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寫一篇關于這個主題的文章,關于安住當下,關于活出生命的原創力和源源不竭的生命力這個主題,這個命題實在是很大,大到過去、現在人們都在圍繞這個問題去尋找答案,他有各種代名詞,比如如何實現夢想、生命的意義,我是誰,以及如何激發生命的潛能等等,那我就從最簡單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關注的話題開始切入來談這個主題。
1.
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房價在8年里翻了4倍,這是我當初買房時所未曾想象過的,這樣就帶來了很多問題,有很多沒買房子的或后買房子的朋友羨慕我們買的早,杠桿撬動,大賺一筆;有些在8年里嗅覺敏銳以房子做投資的朋友對我嗤之以鼻,覺得我沒有把握時機,買房子只是居住,并沒有給我帶來更大的財富。
我想,在這個城市里,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會遇見,但是我想說的主題與房價無關,我想談的是關于我們為什么會買房子,以及為什么會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房價和房子上,暫時給我們一個空間,讓我們將自己稍微拉離一下自己所在的對房子和房價的思考上,想象自己在太空中看到現在的自己,坐在自家的沙發上,在談論房子和房價的問題,看見整個城市,整個國家的房地產現在的變動,當然,在太空中的自己再看自己的時候,你會看到截然不同的一個畫面,因為房子和房價這個問題在這個高緯度層次已經被稀釋的不值一文,你看到的可能是關于地球環境、大氣、宇宙之間恒星的轉動以及被蔚藍的海洋和綠色森林覆蓋的地球的美景震撼到了,震撼到你已經忘記了關于房子的小事。
在此我們停駐一下,不再去想象地球的美景,我想在此讓各位看到的是我們為什么會國度關注房子和房價,因為社會輿論導向、信息導向以及我們所在的整體環境推動,我們在這個環境里是否有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特別個體的存在,特別個體的特殊性,以及特別個體的想法和感受。
在此我們引申出另一個話題,你向往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那么你有沒有問你一個問題,你有將現在的房子和車子用出它相對應的價值嗎?你覺得你的房子小,你的車不夠豪華,那么對那些沒有房子和沒有車的人而言,你是否真的匹配你的房子和車?
這讓我想起去年一個知名設計師對北京一個天價的窩棚房進行改造的新聞,在設計師的改造下,那個只要十幾平米的窩棚房兼具了小三居所有的功能,然而時過一年之后,有記者去采訪時發現,那個設計師設計的高大上的改造房又變回了原來窩棚房的原樣,不用的舊物品、甚至是廢品堆滿了本就狹窄的空間,所以不是你住的地方不夠大,你擁有的東西不夠好,而是你沒有將你擁有的東西使用出它本身的價值,或者你掩蓋了他本應有的光彩。
2.
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斷前行,我們跟隨社會主流的輿論導向,我們跟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6年前,風靡內陸的《杜拉拉升職記》一時間俘獲了很多年輕人的心,不可否認在整個中國快速工業化的時代,以外資白領為代表的杜拉拉正能量的形象是可以暫時為那個時間段很多年輕人甚或是社會中堅的主流力量們很多支持和勇氣。因為她坦率、直白、直達目的,很符合外企辦事的風格,但是她機械的代表了一組人,而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像那個模子一樣去變型。
就如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路線一樣,我們上大學,畢業找工作,、買房子、買車,結婚生子,職場升遷、換更大的房子、車子、然后為了有錢更有錢不斷去升遷然后買更大的房子、別墅和車子,這仿佛就是我們人生不變的既定軌跡,當然,有了這樣的預設后,人生就會朝這個方向不斷的實現,有的人原力比較大就會實現的比較快,有的人愿力比較小,實現的就會比較慢,但是這并不影響每個人都朝向的這個總體趨勢的發展。
然而,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問題,這樣看似沒有什么問題的預定的軌跡遭遇了“瓶頸”,這個詞并不陌生,在職場上這個詞很容易常見,好多人都很苦惱,但是從數學概率上來看這個問題,它顯而易見就不是問題,因為升遷的人數概率總是小概率,不是所有人都能既快又好的升遷,那么大多人都設定的軌道就被卡在了這里,人生遭遇迷茫期,前途無望,又沒有回頭路。
這只是所有這種既定的人生軌跡中的一個方面而已,在人生的各個層面上,健康、財富、情感、心靈、社交你會遇到各種類似的瓶頸,我說所有這些都在向我們指向一個方向:我們所有人的預設軌跡一樣,那么遇到的情境就會大同小異,而且這種情境會傳染,會傳播,就像病毒一樣,而我們本身的防御機制卻還不愿意去承認這個事實,還要在問題層面互相幫助,給出建議,所以,當你沒有一個可以跳出你所在圈層的導師給你明確的方向前,你去咨詢你身邊這個能量層的所有人都給不出你最終想要的答案。
3.
