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神奇美麗的少數民族我一直很是向往,除了因為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因為偏遠交通不便而未被現代工業文明過度嚴重污染的美麗景色,更多的是想了解他們的文化習俗以及平日里的飲食起居。對于未知的神秘所保持的沖動和激情,我想是任何一個喜歡旅行的人都會如此。走馬觀花旅游似地的游覽過不少民族,越來越多的感觸到大工業時代的破壞力之巨,甚至與那些偏遠到已經不能再偏遠的荒山野嶺的村寨里,處處都能看到文明時代的烙印。手機、電視、港臺文化、都市的奇裝異服... ...。
這些我們沒理由也沒權利苛責他們的改變,先不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之下的他們是否幸福,我們至少知道生活在大工業時代下的我們,在越來越快的發展中并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房子越來越高,吃的越來越好,穿的越來越好,和世界越來越近,看似一切都在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的生活中,我們卻越來越茫然無措。這誠然和我們沒有站在社會大潮的頂端有著直接關系,讓我們無法去像那些超級成功人士那樣可以左右可以掌控可以折騰時代的脈搏。朝中沒有皇親國戚的背景,又沒有先天和后天的各種機運巧合,如我這般沉默著生活著的人畢竟還是為大多數者。一切都在發展,我們自己疲倦了發展,但又有什么理由去苛責那些地方的剛剛起步的發展呢?無論好或者壞,那都不是咱們可以左右的變革。
為什么少數民族總是居住在生存條件相對惡劣的偏遠地帶?在旅行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探討過程。我們荒村野語的討論者大都還是認同最直接的關系,就是因為當初最適合人類生息繁衍的中原地帶的漢民過于強大。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漢族沒有少數民族彪悍的民風和驍勇善戰的尚武精神,更也沒有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藝,歷史上還很多次被上少數民族征服甚至滅族,北宋被金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明朝又被后金所滅,又差點被彈丸之地的日本所滅(假如沒有美國等全世界國家后來加入戰團,結局還真不好說,畢竟國土基本喪失殆盡),這個問題是沒法公開討論的。
但是漢族有個最強大也是最無奈的優勢,那就是———繁殖生育的能力。崖山之前的中原幾乎被屠殺殆盡,但很快的,又聚集一起繁衍生息,沒過多少年,總人數幾乎又占據祖國的90%以上。這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奇跡。靠著這種奇跡,熬敗了一次一次的被統治(是熬,不是抗爭,因為我們的奴性太重,習慣了被統治并且還深以此為榮)。
扯遠了,開始我們的少數民族之旅———黔東南之苗族。
澳大利亞歷史學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中說“世界上有兩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種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歷史上幾乎也是一個被驅趕被屠殺甚至滅族的苦難民族。他們最偉大最讓人敬佩之處在于歷經五次大型遷徙,跋山涉水千難萬苦從中原地帶到楚國又一路遷徙到云貴高原和世界各地———他們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圖騰和自己族人的信仰。
相對于湘西居住的苗族,黔東南的苗人苗寨更多了些安靜祥和,不知道是不是沒有湘西生苗熟苗等等的復雜戰爭歷史原因,還是因為這里居住的苗族相對集中單一,總覺的黔東南的苗族更漢化一點更多了些包容。也可能是時代發展的太快的原因,感覺那里遠遠沒有前些年去湘西苗族村寨時的那么多的風俗忌諱和心驚膽顫。
