、嘉賓管理和主題的管理,幫助星主進行日常運營。而嘉賓則主要是受星主或管理員邀請,在星球中答疑解惑,權限和普通粉絲類似。
4.2流程分析
按核心用戶為知識分享者的角度和角色權限的分析,本文從權限最多的星主角度來分析知識星球APP的星球管理。
從我們可看到創建星球的流程,知識星球的創建十分簡單。只要登錄知識星球APP,任何人都可以創建星球。
創建過程中,有2點不可逆。(1)創建完成后,免費或付費的屬性無法修改;(2)付費模式中,固定時長單向不可改為固定期限。
創建過程中,和社群付費息息相關的就是付費模式。付費模式中,分為固定時長和固定期限。固定時長是用戶加入后一年,固定期限是從當前日期往后推一年。固定期限可在創建后,在星球管理中進行調整。而在創建的過程中付費模式做選擇題而不能做填空題,在降低了自由度的同時,卻也保障了流程的簡單。
整體的創建流程完全沒有門檻,讓人人都是星主成為可能。但是反過來說,平臺在創建時無法對星主進行篩選,也會導致星主質量良莠不齊,必然會有人在知識星球中分享一些不良信息。在可以使用智能內容過濾的今天,依然會給平臺的內容管理工作帶來壓力。而這種監管風險,一直是低門檻平臺的隱患。
星主在自身的星球中的所能使用功能大致分為星球操作、主題發表、作業發表、提問管理、主題操作、問題回答,總共6類。
從流程圖上看,星球的操作都十分簡單,社群的簡潔大大減少了星主的學習成本。星球操作的管理中,有相關的默認設置,有需要再進行微調。一般的社群中,星主只需要進行主題發表、主題操作,而作業發表、提問管理、問題回答使用頻率也并不會太高。所以,在降低進入門檻的同時,知識星球也減少了日常管理的工作,讓星主可以更專注于內容的生產或者社群的經營。
整體上,知識星球的思路,少即是多,提倡極簡設計,通過減少用戶選擇來代替用戶思考。
4.3功能分析
4.3.1功能概覽
(1)星球
社群即星球。在星球中進行主題發布和星球管理。星球中的論壇功能并不復雜,基本可以一目了然。
(2)動態
?
動態中,主要便于用戶查看關注的星球內容和與我相關的信息。
(3)發現
發現中,分為banner推薦、你可能敢興趣、精華主題、活躍星球排行榜,內容都是為用戶推薦的星球和主題。
用戶在創建星球時,需要為星球設置屬性。屬性除了官方用于統計數據之外,在APP中可以看到與其相關的功能是由算法推薦的“你可能敢興趣”。而“活躍星球排行榜”也是根據星球的活躍度由后臺每小時進行重新排行。只有“banner推薦”和“精華主題”是需要人員來進行運營的。對于各個社群內部向外的官方展示通道很少,這樣這部分的運營壓力也比較少。
整體上來說,APP中用戶都是被動接受官方的推薦信息。星球是一個社群,不像課程那樣有明確的內容指向,所以,可能列出相關不同屬性的星球推薦,也不一定就能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
但是在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后,必然有自主探索的需求。在一個星球滿足自身需求后,必然對APP中的其他星球抱有一定的好奇,而好的渠道可以更好地引導客戶加入其他星球。現有用戶探索的渠道除了發現外,就是星球中的搜索,不過搜索只能對名稱進行搜索,無法推薦熱門。
優化建議
建議增加不同屬性的星球推薦列表。(個人的期望需求)
(4)我
我中,主要是個人信息、APP的一些功能、草稿箱和幫助與反饋。
4.3.2個別功能分析
(1)發表功能
發表功能是知識星球的核心功能,相當于以前論壇的發帖。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發表主題。點擊“發表”按鈕可發表主題,內容除了文字外,可附帶圖片、文件、標簽、表情。長按“發表”按鈕可發表作業,內容和普通的主題一致。
不過如同我圖中置頂的作業所示,作業的發表需要長按“發表”按鈕,才會跳出作業發表的頁面。而作為第一次進入來的用戶,對此一無所知,百度后才知道使用方式。在其余按鈕均為單點的情況下,長按的交互無形中增加了第一次使用的難度。
發表過程中,點擊“取消”按鈕后,只能直接退出或者保存到草稿箱。那么若是需要繼續修改,修改流程就會增加。
優化建議
產品中,已經發表和提問進行歸類,那么增加作業按鈕就不太合適。所以,在不改變結構的基礎上,長按的操作,已是發布作業的最短流程。這個長按的流程,在使用過一次后,難度自然消失,所以應該優化第一次使用時的用戶體驗。建議在用戶第一次進入星球時,進行用戶提示。在整體APP的使用過程中,提示所占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可以很好地消除使用門檻。
發表過程中,點擊“取消”按鈕后,建議在彈框的右上角增加關閉,這樣可以直接關閉按鈕,繼續修改。
(2)分享功能
分享功能分為5類,星球分享、嘉賓分享、主題的普通主題分享、主題的作業分享、陌生星球分享。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微信、朋友圈、鏈接的分享,還有專門的長圖分享。選擇長圖分享,可以先看下長圖預覽。APP提供了不同模板的長圖供用戶選擇,用戶可以選擇喜歡的圖片進行分享。
