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一般的自由——《三傻》電影原著觀讀后
今天花了一天時候讀完了《三傻》的小說。在此之前這部電影看了兩次以上吧。
這兩件事都不容易,電影耗時很長,很幸有歌舞穿插。小說,特別是外國小說,我很難把那些名字和一個個人聯系起來,所以很快就厭煩了。
今天還能讀完了,大概是因為有電影的鋪墊。
在人物上,大致是一樣的,主角仍然是一個又瘦又帥的聰明小子。講述者不算是一個攝影技巧特別好的人。然后跳樓的那個,的確是生活重擔很沉重的人。
差得比較多的支線人物是教授的女兒,她的男朋友不是高富帥,而是講述者。
電影將所有的優點都放在了高富帥身上,給他一個悲慘的背景,說是下等人的孩子,是個養子,頂替的。還說他即使不學習,也能在期末考試拿到超優秀的成績。在小說中比較現實,他的成績也不也,而且他憎恨只知道寄錢的父母。
電影啊,永遠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幻夢。小說呢,會接點地氣,接近現實。
講述者不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有一點比較好。他是個老好人,在和稀泥之余非常關注別人。所以他能調和幻夢和現實的沖突。
我所認為的幻夢,大概指的是蘭徹,現實,當然就是原來很迷信的那個跳樓者。
在小說中幾乎沒有提到迷信這一層面。但兩者的經濟與家庭背景的差別同樣懸殊。蘭徹的叛逆和跳樓佬(小說稱胖仔)的守舊一直是電影,小說中非常顯著的沖突。
其實小說里對于胖仔跳樓的恢復,只有很少的筆墨。也許是電影長度的需要吧。
我記得電影中有另一個死者,是做出了直升機的學生,他還會彈吉他的,在小說中,是蘭徹寫的一個潤滑油項目,曾經被斃掉。
小說中有一個重要的人,在電影中刪掉了。也許是為什么節省演員,又或者是融合到了蘭徹身上。是潤滑油項目的導師,他不僅欣賞這三個學生,還為他們的偷試卷行為斡旋。
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三傻的貴人。當然,主導的可能是蘭徹。
每個人,優秀或不優秀,可能都會有性格缺陷,更多的可能,是有人性的閃光點。比如講述者的與人為善,蘭徹的獨立樂觀,胖仔的家庭責任感……
其實教授在承認自己兒子因為沒有考上自己任教的大學臥軌自殺時的演講,是小說中最動人的篇章,也可以說是小說的高潮。
如果這頭怪獸沒有被這個事件觸動,三傻會被休學,然后拿到有瑕疵的學歷,成為一個“沒有用”的人。
一個人,考試拿到低的分數,或者畢業于一個名氣低的大學,就被貼上了標簽,。
被貼標簽并不可怕,艱難的是撕下來的過程。在此期間,還要有無視標簽的勇氣,坦然面對,平靜接受。
畢竟,標簽不是生命的全部,也不是存在的意義。
總結一下呢,但我這種人物想象障礙癥,非得看了電影才能看得下原著。但我個人認為原著更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2.22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