從黔東南的首府凱里市的凱運司客運車出發,有一條很不錯的旅行大環線。你可以選擇先去發展和配套設施都比較完善比較出名的千戶苗寨,也可以先去相對安靜相對原始原貌的朗德苗寨。一個是人群熙嚷的如鳳凰古城一樣的風景區,一個是安安靜靜民風質樸的原始苗寨。我很喜歡這環線,覺得一個是入世,一個是出世,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我們的旅行之心,便是聚散因果的緣。
從凱運司車站出發,一路跟著巴拉河的流水溯溪蜿蜒而上,4元的票價經過20分鐘左右的搭乘就先到達第一個苗寨——南花苗寨。南花苗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吊腳樓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風景優美。
下車之后,順著巴拉河上的南花橋拾階而上,就進入了南花苗寨。寨子里面的路面大多是鵝卵石鋪成,彎彎曲曲,和路邊用青石紅石堆砌而成的院落花墻以及近在咫尺錯落有致的吊腳樓,讓你的心瞬間就安靜了下來。蘆笙場、苗族圖騰、神泉... ...這些景點剛翻修不久,據說前兩年進行過一次大型的商業開發但并沒有怎么成功。
南花苗寨的蘆笙場建在山頂,一根高高的苗族圖騰豎立在廣場中,周圍松柏環繞非常安靜。站在另外一邊的山頂,整個苗寨盡收眼底,爐榕公路像一條玉帶月牙般環繞在半山腰,巴拉河就在寨子腳下緩緩流淌,那山,那水,那村寨,那安靜,或者,那就是你夢中的故鄉。
進入南花苗寨的寨門口有所南花小學,學校里有個黃老師。可以先把隨身攜帶的行囊放在學校寄存一下,南花苗寨不大,一兩個小時就足夠游逛一圈。游玩結束后可以搭乘黃老師的私家車去他家——季刀苗寨。他家可以提供吃住,住宿60元左右一間屋。也可以從下車的地方搭乘去雷山和朗德方向的城鄉巴士到達。(PS:南花苗寨寨門口下面的巴拉河有一塊沙灘,很適合露營、燒烤)。
三棵樹鎮的季刀苗寨,坐落在巴拉河河畔,分為上下二寨,村寨沿山而建,古樸典雅的木質苗居,曲折寧靜的窄巷,青石鋪就的小道,百年古糧倉安然休閑,百年古步道典雅別致,無不給人一種歷史的沉淀和心靈的洗禮。
這里幾乎沒有游客,沒有飯店旅館,只有黃老師家前幾年為了方便游客在自家的三樓設置了幾張床作為接待。一家四口人,能歌善舞非常漂亮的女主人叫陳琴,30歲左右,還是村里的衛生員。一個年邁的老爺爺,一個很會模仿金魚嘴表情的非常非常可愛的9歲的小丫頭。你來了,也就成了她家的家人,一起吃飯喝酒一起玩耍唱歌跳舞,一起上山挖野菜,一起下河玩水。
我覺得我上輩子來過這里,不然對這個小小的村寨我也不會如此的熟悉如此真切的喜愛,已經是第二次來這里了,但這一切一切還是那么的親切。安安靜靜的巴拉河安安靜靜的流淌了千年,我是你胸口安靜了千年的那枚鵝卵石嗎?歲月無聲的流淌中,我仿佛已經聆聽了你整整一千年的呼吸;我是你懷里那尾自由自在游蕩的魚嗎?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夢的清波夢的迷醉,夢的漣漪中你我相依相偎又是這整整了一千年的輪回。
一朵花一棵樹,一座房子一條路;一座山一條河,一只小船一個我... ...滿山野花開滿坡,你東藏來我西躲,我要抓緊你的手,我們一起淌過河... ...
白天的時間這家里更加的安靜了,黃老師和孩子都去了學校,女主人守在一樓的衛生所或者出去出診,老爺爺也出去遛彎了,這家里就剩下了你自己。坐在二樓的開放式客廳陽臺上,對面的整條河整座山還有身邊整個安安靜靜的村寨都屬于了你自己。村寨里很少見到有人路過,青石板的路上有一只扯高氣揚的公雞正領著一群母雞威武的散步,路邊有一條懶散的小黃狗在曬著太陽,就連那只調皮的小花貓也不知道溜達去了哪里。錯落有序的吊腳樓寫滿滄桑,青青的屋脊上的瓦片繡著青苔,一兩只勤勞的蜘蛛在忙碌著編織抓蟲子的網。
陽光寫滿整個春天,你就坐在那里泡茶,一杯一杯的喝;你就坐在那里抽煙,一支一支的抽。時間就那樣靜止了,剎那就是永恒,不知不覺中你會放下手中的書,閉上眼睛你就成了這整個世界。睜開眼睛是假,閉上眼睛為真,右手的食指在此時此刻終于掐住了左手的輪回,那些風聲那些鳥鳴,那些樹那些花那三兩只燕子剪亂了的三春綠柳,哪些是你的前世,哪些又是你的今生?