相對于一般APP的圖片二維碼分享,知識星球的分享圖片更加美觀。在這個“看臉”的時代,APP外的分享已經部分代表了APP的形象。而從分享者來說,用戶分享的內容,也代表了自身的品味。從接受分享者來說,在分享二維碼過多的現在,美觀度是幫助用戶第一眼區別信息好壞的標準,就如同先看臉后看心一樣,用戶先看到了分享的美觀度,再去判別里面的內容是否符合自己。
所以從這三者分析,(1)知識星球提倡的是高品質的社群,內容是最重要的,但是形象也很重要,而美觀的分享圖片則更加符合APP高品質的標簽。(2)相對于粗糙的分享圖片,精美的圖片必然可以加強用戶的分享意愿。(3)精美的圖片也更吸引用戶的注意。而且我們可以模擬下用戶的想法:一個愿意在分享的細節上花功夫的APP,其功能內容必然不會太差。
普通主題和作業分享的第一張圖,是點擊單個主題右上角的向下箭頭出現的,而第二張圖,是點擊單個主題右下方的分享按鈕出現的。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單主題的操作中,專門還添加了分享的4個按鈕,再結合總體的4類分享,足見APP中對分享的重視。
不過在這個中,我們也可以看前2類的分享以微信為主,后2類多了一個微博分享,同個APP的分享渠道沒有統一。分享星球鏈接時,生產鏈接再進行復制,2類的主題分享可以直接復制鏈接,鏈接功能的方式也沒有統一。
修改建議
可能分享渠道是要按功能進行產品規劃的,在部分功能上測試后,再在全部功能上統一,具體不清楚,建議盡快統一分享渠道。
用戶分享鏈接時,并不需要知道具體的鏈接地址。建議分享星球時,也直接復制鏈接。
五、體驗分析
從功能分析的截圖上,基本可以看到所有的界面。
頁面的整體布局以文字為主,主要通過不同的文字顏色來進行內容區分,搭配少量圖標輔助,風格簡潔明了。
交互上,使用方操作以單擊為主,APP反饋直接呈現效果,僅少量需彈框確認。相應的文字介紹搭配與直接反饋,使用戶提前得知反饋效果,從而減少反饋流程。
六、商業分析
6.1微信依存
(1)賬號體系
從登錄界面上看,知識星球主要的登錄途徑是微信登錄,而自身的賬號登錄與注冊則在最右下角的地方。從中足以看出APP著重于與微信的對接,其用戶主要都是自微信中引流而來。
(2)分享指向
從分享功能上看,分享功能主要是以微信為主,搭配百適的網址鏈接及含二維碼的長圖。但是使用后發現,如果用微信外的APP(如瀏覽器)掃碼,展示的是一張需要再次在微信中識別的二維碼。而在微信中自然可以直接查看分享的內容。所以,最后所有知識星球所有的分享都將指向微信。
知識星球在微信中,可以獲取微信賬號直接作為知識星球的賬號,可進行星球購買、發帖等操作。而微信外的鏈接,頁面沒有提供賬號登錄功能,且沒有著重與自身的賬號體系建設,即使能看到大致的分享內容,如果需要進行后續的操作,依然需要去微信或者APP。
優化建議:
在微信外的鏈接中,也可以看到大致的分享內容,感興趣再讓用戶去微信或者APP,這樣就與長圖的效果類似了。
(3)支付方式
APP中無法直接加入陌生星球,需要通過二維碼,回到微信進行支付并加入。APP內的打賞,也僅支持微信。
(4)產品矩陣
知識星球產品矩陣分為3塊:(1)服務號中的H5端;(2)小程序;(3)APP。H5端和小程序都是在微信中,獲取微信賬號后,再進行使用的。H5端無法通過鏈接再微信外的瀏覽器打開。在微信中主要是對可以完成正常的發帖、閱讀、評論和加入星球。
總結:
從賬號體系、分享指向、支付方式和產品矩陣來看,知識星球依存于微信,通過微信平臺發展,APP是整體體系在微信外的擴展。
6.2收入分析
知識分享者的收入方式:別人加入星球的收入,在微信中可以付費提問,還可以通過帖子進行個人打賞。而知識星球的收入就是知識分享者的收入,知識星球會收取5%的手續費。
6.3模式分析
核心(來源):有影響力的知識分享者
途徑:建立社群
結果:相應粉絲付費加入
知識星球的商業模式重點就是通過“人人都是星主”的方式,吸引一切有社群建立需求并需要進行付費兌現的知識分享者,讓其粉絲自愿付費加入社群。
知識分享者和粉絲在沒有知識星球之前,自身就存在社群特質,并有相應的關聯粉絲。而知識星球是吸引了社群中的核心——知識分享者,并通過他們帶動整個原有社群加入知識星球,這是一個以點帶面的模式。
七、總結
知識星球現在已經吸引了大量的知識分享者,并有更多的人在加入。而分析了APP后,可以看到以下幾點:
(1)知識星球的現有用戶和知識付費的用戶有較大重合。雖然我們現在把知識星球看做知識付費的一部分,但是其社群工具的定位并沒有改變(有免費的星球),其后續的發展方向必然不會局限于知識付費。
(2)知識分享者是星球的核心,并將分享者分為了星主、管理員和嘉賓。3類角色的權限各不相同,滿足了不同的社群運營需求。
(3)產品結構和功能上較為簡單,長圖分享功能很有特色。不過對于初次有門檻的功能,建議提供引導,并統一分享渠道和功能。
(4)交互上反饋直接,表現上簡單明了,APP整體為極簡的風格。
(5)商業上依存于微信,除了便于從微信這個大平臺導流,也許和它別騰訊投資有關。不過還是建議建立自身體系,利用微信便利的同時,也要讓身在知識星球體系中的用戶使用更加方便,如分享的鏈接內容查看,付費加入星球等。
魚已入甕,而如何留住魚就是一個持續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