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建筑名來源——亭子為什么叫亭?女兒墻又是怎么來的?

很多我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建筑名詞,比如亭子、閣、女兒墻等等,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他們最初為什么會被如此稱呼呢?

亭子為何叫“亭子”?

亭子有頂無墻,是一種常見的小建筑物。亭子古時候常建于路旁或園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駐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釋名·釋宮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藏書樓為何稱“閣”?

古代收藏圖書的房子,多稱“閣”,著名的有文淵閣、天一閣等。“閣”本義指門開后插在兩旁用來固定門扇的長木樁。后引申出“置放”的字義。清代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解釋說:“凡止而不行皆謂之閣。”圖書進入藏書樓,是為了保藏,處于擱置不動的狀態,故此類建筑物多稱為“閣”。

“闕”是怎么樣的建筑?

蘇軾的詞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般人都耳熟能詳。闕本指宮門、城門兩側的高臺,中間有道路,臺上起樓觀。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學·釋闕》中說:“天子諸侯宮城皆四周,辟其南為門,城至此而闕,故謂之闕。”

“女墻”和女子有關?

城墻上呈凸凹狀的矮墻,叫“女墻”,也稱“女兒墻”。《釋名·釋宮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這就是“女墻”這個名字的由來。崔豹《古今注》說:“女墻,城上小墻也,亦名‘睥睨’,言于墻上睥睨人也。”

“騎樓”因何得名?

騎樓既可避風遮雨,又美觀耐看。商業騎樓建筑最早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南方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街”正適應此氣候特點,形成南方街景的主格局。騎樓是指樓房向外伸出在人行道上的部分,仿佛騎跨在馬路上一樣,故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夜低一次眉 鳳凰花就開上一朵 你和衣袂蹁躚的夏天 就在不遠處 風側身 撫摸銹蝕的銀簪 石頭推遲了所有懸念 月光撣掉...
    索佐刈夕閱讀 300評論 0 5
  • 一攬芳華白芨祛痘原液 Netleader創客空間成立于2015年5月,是由青島邦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并運作主體的...
    小呀小靜靜啊啊啊啊啊閱讀 253評論 1 1
  • 窗前小息窺書聲 俯瞰城中無樹蔭 此去云端家何處 室內張望也一人
    象天之性閱讀 21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