我很喜歡這巴拉河的名字,盡管我說不出巴拉的準確意思。她時而波瀾時而婉約的流淌著,以一種平靜緩和的語言方式在呢喃著一個又一個關于苗寨的傳說。你可以不去聆聽不去記憶,不去問這水從何處來又流向何處去,你就只要打上赤腳,在清澈的河水里走一走,你便會忘記身在何處心在何方了。
突然就像回到坐在家門口等家人回來煮飯的孩提時代,天都黑了,家人怎么還沒回來煮飯呢?你就坐在家門口的石墩上玩著手里的泥巴團,看著村寨里的裊裊炊煙,看著那些牧歸的水牛,看著這些熟悉的黃昏靜謐的將你渲染。家人怎么還不回來煮飯呢?你等的不單單是家人煮熟的一碗飯,更多的,還有那家中燈火通明的溫暖吧。
老爺子海量,吃飯的時候總會拉你喝上幾碗米酒,就連女主人據說也不是一般男性可以拼的過的酒量。到了苗家就不要客氣了,絕對是到處都有美酒,喝的越多大家越開心,喝到酣暢處更會拉上你唱一支山歌跳一曲苗族舞。臘肉臘腸,折耳根,薄荷葉,煙熏豬肉,自家地里剛剛拔出的小青菜,古舊的陶瓦碗陶瓦酒壺,還有熱情洋溢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你不喝幾杯你自己都覺得過意不去。你要有福氣能遇到村寨里的酒席喜宴或者各種苗家人的節日,別客氣,去參加吧,穿上華麗的盛裝,盡情的吃盡情的喝盡情的跳,這里沒人嘲笑醉酒的漢子和姑娘。
從季刀苗寨一路上去就是奧運圣火傳遞的地方——朗德苗寨。很近,7公里左右,你可以徒步可以搭車,還可以請黃老師送你一下。朗德苗寨也是分上下兩個寨子——上寨和下寨。我建議你徒步過去,沿著巴拉河的方向一直走過去,景色非常的優美。途徑美麗的朗德下寨,再穿過美麗的各種梯田,轉過山腳就能看見朗德上寨了。
這些和以上都是免費參觀的苗寨,只有寨子里的民俗博物館和蘆笙堂博物館才會收費。這是個非常古老的苗寨,寨子里的古建筑群已經被列為我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寨四面群山環繞,村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上有一座木質結構的風雨橋,夏天好多人在那玩水洗車洗衣服。每年的三月,雷山、凱里、麻江、丹寨四縣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都會來在此舉行爬山活動,對歌,賽馬,盛極時達萬余人。
進入苗寨的游客都需要按照習俗喝下攔路酒,唱著山歌從山腳下要一直喝到進寨的寨門樓。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長袍馬褂分列路兩旁,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后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則換成了可以裝下一兩斤酒水的大牛角杯。如此一路想滿飲進寨者,非牛飲鯨吞之輩絕對過不了。不過你不喝也沒關系,接下輕輕的用嘴唇碰下酒杯表示一下謝意也就過了,除非是對本族親友特別是相親的隊伍,一般不會強人所難。我2000年的時候第一次走苗寨,因為不懂這規矩,以為必須要喝不然就是大不敬,結果醉躺下整整兩天。但醉醒之后,寨子里所看到的都是滿懷善意的笑容,男人喝酒是一種態度,可以不能喝,但必須豪爽,這和東北的社交習俗有點相像。
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蘆簽場,場上銅鼓高懸,年輕人會在這里為客人獻上傳統的各種苗族歌舞,蘆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銅鼓舞……。到了最后時分,全村男女老少會拉上客人一起在場中圍成若干個同心圓,隨著銅鼓點子款款繞場起舞,使狂歡活動達到高潮。
在大工業時代的車輪碾壓下,這些美麗的習俗正在慢慢消失,剩下的則也是蘊含了更多的商業表演性質。但這都沒有關系的,那些兜售小禮品的孩子那些穿上盛裝拉客的村民,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去看待或者不去理會也就是了。她們也要發展也要生活,沒有義務為各地的游客保存下最原始最純真的景象。那些吱吱呀呀的紡車,那些咔嚓咔嚓的織布機,那些各種新潮的手機電視,那些各種款式的各種家用汽車,這一些新老的交替,不也是一種景色一種時代的反思嗎?
