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天守在身邊的孩子們上了高中了,而且學校居然如此“霸道”,從8月31號報到那天就把孩子“扣留”在學校再不讓出來,據說最近的一次放假將是10月1號國慶節。這下子可把家長們給氣壞了,學校怎么這樣呢?我的孩子從來沒離開過家,萬一不適應咋辦?我的孩子愛安靜,住不慣學校的集體宿舍咋辦?我的孩子講衛生,用不了學校公共廁所咋辦?我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吃食堂營養跟不上咋辦?我的孩子身體不好,軍訓六天累壞了咋辦?我的孩子帶的衣服少,出汗了穿臟了沒衣服換咋辦?…………家長們因為孩子上了同一所高中而迅速建立起來的微信群,各種各樣的擔心,顧慮,不滿,一股腦地在宣泄著。“必須允許半走讀”,突然有家長振臂高呼,接下來很多家長連忙響應。原來之前都聽說孩子可以“半走讀”,就是為了讓子充分休息,中午在宿舍睡覺;但是又保證孩子每天都能回家見父母啊吃好吃的啊等各種補給,晚上可以回家睡。但是當孩子們突然被“關”進了學校之后才發現,世上本無“半走讀”一說,因為學校作息時間太緊,全走讀又都受不了,所以只能選擇住校。看著男家長們義憤填膺,看著女家長們哀聲連連,我不禁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雖然孩子們僅僅離開家兩三天的時間,雖然孩子們僅僅生活在離家可能只有幾公里之外的省重點高中里,但是家長們焦灼、不安、抑郁、激憤,各種思念和擔憂充斥在一句句散亂無序又毫無邏輯的微信留言里,甚至他們的表情,他們的語氣,他們的狀態,都可以透過這些只言片語躍然我的腦中。
還沒完。當家長們氣急敗壞但又無可奈何地議論了幾天之后,發現學校根本不為所動,于是只能期盼孩子們六天軍訓結束后可能會放一天假,這樣他們就可以見到“久違”的寶寶們了!想想也是啊,雖然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但是秋陽高照,一天天站在操場上軍訓的孩子們哪天都得汗流浹背累個夠嗆,軍訓結束了,匯報表演完了,怎么著也該讓孩子們回家歇歇了吧?然而殘酷的現實再次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消息靈通人士再次傳出校方規定:說十月一放假就是十月一放假,中間一天假期都不會有!
天哪!你知道什么叫做絕望嗎?你知道什么叫做心涼嗎?你知道什么叫做無助嗎?這些家長們正在深深地經歷著,他們正在深切地感受著,這就是絕望,這就是心涼,這就是無助!微信群沉默了。沒有人再有心情在繼續為虛幻的不可實現的假期或“半走讀”鼓與呼,沒有人再有精力追尋或探討學校教育到底應該不應該這么絕情,反正說啥都無法表達內心的那種糾結與痛楚,干粹不說了吧。于是大家都在沉默中咀嚼思兒之苦。
突然,一條好消息傳來:可以約孩子在晚自習后到學校北大門見一面!
這條爆炸性的消息迅速在沉寂的家長群中傳播開來,就像一枚威力十足的炸彈引爆了沉寂的夜空!是嗎?我真能見到孩子嗎?真的嗎?我可以給孩子送東西嗎?誰說的?學校允許嗎?不會吧?那樣不會太亂嗎?瞬間,驚喜的,質疑的,高興的,擔心的,一條條留言刷爆了屏幕!簡直不要太開心!千萬不要再是假消息!求神請菩薩保佑今天晚上可以見到我的孩子吧!