你還記得日本的一部視頻短片嗎?《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如果沒有看過,請務必去看一下,你認為人生真的就只是一場馬拉松嗎?
每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到大學、到工作,都是在不斷的比賽和競爭中走到今天,連達爾文都說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科書上也是這么教的,我們還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但是人生這條路并不如馬拉松的跑道,有預設的路線,有預設的軌跡,有預設的終點,沒有人能告訴你在什么時候你會遇見你生命中的轉折點是什么,包括你遇到愛的那個人,你生命中的幾次巨大的失去,還有你生命的終結點在哪里,是什么樣的情境下終結,沒有人能預言,而你人生的導演只是你自己,你自己導演和演完了這一切。
還記得《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的開始和結束嗎?當槍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奔跑,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人跌倒,有的人落后,有的人前行,有人開始懷疑自己,這不正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嗎?
但是畫面在這個時刻突然一轉,男主角撕掉貼在自己運動衣外面的號碼布,跑出了賽道,奔向草坪、奔向海洋、河流;馬拉松賽道上陸續有更多的人開始跑出了賽道,有人奔向了婚禮現場,有人奔向了泳池、有人奔向了舞臺,這不也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所有本來應該呈現的樣子嗎?
我們是來這個世界享受生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們為什么要像生產線上的罐頭被貼上標碼,就像馬拉松賽道上被貼上號碼僅以此作為沖刺終點的憑證一樣,我們活生生的人生,這么美好的一生的時光、這個過程就要被全部抹殺,僅僅被終點的一個號碼所取代,那么我們來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就丟失了,而人生的意義,這個旅程才是我們最核心最珍貴的部分。
4.
就如《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一樣,我們的人生本也就不是馬拉松,我們出生環境不同,我們天賦各異,我們有各自的天賦才華,我們不是生產線上的罐頭。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薩利機長》,讓我頗為震撼,薩里機長在飛機剛起飛后就遭遇鳥群,飛機發動機嚴重受損,被迫緊急降落,他在208秒的時間內決策將飛機降落在河面上,最后保住了155名乘客的姓名成為了英雄,但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人調查顯示薩利機長完全有時間返回機場并降落,一場關于個人英雄主義的聽證會開始了,在聽證會上,聯邦探員播放了模擬飛機降落的直播視頻,薩利機長在看完視頻后的一段話將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而這一席話也撼動了我,他說:“請問,模擬飛機降落的機師模擬了多少次才準確降落在機場”, 聯邦探員:“十七次”,“ 首先我對和我同樣有豐富經驗的機師們表示尊敬,但是在這次模擬中,你們是否考慮到了決策因素,還有飛機上155名乘客的因素,你們是在一開始就預設飛機會返回機場,連決策和思考都沒有,更沒有考慮到飛機上最重要的155名乘客的安危帶來的責任”,在討論中,聯邦探員征詢了專業人士的意見,給原來的模擬時間加上35秒決策的時間,現場進行再次遠程模擬,結果是兩次模擬都失敗了。
我們的人生是一場單行線,這場單行線里,我們才是我們人生的主角、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編劇,為什么我們要懶到把所有這些權利交給體制這個工業大機器,讓它將我們變為模擬訓練的玩具,匆匆在生產線上走一遭再回爐,再重新這樣走,這豈不是對我們人生幾十年時光最大的辜負?
對的,我們不是工業機器生產線的模擬產品,模擬出每個人都差不多的相似,我們是活生生的個體,我們的個體就是最大的要活出百分百終于自己的光源,每個個體都是如此,我們需要發現自己就是光源,這需要探索和探尋,就像尋找你自己。
5.