此刻窗前有雨,拈落三滴成念。這條環線的出世到此就算結束,下一站你可以途徑雷山或者從三棵樹鎮去往聞名遐邇的西江千戶苗寨。西江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各種苗家建筑各種旅游設施配套相當齊全,這里是黔東南旅行必須要到的地方。門票120元,在承包商各種方式的圍堵下現在想逃票已經非常困難。翻山越嶺的逃票難度太大,可以搭乘大門口外的摩托車,那些司機都是景區內的村民,可以自由出入,掩藏好身后的大包,司機會帶你沖進景區。關于這黔東南最重頭戲的景點,我不想寫什么感受,酒綠燈紅也罷,商業紛擾也罷,關于這出世的部分,我只有一句話:很值得去。
三棵樹鎮還有很多更加古老的苗寨,大烏燒苗寨、水牛寨、掛在懸崖上的養薅苗寨... ...想深度游的話,嚴重建議進入。那里你才能真切的感受苗家人的古老習俗和質樸、彪悍、甚至野蠻,只是這里幾乎沒有車輛進入,村寨里的老人很多不懂漢語,遇到雨天摩托車都進不去,沒有飯店沒有旅館,一切靠你自己的旅行經驗生存。苗家人很好客,吃住都不是問題,但要看你的社交戶外能力,苗家人的民風也是非常的彪悍,這就是考驗你的戶外應對經驗的時刻了。(PS:走那些相對荒蕪的地方,錢財和相機不要輕易外露,首選住宿點學校、村長家里)
美麗而又神秘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去品讀的地方,除了以凱里、臺江、雷山所代表的苗寨風情之外,還有以黎平、從江、榕江所代表的侗族風情。1992年的國際旅游年會將黔東南列入世界“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區之一,隨后又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列為世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這里有太多太多美麗的景色美麗的傳說、美麗的習俗美麗的人們。
一路的勞頓一路的風塵仆仆可千萬莫要錯過苗家人的美食,酸湯魚、米豆腐、太陽魚火鍋、絲娃娃、腌肉腌魚、狗肉火鍋、侗族油茶、羊癟牛癟... ...。別忘了也帶上舌尖,讓味蕾陪你一起去旅行。
歲月如沙,記憶便是你手心里的水,不論你攤開還是緊握,一切的時光和美好都也會最終從指縫中一滴一滴一粒一粒的流盡。那些古老那些神秘也一樣正在慢慢消失,那么,盡早的去吧,背上行囊,去走一次真真正正屬于你自己的旅行。不要總是在別人的故事里行走,不要總是在別人的精彩里演繹,不用總是把一切旅行都變成一群人的狂歡,因為狂歡之后你會覺得除了狂歡便再一無所獲,這會讓你的旅行越來越迷惘,越來越不知道該往何處走,一襲青春旅行的華彩盛宴,徒剩下無邊的落寞與虛無。
一個人旅行并不是孤獨,更多的而是沉淀。那些無人的石板路,你靜靜的看村寨里的炊煙裊裊升騰的溫馨;那些無人的山頭,你靜靜的看日出日落那種澎湃的生機那種美麗而又多情的依依不舍。山水蘊含因果,日月自有輪回,天地之間又有何種狂歡會有如此的超然呢?少起點心少動點念,才會省下足夠的情懷和精力去珍惜那些曾經動過的心起過的念。
靜下來走一段路,靜下來睡一個覺;靜下來想一些人,靜下來想一些事反省自己。時代發展的太快,要讓自己的一切都偶爾的能靜下來,靜下來沉淀一下生活中的煩亂雜緒,靜下來整理一下生活中的得失憂患————然后再次放飛自己,讓自己自由自在盡情的去飛翔。