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

浩瀚壯麗的印度洋,航行在海洋上的遠洋商船,本是一派安居樂業的祥和景象。但是,大海的寧靜很快便被打破。逐利而嗜血的海盜船就像迅猛而兇殘的鯊魚,轉瞬之間,便要吞沒掉無辜的商船。船上人員的生命財產,誰來保護?危急關頭,吳京一個猛子扎入海水之中,水中孤膽英雄、救世主的形象躍然在屏幕上,沒有踏著七彩祥云,卻踩碎深邃碧波。

《戰狼》系列的優點在于,電影的主旨十分鮮明,從第一部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到第二部的“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國人心中的自豪感,而且彰顯了中國軍人的堅強意志。這一次吳京則是把眼光放在了非洲戰場——最動亂的國家,最兇狠的雇傭兵,最先進化的武器,最沒有人情的社會。

故事更像取材于“也門撤僑”真實事件的精縮版,在別國的土地上為了本國的同胞而奮戰,真真正正保護的是他們危在旦夕的生命財產安全。

事實上,“也門撤僑”也的確是在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筆:

“在局勢緊張的也門地區,2015年3月30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護衛艦濰坊艦載著449名中國公民平安撤離也門西部荷臺達港。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國公民已全部安全撤離也門。”

另一邊,“美國在4月6日承認,無法幫助在也門的公民離境。由于也門機場關閉,美國希望在也門的公民從海上乘坐外國船只離境。”


縱使戰場上的冷鋒打不倒,但《戰狼2》所塑造的冷鋒變得更加地飽滿,因為他也有自己的脆弱之所在,所以當龍小云去探監的時候,他甚至不敢正眼看龍小云,只是躲在墻壁背后。一墻之隔,在冷鋒的心里便是兩個世界,冷鋒意識到這樣的自己是配不上龍小云的,心中滿是自責,只能等龍小云走了之后,遠遠地看,把這份喜歡默默地放進心底。這便是中國軍人,他們在戰場上可以拋頭顱灑熱血,也可以為了心愛的人,把心如鋼鐵纏成繞指柔。

這樣的英雄,不僅被刻畫得更加有血有肉,而且通過冷鋒頹廢后的反思,看到同胞和難民深陷屠殺后的覺醒,顯得更加地難能可貴,所以《戰狼2》更多展現了冷鋒內心的那一份狼性的覺醒和屬于中國軍人意志的回歸。

電影的高潮在于吳京飾演的冷鋒以身犯險,孤身沖回淪陷區,去拯救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這一段的鏡頭語言十分精彩,無論是運鏡還是場面調度,都堪稱驚艷。沉著冷靜的冷鋒遇到了張翰飾演的桀驁不馴的卓亦凡,更是擦出了一些笑點,使得本片的可看性更高的同時,兼具了趣味性。

冷鋒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在面對著反叛組織Boss的步步緊逼,幾乎生死一線的時候,他望著老倉庫里的老弱婦孺,斬釘截鐵的那一句“我為他們而生”。


不問緣由,不究過往,不帶私情,軍人以“保護”為天職,只因為你我他曾在同一片土地出生,也終將被同一面五星紅旗庇佑。

值得一提的,是吳剛飾演的何建國更是令觀眾為之動容,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不僅與冷鋒并肩作戰,而且他更是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樣的中國軍人的精神,也值得被觀眾銘記在心。雖然本片是吳剛首次挑戰軍事動作戲,但是魔鬼式的訓練讓他從一個不會拿槍的外行,練到了可以熟練單手換彈夾的專業軍人風采,如此認真敬業的態度和軍人一般的作風,也讓本片從戲里到戲外,都更加地令人敬佩。

這之中不同膚色的人民被冷鋒所救,中國大使館為國民和無辜的人民提供的無償庇護,最快的機動出動軍艦接回持中國護照國民的情節讓我油然而生“我是中國人”的自豪與澎湃,這樣的情節在現實中一樣,祖國在全球很多國家第一時間庇護國民的例子數不勝數,國旗伴著國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開心和自豪。

主旋律英雄大片從來有的不只是套路,也不僅僅是“全能戰士”就能點燃人的嗨點,能夠真正讓人感動,讓這個冷門題材也迸發出最熱烈光彩的,從來都是“打不死”的精神力量。

而一直還在堅持這份精神力的中國軍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一批人。站在炮火之上,站在國門之前的他們,與其說被英雄化,其實本來就是真英雄啊!

吳京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非洲動蕩的政局和艱難的環境。在這樣的紛亂的環境中,“中國”二字具有何等的力量,真的不用喊口號,而是一次次的實際行動上的威力。這個國家的力量,不靠冷鋒的拳頭,而是靠對方一次次的驚恐與敬畏而來。中國,在我的印象當中,第一次在電影里不用喊口號,也那么虎虎生威,只要你讓國旗飄揚,就是最好的震懾。


今年是建軍90周年,中國軍人正以傲然的姿態剛剛接受完檢閱。看著整齊劃一的軍隊,世界頂尖先進化的武器,五星紅旗飛揚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感到幸運和驕傲的。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年愿在種花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