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作二三事:慢慢地,無話可說該怪誰?

昨晚在線上學習了懷左同學的《寫作思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字句不差地學習了一個半小時,亦師亦友的分享勾起很多寫作的回憶,特別是課后的反思寫作習慣的作業,更是像記憶決堤,涌出了很多關于寫作的愛恨情仇。

一開始作為學生的自己,并沒有什么屬于自己的寫作技巧,只知道依靠著自己的喜歡,一字一句地寫下自己的生活與感受。那些稚嫩的文字早已被淡忘,但文字背后所包含著的肯定與贊揚,卻至今難忘。

自己是什么時候喜歡寫作的呢?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作為學生時,自己就是一個非常內向,對老師的話視為真理,不敢有所違背。

還記得那次語文老師布置日記,我記住了老師說的寫作要求:寫生活中的事,要有感情。回家之后我認真地寫,寫了這樣一件事:英語單詞聽寫因自己驕傲沒認真復習沒默寫出pencil這一單詞,得出做什么事不能驕傲的道理。你問我,為什么大概內容還記得那么清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隔天,老師讓班里寫了日記的人舉手,舉手的人就那么寥寥幾個,機緣巧合,老師當場念了我的日記,大力表揚我的日記寫得真實,道理深刻。

對,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愛上寫作。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一個不落,特別是寫作。那時一提寫作,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想趕緊完成,然后讓老師能夠再次當著全班同學,念出自己的作文,并得到肯定。也許對于小學生來說,屬于一種虛榮心,但對于我后期的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

那時寫作,沒有很多技巧可言,喜歡寫隨筆,自己總喜歡發呆,看著外界的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的。那時候看著窗外下雨,會想象,那是雨精靈在給大樹量身定做紗衣,這個比喻讓自己高興好半天,佩服自己創意無限,也就是在這種自娛自樂之中,填補了那段發呆的時刻。

長大之后,也許就是自己胡思亂想這種習慣,與理科生縝密的邏輯思維格格不入,所以注定我成為文科生。大學更是選擇了文學專業。大學時光,喜歡自己坐在圖書館里找出自己喜歡看的文學作品。還記得自己為《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愛情熱淚盈眶,也為《邊城》中翠翠的愛情無疾而終而悲嘆。

懷左說,寫作應該具有一種敬畏之心。最當初的寫作熱情,來自于別人的肯定,但當你寫得越多,你會發現可利用的生活素材已遠遠不夠用。想寫的時候卻無話可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時的我雖然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但沒有做好分類積累,這并不利于后期寫作調集素材。

大學畢業之后成為一名教師。面向的對象是學生。從當初的“學”到現在的“教”,感覺像是一個輪回。但最大的不同是,再也沒有人帶著自己,明確的告訴自己,每天應該學什么。反而你還要帶領一群人去學。初入職場,心里滿是忐忑,因為怕誤人子弟,不知道應該教什么才能夠回歸語文的本真?特別現在自己最怕上的也就是寫作課,寫作應該寫出屬于自己的樣子,過多的教會不會抹殺孩子想象的天性?但你不可能什么都不教。

所以我每次只能自己先根據這個題材,就他們寫作可能犯難地方,加以點撥。點撥時用到的方法,自己在寫作時候也在用。

首先,根據寫作題目列出寫作的提綱。列提綱可以讓寫作時候做到胸有成竹,也避免自己提筆忘“意”。

其次是,一開始寫,就不要停。從第一個字開始寫,就一直往后寫,但假如在中間有停頓的時候,我一般都把最后寫出的那句話讀三遍,幫助自己打開思路,然后接著往后寫。

最后不可或缺的就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

結合昨天懷左老師講課提出的習作要養成好的習慣,我覺得日后要加以努力的有以下幾點:

1、做好科學的寫作素材的積累。要多讀書,多讀不同的書,做好《讀書筆記》,而不是純粹的摘抄、練字。

2、要多做寫作思維訓練,就一個題目,要盡量拓寬寫作的內容,避免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寫作有邏輯,而不是語言混亂。

3、寫作之后的修改也是以后要加強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