我們不去評價過去舊有的環境和社會價值體系給我們造成了多大的影響、限制,我們只談論現在,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
我們所說的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不是在說你叫什么名字,你家祖籍哪里,出生在哪里,而你要去干什么?這三個問題里含括的核心問題是:你認識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嗎?你真的認識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嗎?你聽得到你內心深處的聲音嗎?你能感知到你的身體、你的四肢和你的皮膚、你的血管、你的細胞和你的呼吸之間的互動嗎?你了解你內心深處那個吶喊的聲音告訴你你此生為什么而來嗎?你了解你內心的聲音在無數次敲打你的骨骼、你的肌肉、你的血液然后告訴你它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你有聽到它的聲音了嗎?
顯然大多數人都活在機械的制式生活里,忘記了和自己內心的那個靈魂鏈接,而如何和自己的靈魂鏈接,我們得回到你的車子和房子這個話題上。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我就是我,我的房子和車子、以及所有我用的東西,包括衣服、鞋子、家具、我喜歡的植物等都是我外在的東西,但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么通過外在的這些東西,一個陌生人會很輕易的舊判斷出你的個人性格,你的喜好,你的生活方式、你的興趣等等。
因為這里有一個不變的秘密就是,內在有什么就會投射在外在,你的外在看似和你毫不相關,但是卻直接投射著你內在的豐富世界,你的內在心靈就是電影底片一樣,呈現在外在世界里。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不斷的去努力,想賺更多的錢,想住更大的房子,換更好的車子,那是因為我們在內心里并不享受現在所擁有的,那么即使換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我們本身還會不滿足,還會持續不斷的追尋,那么在人生的每個時段,我們都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里,而沒有絲毫享受愉悅的意思。 也許在傳統價值觀里,人們會認為不斷追尋、不滿足才是人生有意義的動力,要是每個人都享受愉悅的現在,很滿足于現狀,那不算是進步。 我在這里說的我們持續不斷的追尋是指我們不斷的只對外尋求,而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尋求的初衷,只是追尋外在的財富、物質這些已然成為標簽的東西,真正忘記了追尋自己的靈魂,在古老非洲原始部落里,人們趕三天路要歇一天等待靈魂跟上自己的身體,身體和靈魂,缺一不可,你是否看見自己的靈魂已經在干涸的沙漠里找不到滋養,如果你看見了,就請停下腳步來給它時間和空間以及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吧。
6.
讓你的腳步慢下來,你會聽見內心的聲音,讓內心真實的聲音彰顯出來,你的外在世界就會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
這就是投影原力,想讓自己的外在世界發生變化,首先我們需要更換的是自己內心的底片——你是否將你現在居住的房子住出它應該有的價值感?你是否將你現在開的車子開出它應該有的價值感?你是否讓你現在的身體跟的上你靈魂的翻轉速度。
我現在居住的這座城市里的房價已經超過了2W/平米的價格,如果用人民幣堆積一平方的面積,大概厚度也要是幾厘米了吧,那么每天躺在那么厚一沓的財富里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和這個價格匹配呢,而這種價值感,才是你真正打開未來世界的核心動力,才是你源源不斷生命力、創造力的一種投射,而這種投射會不斷復制和放大。
所以,“在不正確的地方努力,你永遠都得不到結果”正是對這個概念的一句話精辟總結吧。
那么,現在的你下來要準備去做什么?
你需要做的就是將現在的生活過到誰拿什么來換都不要的樣子。
把你的房子按照你喜歡的樣子布置成你最想要的模樣,而不是羨慕別人的樣板間。你是否喜歡在午后的某個時刻依偎在寬敞的大陽臺上的沙發里看書喝奶茶?你是否喜歡在晚上六點準時將精簡的晚餐擺上你鋪的最喜歡的桌布的桌子上;你是否喜歡在早晨柔軟的床上伸著懶腰打折哈欠走到簡潔明亮的洗手間刷牙洗臉,然后在燈光充足的化妝鏡前美美的打扮自己。
我親眼看到我的鄰居奶奶在每平米價值2W的房子里塞滿了她撿來的塑料廢品和破布,以及不用的舊物品,所以,每個家都是一個內心能量場的透射,希望我們能把現在的生活活出百分之百的完美,不妥協自己的人生,讓我們的現在延伸到我們的未來,支撐我們走完豐盛富足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