新的問題又來了。怎么才能通知孩子們晚上去北大門相見呢?這點問題難不住見子心切的家長們,找老師的,托關系的,找上屆學生的,找其他班學生的,以及還有極個別效率較高已經辦了電話卡并且成功打出電話的學生,他們既可以在當天晚上就見到已經飽嘗“相思”之苦的親生父母,更可以擔當重要的情報聯絡員,讓更多的同學打電話出來或者直接約好同去北大門相見。
就在孩子們軍訓完的那天晚上,我恰好公務回到濱州,得以陪著各方面狀態完全符合上面家長群里各種表現的孩子的媽,一起去學校北大門見兒子。
孩子媽非常興奮。可能是經歷了連續幾天的擔心、期盼、失望、絕望、重新燃起的希望、相約成功的激動和幸福,整個人的狀態都非比尋常。事先買好了水果、牛奶、零食,還有帶好了要補給生活費的幾百塊錢,我們一起到了學校的北大門。
把車停下時,剛剛晚上九點半,但是來這 里等著見孩子一面的家長們已經三五成群的候著了。他們或抱著被子,或提著水果,或背著點心,或拿著錢包,三三兩兩地站在一塊兒聊孩子。你家孩子是幾班啊?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啊?你家孩子也住校啊?你家孩子打電話了沒啊?你家孩子帶了多少衣服啊?你家孩子能不能適應啊?你家孩子將來考哪所大學啊?你家孩子班主任好不好啊?你家孩子有沒有競選班干部啊?各種問題互相問來問去的同時,家長們不斷地把扭頭去看學校,目光越過伸縮柵欄大門,越過一路大樹與校舍,直穿越到孩子身邊,仿佛已經看到了他們即將下課跑出教室過來與自己相見的樣子。
然而并沒有。時間不到,還沒下課,整個學校非常安靜。
門口聚集的家長越來越多,臉上焦急的表情也越來越濃,但是即將見到孩子的幸福感也時不時浮上臉龐,或者綻放在終于可以聽見的他們聊天間或有之的笑聲里。
手表上的指針已經指向十點,依然沒有哪怕一個學生出來。家長們開始有些急躁,紛紛趴在大半個人高的伸縮柵欄門上往院里張望,生怕孩子們不長眼跑出來看不到自己或者自己眼花了看不到孩子,萬一錯過了這一好不容易才促成的見面機會,那簡直就是終身遺憾!有的家長開始忍不住要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是不是還在教室里;有的家長則夫妻間互相埋怨,質疑對方到底有沒有把話給傳到;有的家長則擔心自己的回程,因為他們居然有一大半是來自各個縣城,一會短暫的會面之后,他們當中的好多人還要開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回到家。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消逝,情緒在一點一滴地變化。十點十分,開始有老師的車子出門;十點十五,開始看到有個別的學生回去了宿舍。十點二十,終于有第一位幸福的家長見到了過來會面的孩子。孩子相對平靜,淡淡訴說學校里的種種,家長滿臉幸福又心疼的樣子,不斷噓寒問暖問東道西;旁邊的家長們則一方面羨慕嫉妒一方面繼續拔長了脖子望著學校里邊,期待自己的孩子突然出現。漸漸的,過來會面的孩子多起來了,十幾米寬的柵欄門殘酷地把世界一分為二,里面是穿著統一校服、軍訓了六天曬得有點黑的孩子,外面是兩手提著東西急切地與孩子溝通的家長,這情景,簡直像極了監獄里犯人家屬的探監時間。當然,不論里面的孩子高矮胖瘦,外面的家長們詢問的問題都大同小異:軍訓累嗎?曬黑了嗎?想家嗎?能吃飽嗎?能睡好嗎?辦電話卡了嗎?辦建行卡了嗎?同學們認識了嗎?老師管理嚴嗎?住校適應嗎?
有點奇怪,直到十點半的時候,我兒子還是沒出來。此時大部分“探監”的雙方已經結束了會晤,孩子們雙手滿滿的回了宿舍,家長兩手輕輕卻又滿心歡喜的往家趕了。剩下不多的家長,趁著老師車輛往外開柵欄門“縮”短時候,不顧保安的白眼鉆過了“防線”到了門里邊,得以和孩子近距離單獨相處一會兒。孩子媽也已經混進大門里邊去了,但是仍然拔著脖子往院里看,時不時地盯著跑過來的孩子多看幾眼,生怕自己都認不出親生兒子來了。
十點三十七分,兒子終于跑過來了,一頭大汗。原來兒子當了班長,班里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幫著老師去處理,登記這個,發放那個,放學之后并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直接出來,這還是在接到老媽打給班主任老師的詢問電話之后,才匆匆放下“工作”跑了過來。幸好,宿舍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十點四十熄燈,而是十點五十。不過,這留給我們說話的時間也非常非常短暫了。我們問了和其他家長差不多的問題,兒子也多少描述了下他在學校的這幾天的情況,他媽終于也放下了心。等把東西交給兒子,看著時間已經接近熄燈時間,不得不讓他又一路小跑回宿舍了。
看著兒子的背影進了宿舍樓,感激地看了一眼剛才沒有攔擋我們的保安,兩人如釋重負,心滿意足地開車回家了。我們是最后離開的學生和家長。
第二天我就去了外地,聽孩子媽說他的幸福接二連三。先是因為要給孩子送其他必需品,約好了連續兩天都可以見到孩子;再是班主任說家長可以排值日表每天晚上去教室盯自習!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群里的家長們再次瘋狂,幾乎沒有任何人有任何不同的意見,五六十名家長迅速報完名然后由熱心家長立即排出了值班表!孩子媽有幸第三天,也就是我寫這篇文字的當天,就可以去兒子班級盯班了。
雖然老師嚴格要求盯班人不準帶手機,不準與學生說話,而且太多的家長要求盯班的家長捎錢、捎物、捎話忙得不亦樂乎,但是管他呢,只要能見到兒子,甚至是陪他學習一晚,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什么?已經在家管他的學習九年了?無所謂啊,還有三年高中,我愿意繼續管啊!什么?幾天前還為生活習慣問題吵了一架?無所謂啊,我就原諒他了,只要能看著他,我就足夠幸福了!什么?我的時間很緊張?無所謂啊,我就是再苦再累,只要能讓我去值班看著孩子,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9月9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在孩子媽即將去盯班之前一個小時
附:兒子幼時照片
再附:孩子媽剛剛從教室發來的兒子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